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上一个周期是从2015年的涨价去库存开始的,2020年的三道红线把热过头的房地产压了一下子,周期在2022年口罩最后一年已经有下滑的趋势了,2023年3月短暂的抬了一下头之后
一路向下,至今。
涨价去库存,和从去年开始的收储去库存,目的一样,都是“去库存”
但是路径和掏钱的主体,完全不一样
涨价去库存,是六个钱包的真金白银,债务是买房站岗的背的
收储去库存,掏钱的是地方你懂的,白花花的银子是要向银行借的,有借有还,银行才不会追债。
前几天,上头发了个文件,有条件的小区自行改造。
回溯到2015年,布遍神州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掀起了涨价去库存的浪潮。
涨价去库存的底层逻辑很清晰——
举债-拆迁-净地-出让-还钱
这条逻辑线背后只有一个BUG,就是举债的钱少,卖地的钱多,闭环才能一直不停地循环下去
一旦卖地的钱少了,闭环就瞬间坍塌。
地不可能一直不停地卖下去,房子终究有一天也会饱和,闭环坍塌是早晚的事,击鼓传花的游戏参与者谁都不希望自己手里的花束会成为烫手芋头
不幸的是,这场游戏在2023年
戛然而止!
几个月前,彭博社援引大摩的报告,说要解决库存的问题,至少需要15000亿资金
从去年3000亿资金收购存量房专项贷款的风声出去,现在有据可查的用到存量房收储专项资金的额度大约在500亿左右
专项债收储存量地的资金额度,大约在1000亿上下
而达到供求平衡的合理库存,这点钱远远不够。
是上头没钱吗?
应该不是,是底下的平台公司们不敢再借钱了
——借钱容易,还钱难!
专项债借款买存量房,和买二手房出租的房东,本质上别无二致
底层逻辑也很清晰——
举债-买房-出租-还钱
这条逻辑线条中,只要租金高于贷款利息,就算赚钱生意;租金要是低了,大概率就是赔本生意
有人会说,还有买下来的房子,物业也是不动产
别忘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房子也是会贬值的,1995年的小区咋卖都卖不过2025年同区域同位置的四代房
房子贵,不是因为钢筋水泥和户型装修;房子贵,是因为房子下面那块地皮
所以,要是把折旧给算进去,租金得更高点才不会赔钱。
前不久,我认识的一个平台公司老大退休回家安全到站
我问他投的项目有没有赚钱的;他说,白露的天气很好,秋高气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