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项飙:工作不快乐?首先要抗争!

0
分享至

工作不快乐?

首先要抗争!

来源 | 文景



陆远 :过去的十年间,中国人对平台经济的感受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记得,在2015年、2016年左右,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平台服务刚刚出现,这些收入高且自由的工作是很让人羡慕的。然而,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发现平台与从业者之间关系紧张,并注意到其中的竞争、系统对从业者的压制、工作的风险等。陈老师怎样看待大家对平台经济从业者的观感发生的变化?

陈龙 :这个行业早期确实是高收入且非常自由的。而且我认为这种自由比工厂流水线的自由更真实,因为他们的自由来自手脑并用,这是我衡量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流水线上的工人做的是纯粹的体力劳动,几乎不用动脑就可以完成操作,一个操作可能一天要重复上万次。但是外卖骑手的工作不仅要求体力,更是要手脑并用的——刷单时要动脑子,骑车时想着怎么超车也要动脑子。手脑并用,就能感觉到自己在做决策,这是自由的一个重要来源。



送餐中的外卖员

如今我们看到的许多负面问题在前期其实也存在,只是不够明显。现在算法管理和控制将劳动力撑到了极限,相应问题也日益凸显。许多骑手没有社保,当他们遭遇交通事故、就医看病、子女上学或未来养老时,骑手的权益保障和劳动关系问题就随着用工规模的扩大凸显出来。当然,现在更加重要的是骑手的身份问题,这与城市移民问题紧密相连。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他们已然是我们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们看病、住房仍然都很艰难。同样是在为城市做出贡献,他们却因为自己外来者、边缘人的身份未能享受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福利。

算法控制、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以及骑手身份等问题一直存在,只是我们现在对其认识更多,就都暴露出来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份职业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

项飙 :前面讲到自由,自由在社会理论和哲学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国,自由这个概念的历史也比较有意思。大家读《阿Q正传》就知道,阿Q认为自己是“柿油党”,也说明当时宣传的自由这个概念是不接地气的。



《阿Q正传》剧照

刚才陈龙讲到,真正的自由工作是手脑并用的,没有异化和分隔的情况。我很有感触。手脑并用在个体层面上形成了劳动的自由,但个体又缺少基本的劳动保障。个体拥有即刻的决定权,如闯不闯红灯、绕不绕路,然而其讨价还价的能力很低。这就形成了个体自由与社会性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个体在日常行动中拥有很强自主性,但对整体机会的分布、未来行动积累的结果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没有掌控权,即缺乏社会性自由。

个体自由是很重要的基础,个体自由与社会性自由应如何结合?浙江村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个问题。农民认为改革开放之后能够自由地流动,但具体怎样流动、怎样赚钱,其实都是集体性行为而不是个体行为,比如老乡带老乡、互相帮忙介绍等,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性自由。这种社会性自由并非通过政策保护,而是通过社区关系、家族关系的调动形成。个体觉得在不知后果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一些事情,因为有人帮助,只要觉得可行就可以行动,无需过多论证。在当前,个体在劳动程度上虽拥有很强的个体自由,社会性自由却很弱。

陆远 :项老师讲的个体自由和社会性自由的问题,与外卖员或更大范围的新职业都很相关。我记得项老师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访谈,讲的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机制不允许退出和失败。那么比如我是众包骑手,日日结,赚点钱就不想干了,即便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社会也允许,这是否就是您说的社会性自由?另外,我想问项老师,您长期生活在欧洲,欧洲人的生活状态、社会包容性,不知和东亚文化是否不同?还是说,今天这个时代,社会掌控力普遍增强了?

