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943年1月12日至1月25日,美英两国元首在摩洛哥西部的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现名达尔贝达)会面(还有法国戴高乐参加),讨论在欧洲战场打败德国的军事行动。对太平洋及远东方面的军事行动也做了具体安排,决定一旦打败了德国,立即向日本发动全面攻势。
1、盟军进入反攻阶段
1943年伊始,盟军通过一年来与敌人的较量,对战争的胜利已经充满信心,从此转入反攻的阶段。
1943年3月1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从西南太平洋沿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岛西进,直指菲律宾和台湾;另一路是在中部太平洋,从夏威夷出发攻克太平洋中部岛屿马绍尔群岛、马利亚那群岛,占领塞班岛和冲绳岛,直指东京。
在近期作战方面,考虑到这个时期英国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从地中海抽调兵力来到亚洲,在太平洋上驱逐日军的战略计划,只能由美军在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军队的配合下来进行,只能由盟军陆海空三军发动有限的进攻。
根据当前的需要和可能,决定1943年近期的作战方针是:
在北太平洋方面,要把日军赶出阿留申群岛。这在战略上虽然是次要的,但由于阿留申群岛原是美国的领土,收复以后,对美国人的心理上能够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在中部太平洋,从珍珠港向西,用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去攻占、控制或孤立日军占领的太平洋上的各群岛,待机消灭日军海空军主力。
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部队,要协同作战攻打所罗门群岛附近的日本据点拉包尔。然后,西南太平洋部队沿新几内亚北岸向西推进。
为了实施近期作战计划,以珍珠港为基地的海军编为第五舰队,司令官为斯普鲁恩思海军中将;南太平洋作战的海军编为第三舰队,司令官为哈尔西海军上将;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所辖的少量海军,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军合编为第七舰队,由金凯德海军中将任司令官。
2、开战一年来的新形势
开战一年来,日本消耗资源甚多,战前积蓄的资源已经快要完全耗尽。过去,石油、铝、铁矿等战争不可缺少的资源,完全仰赖从东南亚各地输入。现在,日军运输船舶被击沉甚多,盟军在海上已切断日军的物资运输线,国力和战力的补充已经十分困难。再加上日军分散在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上,兵员及给养供应不上,每个岛屿都将成为瓜达尔卡纳尔岛,只有等待一个个被击破或自生自灭了。
美国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开战一年后也从欧洲第一转向东亚第一,从下面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民心的动向:
1941年12月,认为日本是主要敌人者15%,认为德国是主要敌人者64%;1942年3月,认为日本是主要敌人者28%,认为德国是主要敌人者47%;1942年7月,认为日本是主要敌人者35%,认为德国是主要敌人者50%;1943年2月认为日本是主要敌人者53%,认为德国是主要敌人者34%。
