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基数“涨不动”了?多地调整搁浅,中低收入者获减负利好
又到一年开学季,大街小巷弥漫着家长们的叮嘱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还有那街头巷尾飘来的美食香气,烟火气满满。就在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时节里,社保缴费基数的话题,悄然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按照以往惯例,每年6 - 8月,各地会陆续公布新一年度的社保缴费基数,可今年眼瞅着都9月了,多数地区却仍未公布,这可把不少人给整懵了,纷纷猜测:社保缴费基数这是“涨不动”了吗?
多地社保缴费基数调整“迟到”
以往,每到特定时间,各省份就像约好了似的,陆续公布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可今年截至9月4日,31个省份里,愣是没有一个明确公布最新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的。仅有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福建、湖南五省公布了上一年社平工资。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表示,没公布2025年度社保缴费基数的省份,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大概率会沿用上年的。
比如6月30日,沈阳市医疗保障局发文称,由于没公布2024年度全市社平工资,决定暂缓调整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医保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等正式公布后,再进行差额补收。
从已公布社平工资的省份情况来看,2025年社保缴费基数的变化趋势已初露端倪。多数省份呈现微涨或持平态势,像福建企业职工基数大幅提高22.5% ,而内蒙古2025年缴费基数与2024年基本一致。河北省的情况更是引人注目,2025年省级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确定为78260元,月平均工资6521.7元,较2024年的6534元/月下降了0.19%,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也降至3913元,这在社保缴费基数长期“只升不降”的大背景下,可是个不小的变化。
中低收入群体压力有望缓解
社保缴费基数,直接关系到咱们每月要交的社保费用。它有个“保底限高”的规则: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缴费基数下限,按下限交;高于上限,按上限交;在上下限之间,就按实际工资交。
以前,社保缴费基数不断上涨,不同群体感受大不一样。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那些月薪持续低于社保缴费基数下限的,还有私营企业,压力那叫一个大。社保缴费基数一涨,他们个人和企业要交的社保费用就跟着涨,到手工资自然就少了。
就拿北京来说,从2023年至2024年,月薪低于6300元的企业职工,个人每月社保缴费从664.2元涨到716.2元,每月到手工资少了52元。以个人身份参加北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者,每月最低养老保险缴费负担从1265.2元涨到1364.2元,多交了99元。
如今社保缴费基数“涨不动”甚至下降,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要是基数不涨或者降了,他们社保缴费负担就能减轻,到手工资也能多一些,生活压力自然就小了。
未来社保政策走向何方
社保缴费基数出现这样的变化,背后是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保缴费基数和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挂钩,过去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工资年年涨,社保基数也跟着涨。但这两年经济形势有变化,部分地区平均工资增长乏力,甚至回调,社保缴费基数自然也受影响。
另外,以全口径社平工资作为社保基数基准,虽说在减轻企业负担、统一参保标准上有好处,可也存在“拉高效应”。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非私营单位低很多,却吸纳了绝大多数城镇就业人口。计算全口径社平工资时,非私营单位较高的工资水平拉高了整体平均值,导致占就业人口多数的私营单位中低收入劳动者缴费负担偏重。
未来,社保政策该怎么优化呢?专家建议,可以调整计算全口径社平工资时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据的权重,让它更能反映真实工资水平;或者在将全口径社平工资转化为社保缴费基数时,打个折扣,比如8折,再计算缴费基数上下限。这样既能稳定现行统计体系,又能减轻中低收入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经济压力,提高大家参保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2025年多地社保缴费基数调整“搁浅”,是经济环境变化和社保制度调整的结果。这一变化对中低收入群体是个利好,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社保政策的优化方向。相信未来社保政策会更加完善,在保障社保基金稳健运行的同时,也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