项飙 :首先,看“二战”后整个欧洲的发展,与美国或者日本、新加坡相比,欧洲模式特别强调社会性自由,很大程度上通过提供基本保障,个体才有了一定限度内的自由选择。美国模式强调完全的个体自由,认为给个体的保障要花钱,好像有损于那些通过个体自由获得财富的人的自由,因此美国没有进行资源再分配。然而,美国现在已面临深刻的社会危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个体在生活方式上似乎很自由,但白领等群体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竞争非常激烈,职业选择单一(都想成为医生、律师等)。另一方面,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社会认可,未获得认可的人则无法成为社会中的有效成员,或无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这导致了社会撕裂、极端贫困和整体分化。这些人实际上缺乏社会性自由,也很难说他们拥有个体自由,因为他们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无人关心。

这又回到了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他提出“发展作为自由”,认为自由是让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自由无法促进个人能力提升,那么这种自由就毫无意义。例如他说的,即便名义上有投票的权利和自由,但如果不识字,且居住地没有公交车到投票站,那么这种投票权利和自由就无实际意义。因此,自由必须具有赋能性。



一位外卖员疾驰在文庙前

社会性自由一方面通过保障获得,另一方面必须自己去争取。没有集体行动、团结和诉求,别人为何给予你社会性自由?例如,劳动关系在全世界和中国都是斗争的结果,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自由。产假是一个与年轻朋友更相关的例子。生孩子后,父母的权益和劳动关系是否会受影响,这是很大的自由。没有这项权利就没有人敢生孩子。因此,必须通过行动来获得社会性自由。陆远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提醒我将社会性自由从一种状态转为行动目标。社会性自由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争取的。


所以现在我们要看的是,何种行动、心态或态度可能带来社会性自由。前面讲到社会调查,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细节和生活没有投入状态,他可能会想要被保护或者可能会依赖他人,但不一定主动追求社会性自由。别人给予的被动保障与自己追求来的社会性自由不同。前者看似美好,却很脆弱,且很快会转化为控制,而只有不断争取来的社会性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陆远 :项老师讲到社会性自由最终指向一种行动,这又回到了社会学最初的含义:人生活在社会联结中,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哪怕个体虚构的环境再美好,也失去了人的本质,所以社会自由是我们最终想要争取的方向。陈老师接触过很多外卖骑手,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比如您写到单王抢单的案例,他能深刻理解规则并从规则漏洞中为自己争取利益,这其实就是在社会大结构中试图追求个体自由。您能不能分享一下,外卖骑手们是如何寻求平衡的,或者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张力?

陈龙 :我们看到的外卖骑手的自由确实是在夹缝中的自由。我认为在数字控制之下,他们仍然能找到一点自主、自由的空间。这种个体性自由是存在的,社会性自由相对来说则比较少见。



中关村,陈龙曾送外卖的地方

项老师刚刚提到,自由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保障。但实际上,经济学中一直有一个理性假设,认为人是好逸恶劳的,有了保障后人就会变懒。因此,没有人真的给每个个体都提供一定的保障,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外卖骑手群体中,每天都会展示单王的单量、单价等数据,一目了然。每天都能够计算出来,别人一天能挣五六百,而自己却只能挣一两百,比较中产生的欲望会驱使人们竞争。骑手们就会陷入这种速度竞赛中。

从我个人角度看,以往我们将各种保障与劳动紧密结合,秉持“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观念,实际上这对很多人的潜力、优势和才能是一种限制。很多人可能为了碎银几两,为了维持生活,每天都在做不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所以我想,未来有没有可能让社会保障与劳动解绑,让人们不是因为劳动才获得社会保障,而是因为身份,比如作为国家的居民或公民的身份。在此基础上,人们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我觉得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

但当前保障与劳动紧密挂钩,导致人们只能做“优秀的绵羊”而不敢成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随大流做“优秀的绵羊”,是因为担忧单独行动时可能会被狼吃掉,而和一群绵羊在一起,可以带来安全感、减少焦虑。而如果选择另辟蹊径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可能会被别人认为很蠢、很傻,因此会有焦虑感。所以,如果没有很强的保障或安全感,我觉得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决定成为一只“优秀的绵羊”,在主流赛道中比拼。