战争初期,日本曾寄希望于日德意三国遥相呼应,幻想德国必胜。这一幻想到此时已经破灭了。德国三十万大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崩溃,2月2日停止抵抗。2月7日,艾森豪威尔将军就任盟军北非军团总司令官,英国蒙哥马利将军统率的第八集团军重创德国隆美尔元帅指挥的部队,盟军解放了突尼斯城和宾泽特港。
5月31日,猖狂一时的德国非洲军和意大利军向盟军投降,被俘德意官兵二十五万人。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形势也呈现风前残烛的状态。
开战一年以来,盟军以庞大的工业为背景扩充武器和后勤储备,作战实力迅速增强。
1943年1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卡萨布兰卡发表共同声明,宣布: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日本一定要把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退还给中国,让朝鲜恢复国家主权。
这个声明是以后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的蓝本。
3、新乔治亚岛登陆战
1943年9月以后,美国决定采用“蛙跳战术”进攻日本占领的各岛屿。这个战术缩短了反攻的时间,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以较少代价换取更大战果,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战后,日本头号战犯东条英机在远东军事法庭受审的时候,曾坦率承认,美军的越岛进攻,是击败日本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
“蛙跳战术”也称越岛进攻,就是在反攻中不逐岛进攻,采用避实击虚,像青蛙跳跃那样有选择地进攻的方法。对日军防守力量最强的岛屿,用舰艇和航空兵力严密封锁,让它困守待毙,“在藤上枯死”;对于防守力相对比较单薄的岛屿,则集中兵力,一举拿下。
选择有利时机,愿意进攻哪个岛就进攻哪个岛,让分散在各岛屿上的日军经常处于战战兢兢的状态,不知道哪一天受到攻击。从而稳操战争的主动权。
太平洋战线上,岛屿和岛屿之间都有很大距离(三百至一千五百海里),采用“蛙跳战术”,使日军驻守的岛屿之间失去联系,谁也顾不了谁,只有孤军作战,挺着挨打,陷于绝对被动,最后被消灭的境地。
1943年上半年,日军颓势日渐明显。从放弃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纳败退,直到阿图岛全军覆灭和山本五十六阵亡,日军锋芒收敛,美军士气大振。
这时,俾士麦海的制空权已牢牢掌握在盟军手里,美军战斗机和高射炮消灭了大量的日本舰载飞机,飞行员短时间补充不上。4月底,幸存的日军飞机降落在特鲁克岛洋面的海军航空母舰上休整,已无力与美军争夺制空权。
这时,战场移到中部所罗门。面对美海军的攻势,日本陆军认为固守所罗门群岛在兵力配备和后勤补给上都有困难,主张将防线从中部所罗门后移到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一线,否则,还要出现第二个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军坚不同意,认为必须固守所罗门群岛,如果失掉所罗门群岛,拉包尔就要进入盟军的攻击圈内;拉包尔如果不保,日本联合舰队的据点特鲁克就有失陷的可能。在如何阻止美军的进攻上,陆海军的意见发生对立。
最后采用一个折衷方案:中部所罗门群岛的新乔治亚岛、圣伊萨贝尔岛的防卫由海军担任;所罗门群岛北端的布干维尔岛的防卫由陆军担当。
4月15日,美国西南战区司令官麦克阿瑟和东南战区司令官哈尔西在布里斯班举行军事会议。经过深入讨论,制定了反攻计划的蓝图。这个计划,后来简称为“硬币”行动。
