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孝昌县邹岗镇的太子稻试验基地里
稻浪翻涌、绿意接天
此时正值太子稻生长的
关键时期
一支由青年科技人员
组成的“太子稻青科突击队”
正在田间与实验室之间
穿梭忙碌
以科技之力守护千年稻香
书写着“一粒米”背后的
产业振兴故事
挂标待检的稻穗在阳光下低垂,仿佛在静静等待科学的“检阅”。队员们俯身田间,细致记录每株稻穗的生长数据;实验室中,一盆盆施用不同锌肥配比的稻苗青翠挺拔,采样检测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从种源优化到生态种植,从品质提升到锌肥调控,一场围绕太子稻全产业链的科技攻坚战已全面打响。
“今年我们布局了三大试验方向”,青科突击队成员程茂梓介绍道,“在三个基地同步开展核心种质提纯复壮、生态有机种植和锌肥调控试验,同时通过盆栽实验精准探寻锌肥施用的‘最优解’。”
科技的力量
正在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的“底色”
通过生态种植的太子稻
垩白度低至3%
直链淀粉含量控制在14%
蒸煮后米香浓郁、软糯可口
即便冷却也不回生
这些用数据支撑的品质突破
为太子稻规模化、标准化推广
奠定了坚实基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而突击队正在为这颗“芯片”
注入更强动力
利用EMS化学诱变、杂交育种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团队已成功筛选出400份变异单株,培育出4份转基因材料、108份杂交试验材料,并初步遴选出2个适应性更强、米质更优的候选品系,为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加上多重保险。
另一边
实验室中的“锌”突破
同样令人振奋
通过精准调控锌肥施用量
太子稻的锌含量可提升30%
香气物质增加20%
在保证产量不降的前提下
大大增强了
稻米的营养价值和风味体验
如今,太子稻青科突击队已初步构建起“种源—生态种植—品质调控”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实现从传统种植到科技驱动的全链条升级。他们用青春和智慧,让古老的太子稻焕发新生机,也为“孝昌太子米”区域品牌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科技动能。
未来
这支队伍还将继续
扎根田地、俯身稻浪
用科技的力量
让千年稻香飘得更远、更醇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 佘玥 通讯员 宁莎丽 图片/孝昌融媒
制作:包梦婷
校对:杨涛
责编:徐文
终审:朱霞
孝感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 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