翻开解放战争史的攻坚篇章,济南战役的时间账总让人看得糊涂:
同样是国民党十万重兵把守的大城市,辽沈战役打锦州,东野31小时破城;
平津战役取天津,四野30小时结束战斗,可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华野却用了整整8天,
这组数据曾让不少人疑惑,难道是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力不如后来的东野、四野?
其实这里藏着个被忽略的计算逻辑:
8天是从9月16日外围战斗打响算到24日内城攻克的总耗时,
而锦州、天津的计时通常只算攻城部队突破城垣后的核心战斗时间,
如果单拎济南内城攻坚阶段,从9月23日晚发起总攻到24日黄昏全歼守敌,
实际用时还不到24小时,比天津战役的攻坚速度反而快了5个小时,
这种时间统计上的错位,恰恰掩盖了这场“开国第一攻”真正的硬仗成色。
解开这个时间谜题,得先看清1948年那个秋天的战场困局。
当时国共双方正站在战略决战的门槛上,
济南这座被国民党吹嘘为“金城汤池”的孤城,像颗钉子楔在华东解放区腹地。
王耀武带着十万装备精良的守军,把城墙筑得比石头还硬,
城防图上密密麻麻的火力点,全是冲着“重点防御”来的。
可对华东野战军来说,这是头一回啃“十万级”大城市的硬骨头,
以前打的都是三五万守军的中小城,哪见过这种阵仗?
手里能调动的攻城部队才14万,对着十万守军,
兵力比刚过1.4:1,这在攻坚战役里几乎是贴着底线在打。
更要命的是火炮,大口径重炮没几门,总不能指望用步枪把城墙打穿。
所有人心里都没底,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没人给得出标准答案。
真正的硬仗从外围就开始了。
茂岭山、砚池山这些城外高地,王耀武放了一个旅的兵力,
钢筋水泥碉堡修得比山头还结实,华野部队往上冲的时候,炸药包、手榴弹跟不要钱似的扔,
山上山下全是枪声爆炸声,打得很凶,伤亡不小。
后来部队回忆,那几仗跟锦州打的配水池战斗差不多,
都是拿命去填出来的突破口,把这些外围据点啃下来,
才算真正打开了通往济南内城的口子,部队才能一步步摸到济南城墙根下。
9月23日深夜,总攻的命令终于下达。
华野部队像潮水般涌向济南内城,城墙下到处都是爆炸声和喊杀声。
9纵25师73团冲在最前面,他们扛着云梯往城墙上爬,
子弹像下雨一样打过来,不少战士刚爬到一半就掉了下来。
但后面的人根本不管这些,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往上冲。
突破口打开后,73团的战士们端着冲锋枪往里冲,和守军展开巷战。
巷子里到处都是尸体和废墟,双方逐屋争夺,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代价。
团长带头往前冲,胳膊被子弹打穿了也不管,照样指挥战斗。
打到24日傍晚,城里的枪声渐渐稀了下来,73团的红旗终于插上了济南城头。
这场内城攻坚战,从发起总攻到全歼守敌,只用了不到24小时。
73团因为打得最凶、伤亡最大,被授予"济南第一团"的称号。
城里到处都是俘虏,王耀武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战士们坐在城墙上休息,个个浑身是泥,不少人直接躺在地上就睡着了,
谁也不知道,为了这24小时的攻坚,前一晚指挥部里曾有过怎样激烈的争论。
外围打了七天,部队伤亡不小,不少团拼得只剩半个架子。
9月23日晚上,指挥部里烟雾缭绕,电话铃声没停过。
有人拍了桌子:“伤亡太大!部队太累!得休整!”
主张停一停的人不少,说等补充了弹药、调整好部署再打。
聂凤智红着眼睛,指着地图上的突破口:“现在敌人也在喘气,我们一停,他们就缓过来了!”
他嗓门不高,却带着狠劲,“这时候比的不是兵力,是毅力,是铁血!”
争论从半夜吵到后半夜,最后决定:不等天亮,凌晨发起总攻。
命令传下去的时候,不少战士还在城墙根下啃干粮,
一听要总攻,眼睛都亮了,他们知道,这是硬仗,也是最后一仗。
这场仗打得有多惨烈?
9纵的伤亡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近万人。
要知道,当年打孟良崮,华野全军才伤亡1.2万,这次一个纵队就快顶上那次大战的伤亡了。
但9纵也没白拼,光是他们就歼灭了近2.8万敌人,
"济南第一团"的红旗能插上城头,靠的就是这种拿命去换的血性。
不少连队打到最后,连长、指导员全都牺牲了,
司号员、卫生员都拿起枪冲上去,没人后退一步。
战士们都说,这仗打得值,打出了华野的威风,也让那些看不起咱们攻坚能力的人闭了嘴。
这仗打完,解放军才算真正摸着了大城市攻坚的门道。
以前打运动战,靠的是穿插包围、诱敌深入,可济南不一样,十万重兵缩在城里不出来,
只能硬碰硬,这是头一回在“兵力不占优、火力不占优、经验不占优”的情况下,
硬生生把城攻下来,这种“攻城打援”的新打法,
后来辽沈、淮海战役都照着学,连林彪看了战报都说“华野这招够狠”。
王耀武的十万守军垮了,国民党吹嘘的“重点防御”体系就漏了个大洞,
原来所谓“金城汤池”,照样能被炸药包炸开。
更重要的是,部队胆气打出来了,以前见了城墙发怵,
现在知道只要敢拼,再硬的骨头也啃得动。
从这往后,解放军才算真正从“野外追着打”变成“城里硬顶着攻”,
济南城头那面“济南第一团”的红旗,插的不光是胜利,
是整个解放战争从量变到质变的坎儿,头一个敢吃螃蟹的,总比后来跟着学的更让人记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