这个军事行动预定到1943年12月结束,美军将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地域频繁进行两栖登陆作战,各部队相互配合,相互支援。计划定于5月15日拉开战役序幕,由麦克阿瑟统率的部队攻占伍德拉克岛和基里维那岛,作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岸外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前进基地。
与此同时,哈尔西统率的海军陆战队直指所罗门群岛,先占领新乔治亚岛。两个月后,新几内亚方面加强攻势,攻克莱城和萨拉莫阿,然后夺取马丹和胡翁半岛。同时,所罗门群岛方面要攻占肖特兰岛和布干维尔岛南部的布因。上述计划实现后,麦克阿瑟的部队从胡翁半岛进攻新不列颠岛,哈尔西的部队占领整个布干维尔岛,双方发动钳形攻势,最后占领日军要塞拉包尔。
哈尔西中将原计划6月30日开始“硬币”行动,由于得悉日军正在向新乔治亚岛南部运送部队,并在蒙达角以西四十五英里处加速修建飞机场,所以提前十天进攻。
新乔治亚岛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北部,潮湿的山坡上密布丛林,比瓜岛更不利于军事行动。对这次战斗的困难程度美军早有估计,但前进的信念决不动摇。
新乔治亚岛登陆战主攻开始之前,6月20日,米切尔·柯林上校指挥的陆战队乘驱逐舰上岸。6月21日,美军又乘橡皮艇向西进攻,登岸夺取维鲁小港作为鱼雷快艇基地。恶战四个小时,把日军赶入丛林。
6月30日,美陆军第四十三步兵师冒着日机空袭,强行在伦多瓦岛登陆。同一天,另一支美军在新乔治亚岛南端的班贡岛登陆,没有遭到抵抗。
7月2日,第一批美军在蒙达机场以南五英里处,没有遇到抵抗,顺利登陆;同一天,美第四十三师的另一个团与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在新乔治亚岛北面的赖斯湾登陆,穿过丛林,向南挺进,从而把守卫蒙达机场的日军围困在狭窄地带。
蒙达机场的日军共有九千人,弓弦形防线构筑得十分坚固。
机枪阵地和战术据点都是在珊瑚礁上深挖五英尺,然后用水泥和木头重新垒起的,伪装巧妙,阻击火力猛烈。
美军虽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南北夹击两天后仍难以奏效。美军第四十三师的士兵,过去只经过几个星期的丛林作战训练,面对日军的顽强抵抗和虚张声势的佯攻,每到夜幕来临就恍如堕入地狱,只能蜷缩在潮湿的战壕内被动应战。
7月5日,双方运兵船在海上遭遇。美军斯特朗号在远处被鱼雷击中,海伦娜号轻型巡洋舰沉没,只有九百名士兵在维拉登陆;日本一艘满载援兵的驱逐舰被重炮击沉,另一艘受阻,抛锚浅滩。7月13日,盟军舰队再一次阻击日海军运兵船,击沉日军轻型巡洋舰神通号;美国格温号驱逐舰沉没,新西兰利安德号巡洋舰也遭受重创。
哈尔西中将此时意识到进攻有受挫的危险。7月15日,他指令在瓜岛指挥作战的约翰·霍奇少将出任新指挥官,重新布署。
蒙达机场的日军防御工事,完全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盟军从15日起增援坦克和炮兵,加强海军炮击和空军轰炸的强度。
地面攻势于7月25日重新展开,每攻占一处都要付出高昂代价。
美军用坦克和火焰喷射器逐个消灭日军掩体,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摧毁,最后还要打一场白刃战。血腥战斗长达十天之久。
8月1日,美军先遣部队挺进到机场边缘。又血战三天,终于踏着守军的尸体冲进蒙达。日军残部穿过丛林,越过海峡,到达寇伦班卡拉岛,和该岛守军一同修筑起另一个同样坚固的防御系统。
蒙达机场攻坚战,盟军最初动用一万五千人,后来增兵三倍;战死一千一百三十六人。日军九千人中伤亡过半。
4、占领蒙达机场
