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和备案项目名单的公布,中国再生医学领域正式迈入规范化发展的新纪元,148家医院和133项临床研究将重塑未来医疗格局。
截至2025年5月,中国已有148家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级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133项临床研究项目获药监部门审批,数量较2023年增长27%。
·疾病应用:七大高频适应症引领治疗突破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在133个备案项目中,涉及人体各大系统疾病超过50种。其中最受关注的七大高频适应症包括:肝硬化(12项)、狼疮性肾炎(8项)、脊髓损伤(6项)、帕金森病(4项)、移植物抗宿主病(4项)、银屑病(4项)、急性心肌梗死(4项)。
这表明干细胞在这些适应症的安全性与作用相对更加明确,更值得期待。目前已进入临床三期的有5款药品,包含三种适应症,分别是膝骨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克罗恩病。
从作用机制来看,干细胞的组织再生和修复、旁分泌功能与免疫调节能力最值得期待。
·148家医院正式开展干细胞临床治疗
全国已有上百家顶尖医院获得了相关资质,一场医学革命正悄然发生。它不再只是科学家实验室里的设想,而是真正有望改写无数人命运的“生命新篇章”。
以下为具体名单:
· 政策东风吹来:从博鳌到南沙,地方先行先试
为什么2025会被称为“干细胞元年”?核心原因是——政策松绑。
海南博鳌乐城:率先允许部分三甲医院在临床招募的名义下,合规地向患者提供干细胞治疗。这意味着一些“无药可治”的病人,可以通过博鳌合法获得“最后的机会”。
广州南沙:紧随其后,明确提出要打造“细胞与基因治疗先行区”,政策更大胆,力图在华南形成国际接轨的产业高地。
湖南长沙:今年也宣布设立“细胞救命通道”,让部分危重病人不必等待全部临床试验完成就能用上前沿疗法。
这些试点,就像是一个个“突破口”。当一个地区敢于先行,全国就会有更多地方跟进。
·为什么干细胞成了各地争抢的“新赛道”?
答案很简单:老百姓需要,市场也庞大。
中国目前慢性病和老龄化压力巨大:
肝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帕金森等疾病的患者数以千万计;
老年群体对抗衰老、修复损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传统药物只能缓解,却难以真正修复或逆转。
干细胞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是简单“止痛”或“对症”,而是通过再生、修复、免疫调节,从根源上改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哪怕价格不菲,也想方设法去打听哪里能做。
来源 | 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