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刚刚结束的重庆·酉阳菖蒲盖大草原 KOM 挑战赛如果说是国内最强爬坡阵容的比赛也许有一点点牵强,因为与力量盒子车队爬坡能力相当的HC车队还未全员到场,但力量盒子和高士特之间的决战,以及西南地区各路爬坡好手在比赛中的激烈竞争,让这场比赛的爬坡竞争水平依然算得上今年的最高水准。
![]()
这一次我由于器材故障未能上场比赛,但是在开赛前及时坐上了精英组最前方的赛事摩托车,见证了精英组比赛的全程进展。前一部分内容我从摩托车观赛的视角来回顾比赛的赛况,后半部分我们从热门车手的骑行数据出发,看看如维塔利这样的前职业车手与国内第一梯队的爬坡手,以及与大部分普通业余爱好者之间的简单对比。
热门参赛车手名单以及比赛路线信息可以参考我们上一次的推文。
《比赛回顾》
发枪后的第一波进攻便是龙秀辉发起的,非常的迅速有力。龙应该是在非常前排的位置出发,他的小体重优势在坡道上面的启动本就很快,加上位置靠后的车手起步会被迫延后一定的秒差。龙在发枪后快速的建立了一二十秒的秒差,从前方摩托的视角看龙身后的追击集团几乎都是在两个弯道左右,时而能见到他的身影时而看不到,龙的进攻作为《力量盒子车队》第一步的战术,后方的追击必定是《高士特车队》,能看到追击集团身影时几乎都是两到三名橙黄色的高士特车手,第三四位便是蓝绿色的力量盒子车手。龙的第一波进攻大概在2.7km左右被高士特追回,这里差不多刚好是前段爬坡由缓变陡的分界线,前段2.7km平均5.3%, 后段1.7km平均11.6%。
![]()
【胡甜甜锁定冠军的关键进攻】
高士特刚追回龙秀辉的同时,力量盒子的胡甜甜立即发动第二波进攻,胡的进攻也是快速拉开了后方的秒差,高士特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进攻,而是选择继续按稳定节奏领骑,没过多久33号谢军选择独自去追胡甜甜,并快速追上胡甜甜,和胡甜甜简短的轮换后他俩来到接近20%的最陡路段,小谢跟随胡甜甜的快节奏爬坡显得有些吃力,小谢在前段爬坡的最后500米左右被胡甜甜拉开。胡甜甜继续保持非常快的节奏爬到第一段坡顶。
![]()
![]()
【第一段坡顶形成第二集团】
其他车手也选择在20%左右的陡坡段超越高士特的领骑,率先发力的是黄雨,陡坡上快速向前面两人追近,他在前段爬坡顶前的最后300米左右追上小谢,再往后施文通也快速跟了上来,施文通之后是周克强、杨千斌、龙秀辉、王启航等人,这几人之间秒差都很近。除了胡甜甜在这个爬坡拉开半分钟秒差率先进入下坡,后面几人在坡顶基本汇合到一起形成第二集团,高士特则选择按自己的节奏爬完这段最陡路段,高士特和第二集团在这个坡顶的秒差大概20多秒。
![]()
【高士特追回第二集团】
第二集团在中间下坡路段出现的插曲是处于最前方的黄雨在弯道侧滑摔车,并没有过多影响到后方的车手,黄雨也无大碍只是损失了些爬坡路段建立的秒差,从第一个爬坡情况来看最有意愿往前追击的就只有黄雨和小谢,黄雨摔车加上小谢刚在第一段快节奏爬坡后并没有回满血,第二集团在进入后段爬坡初期并没有很理想的节奏,高士特二人组维塔利和MIKK则在下坡段快速追近前方集团,高士特二人组在后段爬坡刚开始不久便追上了第二集团所有人,此时的胡甜甜已经走远,他在后段的爬坡节奏保持得非常不错,没有给后面的集团追上的机会,后程比较轻松的拿下冠军。
![]()
【第二、三名争夺】
后段的爬坡3.1km平均5.7%相对前段要缓不少,进入第二段爬坡后高士特二人没有其他多余的动作,继续保持和前段爬坡类似的高速领骑,也许是在前面陡坡路段强度太高,第二集团中有小部分人开始跟不住高士特的领骑逐渐掉队,杨千斌、施文通、周克强、黄雨、王启航逐渐被第二集团拉开,仅有龙秀辉和谢军能跟住高士特二人组(维塔利和MIKK),进入最后一公里高士特见另外两人依然能稳稳跟随,便开始放缓节奏准备最后的冲刺。
![]()
【终点冲刺】
小谢开始尝试加快节奏,当然他不可能拉开另外三人。进入终点前最后一个左弯(距终点400米左右),MIKK率先进攻消耗其他人,龙秀辉紧紧跟上之后,MIKK开始缓脚,龙秀辉和维塔利相互观望,这个间歇之间小谢再次尝试加速,龙秀辉顺势跟随小谢,维塔利紧贴龙秀辉,最后100米维塔利起脚冲刺轻松过掉龙秀辉拿下第二名,绝对的爆发力维塔利较龙秀辉还是高出一大截,龙第三,小谢第四。
![]()
大师组则是陈湘源在最后一段爬坡拉开冯建军6秒轻松夺冠,王家东落后一分多钟拿到第三名。
![]()
女子组则是爬坡能力相当的四人的终点冲刺决胜,李思以较大的冲刺优势拿到第一,沈丹妹第二,何冲第三,张婷婷第四。
![]()
《骑行数据对比》
![]()
本次比赛的路段信息
骑行数据参考的主要来源是各个车手在strava公开的骑行记录,我在赛后去看这些记录时发现,同类型的车手在同一路段使用不同的骑法似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也许能给我们一些高效爬坡的启示。