寇伦班卡拉岛位于新乔治亚岛北部偏西、库拉湾以西、佛拉湾以东的洋面上,共有一万二千名日军驻防,是个难以攻克的堡垒。硬攻只会消耗有生力量,拖延大反攻时间。麦克阿瑟和哈尔西将军改变过去那种逐岛强攻的战术,首次采用“蛙跳战术”。
1943年7月15日,盟军威金逊少将决定将日军占据的蒙达机场置于炮火威胁之下,用航空兵和水面舰艇切断日军向寇伦班卡拉岛的补给线,避实击虚,首先占领防守薄弱的佛拉拉佛拉岛,把两个岛之间的供应线完全切断,把寇伦班卡拉岛的日军困死,使其不战自败。
8月15日清晨,美军在佛拉拉佛拉岛东端的巴雷克马湾登陆。9月14日,美军攻陷日军在该岛东北角霍列纽建立的驳船中转站,切断了寇伦班卡拉和布干维尔之间的运输联系。驻扎拉包尔的日本今村陆军大将预感到问题的严重性,9月15日决定将中部所罗门方面的部队撤到后方要塞备战。
9月20日,日军从布干维尔派出一百多艘驳船,企图把一万二千名官兵从寇伦班卡拉岛撤出来。
28日夜,日军撤兵开始。二千七百人顺利撤到希瓦泽尔岛,二千一百人退守拉包尔,日方仅有数艘驳船被击沉。此后,日军每夜都在美驱逐舰的监视和炮击下巧妙偷运,到10月3日晚,五天之内共用驳船撤走五千四百人,其他人用驱逐舰撤出。美国海军尽最大努力中途堵击,消灭日军三分之一的驳船和约一千名日军。
日军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以后,战场移到中部所罗门。在这个海域,1943年3月5日至6日首先进行了一场海战。日舰队从拉包尔出发向寇伦班卡拉岛输送补充物资,在返还途中遇见由斯坦顿·梅利鲁少将指挥的美军,双方展开遭遇战,日本驱逐舰村雨号和峰云号被击沉。
6月30日,美军在孟德飞机场对面的嫩德巴岛登陆。日军为了巩固这个地域的防卫,赶紧向寇伦班卡拉岛增援。7月4日,运送增援部队的日舰在寇伦班卡拉岛和新乔治亚岛之间的库拉湾受到阻击。第二天,7月5日,秋山辉男少将指挥的第三水雷战队驱逐舰七艘,满载陆战队员二千四百名,物资一百八十吨,由驱逐舰三艘护卫,再一次突入库拉湾。
7月5日下午6时,进入库拉湾的日本舰队被美舰发现,双方随即展开夜战。此次日军登陆作战虽然成功了,但日本舰队的旗舰新月号和长月号沉没,另外四艘驱逐舰被击伤。美轻巡洋舰赫内那号被击沉。
7月9日,寇伦班卡拉岛上的日本守军转到新乔治亚岛去,另由布干维尔岛向寇伦班卡拉运送一千二百名陆战队员,由第二水雷战队担任护送任务。共有旗舰神通号及警戒舰六艘、运输船四艘,由伊崎俊二少将指挥。
美舰队的指挥官是指挥库拉湾夜战的恩斯瓦斯少将,合计拥有轻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十艘。
12日下午11时,美舰队用雷达侦知日舰队动向。11时8分,在距离美舰八千米的地方。日军伊崎少将命令神通号用探照灯照射,当即被美军发现;与此同时,日本舰队也知道了美舰队的确切位置。
11时13分,两舰队在距离六千米处开始相互炮击,日舰神通号很快就被美舰击中起火,一颗炮弹击中舰桥,一瞬间指挥系统失灵。在美军集中攻击下神通号于11时45分沉没。
日本警戒队的五艘驱逐舰对美舰队展开攻击。美舰丽安达号被击毁。
下午11时56分,美舰火奴鲁鲁号雷达发现五艘舰影,但究竟是友军还是日舰,一时尚难确定。稍后,发现日本舰队装填完鱼雷的雪风号正在迫近。
二十六颗鱼雷向美军舰队扑来,美军轻巡洋舰圣路易斯号首先中弹,重伤,接着旗舰火奴鲁鲁号舰首和舰尾各中一弹,舰首被切断,命中舰尾的鱼雷没有爆炸。驱逐舰古维英号被炸毁沉没。美舰队陷入大混乱,驱逐舰布卡南号和武德瓦斯号相撞,武德瓦斯号已无法航行。
这次海战是屡遭败绩的日军很久以来未曾有过的胜利。运输队把兵员和物资都迅速送上陆地,毫无损失。
8月4日,蒙达机场被美军占领,中部所罗门补给供应线很快即被切断。
5、贝拉湾海战
为了阻止日军向寇伦班加拉岛增援,美舰在贝拉湾口配置了两个驱逐舰队。指挥这个舰队的前任指挥官阿勒·帕克中校从罗马时代的战术中得到启示,确定了两个驱逐舰队呈平行状航行,遇敌后两个舰队交换进攻的方法。