所以,这可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个人的抗争或选择很重要,但我还是想特别强调我希望未来保障可以跟劳动解绑,因为很多时候,人一旦有了保障就会变懒,这是一种人性。人性不是决定性力量,人性是被决定的,它受到大的环境和制度的影响。

陆远 :陈老师在《数字疾驰》中还谈到了平台经济的问题,谈到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介入。中国可能是互联网介入日常生活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互联网相关的概念,现在都炙手可热。在我们谈论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性质和转变时,能离开这些东西吗?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特别是,它有没有可能在我们寻求社会性自由的道路上给我们一点助力?还是说,就像很多人预测的一样,它可能会带来很可怕的问题?

陈龙 :技术变革肯定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从马克思的观点看,生产力进步以后,生产关系就需相应调整,但技术变化迅速,制度变化往往滞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时差。回到刚刚提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我认为未来可能有解绑趋势。我在美国观察到很多朋友work from home,这种非传统工作方式上班时间自由,更多以任务为导向。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社会保障就面临问题:是否给员工买社保?毕竟无法监督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技术变革使工作形态多样化,很难再以传统标准考虑社保问题,因此要求相关制度的相应变革,否则矛盾和冲突会以其他形式爆发。最后我想说,希望更多人为了信念和兴趣工作,而非欲望,技术应助力实现这一点。

项飙 :未来会怎样,生活与社会研究会怎样,都是不确定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思考。在知识界,大家可能会立刻跳转到互联网等话题,但我们这样的人其实是没有内部知识的,不清楚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都是基于猜想和线性推演在写文章。

在知识界内部,无论是大众讨论还是学术讨论,都存在一种断裂的情况。大数据、DeepSeek或ChatGPT出现后,大家都开始讨论AI,顺着AI的逻辑进行评论,同时觉得自己原来做的案例变得非常边缘。我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浙江村调查的经验,这与AI完全无关,那我该如何面对AI?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的任务不是判断,因为我无能为力。我的任务是去探讨,普通人如何面对可能发生巨大变化的新事物,或者如何面对已经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现象本身的发展,但我必须对这些现象做出反应,那么我的反应的思想资源有哪些呢?

我发现,在汉语语境里,可能是因为变化太快,学者从一个逻辑切换到另一个逻辑的速度也会很快。这样的快切换有一个后果,就是原来的东西失去了积累,好像做完就做完了,跳进新的问题中去时又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受主流话语影响。大家都在谈论AI,我们把它看作技术,但从浙江村的角度或者从我的生活角度看,AI可能就是另外的东西,可能是由某种恐慌形成的。我做研究时,经常要对生活进行重新定义,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很重要的事情,对浙江村的村民来说可能就是一场胡闹。反之,浙江村的村民认为很重要的事情,知识分子却可能觉得脏乱差。什么是有趣,什么是脏乱差?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定义。知识积累应该是这样的,要落实到一些基本范畴,比如什么叫乱、什么是恐慌、什么是希望。

比方刚才陈龙提到要保障劳动,那么劳动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浙江村的村民们没有直接的老板,一天到晚为自己劳作,那么他们如何理解劳动?如何理解劳动和安全、劳动和获得的关系?这我其实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如果我们有这样沉淀,当新事物出现,即便无法预测,我们也会有底气去面对它。当下的讨论大家说的东西都差不多,以前的东西很快会过时,感觉总是一阵风来、一阵风去,让我有点头晕。我想我们是不是多点思考、沉淀,或许能够少一点头晕,多一点底气。



陆远 :从刚才项老师的那寥寥数语当中,我觉得恰恰看到了在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视角何其重要。因为它提供一种超越于技术范畴之上的另外一套认识方法。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来自线上读者的提问,我觉得很有意思,可能是大多数读者听众更想知道的:当工作让我痛苦时,还能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吗?