这也是坡神少有公开比赛数据的记录,从坡神、维塔利以及其他热门车手的功率数据可以看到国内第一梯队的爬坡水准是如何,想要跟上这样的爬坡集团需要多少的功率水平。
![]()
维塔利爬坡全程平均409瓦 加权平均功率412瓦
【两大车队不同的战术及节奏】
从上面的赛况信息能看出这次比赛主要的两只车队采用了不同的战术,力量盒子进攻,高士特防守,但高士特这次做防守战术的骑法很特别,不同与我以往看到的实力相当车队之间的防守方式,好多比赛中的双方的防守是一对一的盯防,只要对方车手有进攻动作第一时间都有自己的队友贴防。但这次高士特车队的骑法完全不是这个套路,从维塔利的功率曲线来看,除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前面几乎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平稳的骑完的,虽然只拿到了亚军,从爬坡速度与功率数值推测维塔利至少是80好几公斤的车手,前段爬坡虽然时常看到他们被其他人拉开不少秒差,但是最后关键的路段他们却能稳定的追上来,且还能给功率体重比相当的热门车手施加压力。
![]()
维塔利的全程功率曲线 、 陡坡路段输出
【三位车手掉队之谜】
后程跟不上他们领骑而掉队的车手都是我印象中功体比非常高的,像是施文通、周克强、杨千斌他们的功体比在业余爬坡车手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们都在跟随高士特二人组缓坡领骑的集团里面掉队,高速行进的缓坡应是能够节省一定的体能,印象中这三人的功体比不至于比高士特二人低。
另外两位在缓坡能跟上高士特二人组的龙秀辉和谢军则是羽量级的爬坡车手,掉队的三位体重都比龙、谢二人大的多,施、周、杨、龙、谢这五人综合的爬坡能力应该是相当的,而这次同样是缓坡的跟随中,大体重的先掉队,小体重的反而表现更好。这非常有违我以往的认知《差不多爬坡水平的车手大体重更适合缓坡》。 又回头看最后缓坡表现生猛的高士特二人组的体重,都是80公斤级最少,比掉队的三人还大。
![]()
施文通、周克强、黄雨三人的数据曲线
从我对这几位了解主观的评估,最后掉队的三人和表现更好的高士特二人组,如找一段爬坡以ITT的方式来骑,三人的爬坡水平必定不会比二人组低。是什么原因导致让三人在关键的缓坡掉队呢,也许是高士特二人组在这次爬坡中的节奏策略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对比他们在掉队前骑行节奏的区别,高士特二人基本全程都很平稳的维持在既定的区间内,不论是前段缓坡追击龙秀辉,还是胡甜甜进攻被拉开后段陡坡路段,他们的节奏基本没有变化。反观另外的三人,则在陡坡路段输出了超出整个爬坡节奏区间不少的短间歇,陡坡路段拉开了一定的秒差,但从比赛的进展来看在陡坡用超出自己阈值太多的节奏换来的秒差并不划算。当然比赛中有很多的变数,有时是需要变换自己的节奏去抓住关键的机会。
![]()
施文通、周克强、黄雨的陡坡路段
【瞎总结】
可以说高士特这一次规划的:全程以最稳态的节奏去爬坡是非常奏效的。坡神胡甜甜除了极致的功体比和丰富的经验,他的爬坡节奏保持能力几乎也是独一档的,如果爬坡中让他找到机会单飞,进入他的爬坡节奏中,90%以上的概率就能以最快的用时完成这个爬坡。我在前几年少有的几次最后超越坡神的爬坡赛中,也几乎都是坡神在前段与其他人的拉扯中节奏不稳定,而我有各种机会让自己的节奏维持得比他更稳态一些,最后阶段我才会有更好的体能保存去和他比拼。
也许可以总结一点不是很严谨的结论:《实力差距不大的车手间的竞争》爬坡路段中稳态输出才是最高效的,除非你的角色是车队中消耗他人的棋子,否则在没有到达终点前跟随相比进攻是更好的选择。
《高排名车手的爬坡功率水平》
以下是这次爬坡路段中一些车手的功率及爬坡速度信息,从比赛的进展来看没有过多划水的时间,基本可以算是国内业余爬坡比赛中最高的水准,如果想要跟上这样的爬坡集团,达到差不多的功率水平是必要条件。
【胡甜甜】
![]()
胡甜甜全程20分钟NP305瓦 , 功率体重比5.4-5.5瓦每千克左右
![]()
胡甜甜进攻拉开秒差的关键陡坡路段《接近6分钟6.2w/kg》
【周克强】
![]()
发枪后的前6分钟《六分钟5.4w/kg》跟随在高士特的追击集团中所需的功率
【李思】
![]()
李思全程功率np226w
![]()
精英组成绩单
从这份精英组成绩单的排名大致可以窥见国内第一梯队爬坡好手的状态,宝刀不老的坡神胡甜甜依然状态在线,如小谢一样的新生代车手也在快速崛起,或许之后的一些大型爬坡赛与维塔利这样的高级别车手在爬坡赛道竞争应该会是常事。
公众号回复“赛事”,看最近可报名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