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姐最近和很多营销总、城市总聊天,发现一个现象:
如今是否能够保住自己的岗位,又或者进一步飞黄腾达,很多情况就是看运气。
比如艳姐身边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本身这位地产人的能力就很强,在一家超级央企做营销工作,因为分配给她的项目都是具有地段优势、价格优势的爆款体质的项目,所以每次都能为城市公司带来不错的业绩。
于是乎,这位地产人就顺理成章实现了职级的进阶。
但是,还有很多地产人,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了,有点城市总或项目总所接手的项目,自身可能不太具备太大的热销 势能,最终项目销售业绩疲软,首当其冲要背锅的,可能就是他们了。
为了能够实现快速去化,不少项目会采取降价策略,在如今这个时点,客户和市场对于降价非常敏感,前期高价购买的客户会来搞事情,公司上层领导也会皱眉头,这无疑会带给城市总们极大的压力。
近期,市场上就传出碧桂园、中海、国贸等多个房企的重点城市项目出现了去化平淡,采取降价的消息。
今天,艳姐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评论,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
01
骨折抛售
碧桂园回血自救
曾经的宇宙级房企碧桂园,如今处在怎样的状况,大家也都懂,甚至大家都快要把碧桂园从自己的谈资资料库中删除之时——
近期广州增城区一个项目的骨折抛售,也再次把碧桂园拉回了大家的视野:
这个项目名为碧桂园云顶,这个项目的起点最早要追溯到2017年,当时这个项目所在地块,还是增城的地王项目,碧桂园当时拿下这个地块的楼面价为2.39万/㎡。
2018年可谓是繁花似锦,对于房企和地产人们来说是幸福无比的时代,对于这个项目来说也是如此。当年项目开盘,客户蜂拥而入,房价曾一度来到——
4万+/㎡
然而,当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后,这个项目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一直到今年下半年,其推出的大概几十套房源价格,居然来到了——
1.1万/㎡左右
还有人甚至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2018年买入这个项目,7年时间过去,业主亏损了约200万,等于是倒贴了一辆超级豪车。
碧桂园爆款项目的骨折抛售,也是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要知道广州目前 市场整体处在冷静期,尤其是增城算是广州远郊区域,项目更是容易遇冷。
而且大家也知道,碧桂园在债务危机爆发后,也是面临比较大的资金挑战,通过降价加速资金回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释资金压力。
当然,此前碧桂园诸多其他城市的项目也传出了降价去化的消息,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虽然降价可以缓解一定的销售压力,但对于项目负责人、城市总乃至区域总来说,并不是高枕无忧,毕竟碧桂园陷入危机后,一直在进行组织的精简和优化,说不定哪天“刀子”就落到了自己头上。
当然,艳姐也一直觉得,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艳姐也了解到,很多碧桂园能力强劲的中高管们,在告别碧桂园后,都有比较好的去处。
02
中海武汉公司
也遇到压力了
如果说爆雷房企项目遇到滞销降价的情况,在如今已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那么对于一些优质央国企来说,如果在核心城市的战略性项目出现去化压力,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前不久,南京中海诸多项目降价,博得了很多地产人的关注,可见中海在南京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去化压力。而就在这几天,市场上又传出了中海在武汉的超级项目遭遇销售压力的消息。
这个项目就是在武汉当地非常有名的超大体量项目中海寰宇天下。
要知道的是,这个项目其实是中海在2020年拿的地块,是中海掏出了将近150个亿拿下的武汉次地王项目。
这个项目在2022年首开,对自己非常有自信,一度把房价抬到超3万/㎡,成为当地区域的首高,只是可惜的是,当地的客户似乎对这个项目并不感冒。
之后项目操盘团队也是竭尽全力,为了让项目能够得到市场的青睐,对后续入市的房源进行了价格调整,还推出了部分特价房,但是效果还是比较有限。
之前也有人做过统计,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这个超级大盘项目已经推出了1500多套房源,但去化率却在60%左右。
这样的成绩单,在武汉绝对不算是亮眼的成绩,甚至在中海内部,可能都会对这样的成绩进行一些反思。