陈龙 :那我先说,请项老师做最后总结。上个世纪,米尔斯就已经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中指出,现代的工作普遍有让人不愉快的特质,所以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其实是被异化的。我觉得学术工作是个例外,是有意义和快乐的,李连江老师在《不发表就出局》那本书里也强调了这一点。但对于绝大部分工作来说,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手脑分离,我觉得更多是一种人格的碎片化。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我觉得现有的制度和环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异化问题、解决工作让人不愉快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小技巧可以缓解的话,我想我们可以尽量去利他,主动帮助他人会让我们感到开心。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尽管职场竞争激烈,但利他主义精神仍是必要的,它能让我们的工作增添乐趣和意义感,这是我发现的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

项飙 :大家都有感受,想投入精力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但却感觉看不到意义,同时又要不断地加速赶任务,就像在没有蛋的时候也得下蛋,这是很苦的。但有什么具体办法呢?

我觉得首先要抗争,因为不抗争会越来越难。当你觉得底线受到触犯或者人格被扭曲时,我觉得你要比较大胆、清晰地表达出来,甚至是用比较极端、激烈的方式。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是有可能会促进微观环境的改变的。不要过于悲观,因为展现出正气总是会让人们敬畏三分的。领导也是人,领导自己也在异化,他看到你这么勇敢也许让他很欣慰。

此外,我们感觉工作压抑,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大厂或公务部门尤其明显,就是人们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了解,他们突然被要求做某件事,不清楚做这件事的原因、结果,做了之后下一步会怎样,以及意义何在。这是比较典型的异化现象,人们做了一件事,却完全不清楚对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只是在机械地承接上级下达的指令,看不出自己的劳动与世界有何关系。我认为有一个改进方式,即大家一起努力,增强参与感。比如可以尝试多问几句,刚刚做的怎么不行,现在又该怎么修改。无论如何有小组式的讨论,让大家对劳动的前因后果、最终指向有更清楚的认知。

第三个要点是幽默与淘气。有时需要多观察,一个不太合理的体系怎么会一直这样?一些人怎么在这个不合理的体系里混得风生水起?升上去了之后,这个人又有什么变化?幽默与淘气让你可以去“回视”。为什么人会觉得受压迫?你觉得总有双大眼睛、一个摄像头在看着你,你却不能回头,因此感到压迫。但如果有勇气回头,或许一切并不会改变,只是“回看”这一行为有时也能触发一些行动上的改变,说话口气会不同,抉择也会不同。

如何“回看”?首先要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在此提醒广大青年朋友,由于在学校时未充分接触社会,对于社会、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及利益调解方式等概念非常模糊,刚参加工作时,便觉得整个工作系统密不透风、铁板一块,自己只能孤零零地面对。总觉得有一个巨大的系统在压迫自己,这是不现实的,并不存在这样抽象的系统。当然,各种不合理的规则和关系是存在的,但每个关系都是动态的、具体的。尽管处于不利地位,是弱者,但仍有观察的空间,并非一切都不可变的。通过回望,至少能解决“被绝对碾压的感觉”,或许还能发现破绽、发现矛盾,从而思考下次该如何应对。这样一来,在体系中就能有所行动。

这听起来可能很世俗,甚至带有厚黑学的味道,但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应从现在能做的开始做,这很重要。从现在能做的开始,慢慢积累,从小处着眼,然后找出更大的突破口,逐渐将空间扩展开来。不能把自己想象成是体系中那个被专门针对的人。你没有那么重要,但你很聪明、很可爱,可以试着与体系周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县城的留守妇女,到底有多缺钱?

小县城的留守妇女,到底有多缺钱?

英军眼
2025-07-30 14:55:01
毛泽东《心之力》,读完太震撼了

毛泽东《心之力》,读完太震撼了

诗词中国
2025-09-09 18:18:19
如果在家突发脑梗,黄金自救“5步骤”,奉劝你每个都要记在心里

如果在家突发脑梗,黄金自救“5步骤”,奉劝你每个都要记在心里

爆炸营养彭鑫蕊
2025-09-12 16:27:58
这所学校主席台上的耳光,震惊全网!

