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杜雪迎)焕新世界文化遗产,汇聚青年创意力量。9月8日,“墙景未来”中意高校联合设计实践营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开营。本次活动是“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全球青年共创系列行动的重要一环,由南京市发起,旨在汇聚中意两国青年智慧,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的保护与活化,通过创新设计推动其融入当代城市生活。
城墙作为世界上诸多古城的重要历史遗存,在当代如何融入城市日常生活,延续记忆与情感,并持续创造公共价值与活力,已经成为全球有城墙城市所面临的共性课题。开营仪式上,意方学术召集人、都灵理工大学校长助理Marco Trisciuoglio教授希望,青年学者和学子们关注南京城墙以及全球城墙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曾是与战争有关的军事设施,也是当下城市公共精神的承载空间,是为和平而筑的象征。通过对南京城墙形象与功能的设计探索,我们将有力诠释并推广这一理念。”
中方学术召集人、东南大学中意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鲍莉教授介绍,“墙景未来”意在结合南京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背景下的两个重要议题——城墙本体,尤其是都城城墙如何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以及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一环的城墙系统,其变迁背后的城市形态发展和规划理念变革。“期待在座的中意年轻设计师们放飞创想,给古老的南京城墙和南京城贡献你们的智慧,为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全球多元文明的互鉴贡献你们的力量。”
本次实践营吸引了来自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佛罗伦萨大学以及中国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近70名师生参与。这些来自建筑规划、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旅游管理及数字艺术等领域的青年创意者,将在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驻地考察,通过参与实地探访、专题讲座等,从历史、文化、人居、自然等多维角度深入考察南京明城墙,最终形成一批公共艺术装置和公共服务设施方案,让古老的城墙更好地融入当代城市生活。
据悉,这些方案将由国内外在城墙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顶尖学者、实践者以及教科文组织遗产相关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和指导,并于2025年11月在城墙沿线重要节点进行展览展示。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马麟表示,将对最终形成的优秀方案予以高度重视,推动部分成果在城墙沿线实际落地,让青年的智慧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为南京城墙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书写新的篇章。
开营仪式后,中意学生和老师们开启沉浸式考察,探访了解放门至玄武门段城墙。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学生Edoardo Martino Cellai表示,南京给他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座城市既有现代感,又有历史韵味。“南京的城墙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之一,在意大利我们也有很多类似的建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跟中国的学生交换和交流对古建筑保护、创新设计的理念,把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和新的方案、新的技术结合起来,去解决新一代人所面临的新议题。”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