这个超级大盘对于中海武汉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后续如何让项目能够持续热销,挽回颜面,是操盘手必须要思考的课题。
目前中海地产武汉总经理是潘承仕,而潘承仕的上一任,则是2006年作为海之子加入中海的张文,张文曾在中海地产总部工作了将近10年,在2015年来到中海武汉公司担任总经理。
武汉是中海在华中区域的战略要地,当时把张文调任至武汉,也说明了中海希望张文能够带领武汉闯出一片天。
只是可惜的是,张文大概在2020年告别了中海,开启了他的职业转型之路,如今担任华发股份华中区域总经理。在张文告别后,武汉城市总由 潘承仕接棒,他接棒的时点,也正是市场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的新阶段。
即使如此,在潘承仕的带领下,中海武汉公司近年来的整体表现还是处于中上游的水平,也打造了中海·长江十里、中海·东湖玖章等当地爆款品质项目。
只不过如今,在武汉市场继续处在深度调整期的时刻, 潘承仕也必须要面对中海寰宇天下这个高难度课题了。
03
国贸地产在上海
悄悄降价了
艳姐身在上海,如今也已经明显感觉到,即使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除非是位于市中心的高端项目,其实大多数外环郊区项目,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压力。
近期艳姐刷朋友圈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位销售朋友发了一条消息,闽系国企国贸在松江打造的项目——国贸鹭原,居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价,降价主力是小三房户型,相较于之前的备案价,降了约80万左右。
图片来源:网络
实际上,这个项目的起点,最早要追溯到2022年,当年 6月国贸以底价23.17亿元竞得松江区佘山北基地23A-01A号地块。
但要知道的是,实际上也正是从2023年左右开始,上海外环区域就进入了极度冷清期,客户购买外环楼盘的意向度普遍不高,国贸的产品品质是没得说的,只可惜生不逢时,项目如今已经推出了3期,然而整体去化率也仅在6成左右。
为了能够实现去化,此次国贸采取了降价策略,不过艳姐也去查了一下,项目备案均价约4.77万/㎡,而此次降价房源大多数都是底楼和顶楼,楼层的位置优势相对较弱, 高区与低区的单价相差1.4万/㎡左右,低价房源价格仅约4万/㎡。
事实上,楼层位置较好的房源,降价幅度并不大。
甚至还有一位中介朋友告诉艳姐,此次项目为了实现去化,还采取了比较激进的策略,进行了首付分期的活动:
也就是说,将原本一次性要全部付清的首付款,分为多年来支付,真的是为一些手头紧的客户考虑周全了,这样的操作手法,据艳姐了解目前在上海市场并不多。
国贸也是非常注重上海市场的发展,把上海作为国贸第二总部,实际上,从两年前国贸老将周中庆出任上海公司总经理开始,国贸在上海其实就已经发出了明确的进攻信号,这两年不管是产品还是布局战略都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此外今年春节后,83年出身的林景出任国贸地产上海公司副总经理,分管营销,林景2017年初就加入了国贸地产出任上海公司营销总监,后来在国贸内部轮岗担任过项目总等不同岗位,从此次调任中,也可以看到国贸地产对于上海营销业务的重视。
回看国贸地产在上海的布局,主要是在松江区深耕,极具“松江体质”,除了上述项目外,还有国贸海屿佘山、国贸海上原墅等诸多松江项目。其中国贸海上原墅曾一度成为松江当地的爆款标杆项目。
国贸地产项目在松江的分化表现,其实也说明了操盘的重要性。但从整体来看,国贸在上海业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松江房地产市场的冷暖,这也可能导致企业的韧性不够高。
接下来就看国贸上海的操盘手们,如何适当调整投资策略或者价格策略,进一步加强自己在上海的竞争力了。
结语
当下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正撕开一个残酷的真相:
项目命运与操盘手前途的绑定,远比想象中更紧密。
从碧桂园云顶的"地王变折价房",到中海寰宇天下的战略项目去化承压,再到国贸上海项目的降价,这些案例撕开的不仅是降价数字,更是行业逻辑的重构。
曾经,地段红利、市场风口能让"躺赢"成为常态,能力或许只是锦上添花;如今,冷静的市场成了试金石,先天禀赋不足时,如何拿捏降价的分寸、平衡客户情绪与资金回流,如何在区域布局中构建抗风险韧性,成为了更重要的生存技能。
对地产人而言,这既是危机也是转机。那些能在滞销项目中找到破局点、在区域困局中撕开缺口的操盘手,正在重新定义行业的价值坐标系。
毕竟,潮水退去后,能站着的从不是靠浪头托起的人,而是懂得在滩涂中铺路的人。
主编:张艳
责编:mar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我们建立了“地产人言交流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