这所学校主席台上的耳光,震惊全网!

仕道
2025-09-11 13:12:40
米体:索默表现不佳,国米门将交接换岗工作或将提前进行

米体:索默表现不佳,国米门将交接换岗工作或将提前进行

懂球帝
2025-09-14 08:10:09
2-0,浙江稳居第6 王钰栋状态平平 邵佳一瓶颈期西海岸为保级而战

2-0,浙江稳居第6 王钰栋状态平平 邵佳一瓶颈期西海岸为保级而战

替补席看球
2025-09-13 21:42:08
为什么中国男性不敢娶俄罗斯美女呢?过来人直言:这4点受不了

为什么中国男性不敢娶俄罗斯美女呢?过来人直言:这4点受不了

禾寒叙
2025-09-13 13:40:57
《玩具总动员》成真?这届智能潮玩挺有“活人感”

《玩具总动员》成真?这届智能潮玩挺有“活人感”

玩世代
2025-09-12 20:14:47
43岁龙哥真有种:14亿欧皇马祭出621死守阵 8后卫全上了 佛爷着急

43岁龙哥真有种:14亿欧皇马祭出621死守阵 8后卫全上了 佛爷着急

风过乡
2025-09-14 07:54:12
女大学生因军训照走红,多家公司求签约却被拒绝,原因超直接!

女大学生因军训照走红,多家公司求签约却被拒绝,原因超直接!

广电新视网
2025-09-12 12:13:49
最长4米!贵州一男子连续7个月排出“面条状异物”,医生:很可能和吃这种生食有关

最长4米!贵州一男子连续7个月排出“面条状异物”,医生:很可能和吃这种生食有关

极目新闻
2025-09-14 11:45:29
2-0,多特蒙德2连胜+反超拜仁登顶,22岁拜尔、29岁吉拉西各1球

2-0,多特蒙德2连胜+反超拜仁登顶,22岁拜尔、29岁吉拉西各1球

侧身凌空斩
2025-09-13 23:28:42
易会满落马,谁提拔了这货?

易会满落马,谁提拔了这货?

常识群
2025-09-08 08:37:40
山东多名网友看到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目击者:听到两声巨响,还以为是打雷

山东多名网友看到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目击者:听到两声巨响,还以为是打雷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3 16:50:36
糖尿病是喝茶喝出来的?医生:再强的胰岛,也难承受这6种茶

糖尿病是喝茶喝出来的?医生:再强的胰岛,也难承受这6种茶

牛锅巴小钒
2025-09-14 10:50:13
两性交往中,女人身体得到男人“滋润”后,出现哪些信号?

两性交往中,女人身体得到男人“滋润”后,出现哪些信号?

第7情感
2025-09-14 11:18:49
田径世锦赛|吴艳妮100米栏跑出13秒12无缘晋级

田径世锦赛|吴艳妮100米栏跑出13秒12无缘晋级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9-14 12:08:04
46岁佟大为的现状,给所有男人提了个醒,陈道明当初真说对了

46岁佟大为的现状,给所有男人提了个醒,陈道明当初真说对了

青砖鉴本尊
2025-09-10 21:22:28
越南清化省委书记杜仲兴被限制出境

越南清化省委书记杜仲兴被限制出境

越南语学习平台
2025-09-14 09:39:19
无解的阳谋!菲律宾傻眼,美国做梦也不敢想,黄岩岛中国会这样干

无解的阳谋!菲律宾傻眼,美国做梦也不敢想,黄岩岛中国会这样干

诗意世界
2025-09-12 15:40:32
2025-09-14 13:27:00
尚曦读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读史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26066文章数 117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头条要闻

拉脱维亚籍"九头身"裁判回成都献舞 还想带家人来旅游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娱乐要闻

彪悍那英,大女人与旧妻子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数码
家居
公开课

教育要闻

这些地理题真是有点太离谱......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美商海盗船被起诉内存最高速度“虚假宣传”,将花550万美元和解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