具体策略是:首先第一驱逐舰队利用夜间黑暗时机,接近敌舰队,发射鱼雷后立即撤退,待到敌舰左右躲闪时,再向敌舰猛烈开炮。接着,第二驱逐舰队出现,开始攻击。敌舰队转向第二驱逐舰队进攻时,第一驱逐舰队又反过头来再一次进攻。这个战术由后任指挥官实施,首次实战立即奏效。
8月6日上午零时30分,日本第四驱逐舰队荻风号、岚号、江风号、时雨号四艘驱逐舰从拉包尔向寇伦班加拉岛输送陆战队员约九百五十名,物资九十吨,途中,从破译敌侦察机的无线电通信中,知道自己已经被对方发现,立即发令重整队形,对空警戒。以旗舰荻风号为先导排成一列纵队前进,9时30分突入贝拉湾。
上午5时左右,美驱逐舰队接到侦察机发来的报告,迅即开始战斗准备。两支驱逐舰队并列北上,向贝拉湾急驰。9时33分,最靠前的丹拉普号的雷达捉住了日舰舰影。第十二驱逐舰队在9时41分行至日本舰队旁侧五千七百米的距离时发射八枚鱼雷,并立即退避。日本舰队这时发现了美第十二驱逐舰队,正要开始战斗,鱼雷已到,荻风号和江风号中二枚鱼雷,岚号中三枚鱼雷。
美另一驱逐舰队(第十五驱逐舰队)看见日本军舰已经起火,便向已经不能航行的日本各舰发起攻击,江风号又中两枚鱼雷,船体旋即被打断沉入大海;美第十二驱逐舰队再一次转过头来炮击,荻风号和岚号在美军的倾盆弹雨中来不及反击,即被击沉。在日舰队最后部的时雨号侥幸逃脱。
这次海战,日本陆战队员八百二十多名沉入海底。漂流在海上、最终在贝拉拉贝拉岛上登陆的不过一百二十名。
这次海战只不过几分钟,在太平洋战争史上也不过是一次小仗,但指挥员的战争指导艺术确实发挥得淋漓尽致。
6、贝拉拉贝拉海战
出乎日军意料之外,8月15日美军开始在贝拉拉贝拉岛登陆。贝拉拉贝拉岛上只有八百名日军,便赶紧向贝拉拉贝拉岛输送增援部队。7日,在海上展开第一次贝拉拉贝拉海战,日美双方都有很大损伤。在海战进行的间隙,日军运输队的兵员和物资登陆成功。
8月末,日本大本营决定从中部所罗门撤退。据守寇伦班卡拉岛的守备队一万二千人从9月末到10月初撤退完毕。10月6日,为了救出留在贝拉拉贝拉的约六百名守备队员,以第三水雷战队为主体的舰队出动,展开第二次贝拉拉负拉海战。
日本舰队击毁美驱逐舰三艘,日军五百八十九名全部撤出,日舰夕云号沉没。
布干维尔岛近海海空战在中部所罗门将日军驱逐出去的美军,于11月1日开始在布干维尔岛的他罗基那登陆,日军急忙组织兵力进行反击。
在恩颇利斯·欧哥斯湾口,2日上午2时30分,日本舰队和美国舰队展开了布干维尔岛近海海战。日本轻巡洋舰川内号被鱼雷击沉;白露号被炮火击伤失去控制,和五月雨号互相碰撞;初风号和妙高号也相互冲撞,初风号失去舰首,遭到美军猛烈轰击,沉没海中。美军轻巡洋舰丹巴号、驱逐舰史本斯号受伤,史本斯号又和萨切号冲撞,驱逐舰福特号舰尾受伤。
同一天内,日本组织联合袭击部队,由大森大将率领进行反登陆。攻击部队分乘五艘驱逐舰驶向布干维尔岛,在他罗基那湾换乘舟艇指向海岸,却被海流冲向下游。好歹勉强登陆,却未能给美军有效的打击,反被击溃。
日军决定对布干维尔岛上登陆的美军和附近海域的美舰进行空中打击。航空母舰瑞鹤号和翔鹤号的舰上飞机从拉包尔基地进出,从11月5日开始到12月3日二十余天内对美舰共计空袭六次。当时大肆宣传,谎称“大捷”,“战果辉煌”,“共击沉包括美航空母舰八艘在内的舰艇五十艘以上,运输船十只,击破敌舰船无法计数,击落美飞机五百架以上”等等。
实际上并未击沉一艘美国舰艇,只有轻巡洋舰四艘、驱逐舰三艘受到损伤,没有能够阻止美军的进攻。与此相反,这次海空战日军的损失很大,瑞鹤和翔鹤二舰上的飞机丧失了约三分之二即一百二十一架。加上陆上飞机,共约损失二百余架。只此一项,机动部队的再建已不可能。
1943年,在中部所罗门海域进行的海战,最大的有七次。
比拉·斯坦莫亚海战,日舰损失二艘;库拉湾夜战,日舰损失二艘,盟军损失一艘;寇伦班卡岛近海海战,日舰损失一艘,盟军损失一艘;贝拉湾夜战,日舰损失三艘;第一次贝拉拉贝拉海战,日舰损失二艘;第二次贝拉拉贝拉海战,日舰损失一艘,盟军损失一艘;布干维尔岛海域海战,日舰损失一艘。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