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 我刚从办公室回到家 就看到我们教师群里炸开了锅。
又是作业本的事儿。
说实话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江苏的作业本又改版了 家长们急得跳脚 老师们也是一头雾水。我坐在沙发上翻着群里那些截图 看着一张张家长晒出来的“囤货山”心里五味杂陈。
01、这事儿真的让人无语
你说这作业本改版 理由是啥呢?
我特意找了几个同行朋友打听 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封面换了 尺寸调了一下 里面的格子还是那个格子 页数也没变。就这样 全省的家长手里那些囤货瞬间变成了废纸。
我记得很清楚 去年春天的时候 我班里有个家长跟我说:“李老师啊 我家里囤了快三百本作业本呢 本来想着老大用不完老二用 结果......” 说到这儿她就叹气了。
当时我还安慰她:“没事儿的 作业本又不会坏 慢慢用呗。”
现在想想 我那时候真是太天真了。
这年头 连个作业本都能让人措手不及真的是活久见了。
我问过几个家长 他们囤作业本的心理其实很简单:一是图便宜 批量买能省点钱;二是图省事 免得隔三岔五跑书店;三是觉得反正都要用 早买晚买都一样。
谁能想到呢 作业本也会“升级换代”?
02、出版社的逻辑我真的搞不懂
我在教育圈混了这么多年 见过课本改版 那是为了更新知识内容 跟上时代发展 这个我能理解。但是作业本改版是为了什么?
一个用来写字的本子 格子还是那个格子 纸张质量也没变 就是封面花哨了点 尺寸调整了几毫米 这能叫什么创新吗?
我有个朋友在出版社工作 私下里跟我聊过这事儿。他说现在竞争激烈 不搞点新花样很难在市场上立足。但是他也承认 频繁改版确实给家长造成了困扰。
“可是李老师你想想 如果不改版 家长们囤个几年的货 我们出版社还怎么生存?” 他这么说的时候 语气里带着无奈。
我当时就想 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教育用品应该以稳定性和实用性为主 而不是为了商业利益频繁折腾啊。
说白了 这就是在拿家长当韭菜割。
03、孩子们其实是最无辜的
最让我心疼的是孩子们。
上个月开学的时候 我班里有个小家伙拿着去年剩下的作业本来上学 结果被同桌笑话:“你怎么还用老版本的啊?” 小家伙当时脸就红了 回家跟妈妈闹着要换新本子。
这种攀比心理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
我跟那个妈妈解释过 旧版本的作业本质量一点都不差 用起来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孩子不听啊 非要跟同学用一样的。最后那个妈妈只能妥协 重新买了一套新的。
家长们的钱不是大风刮来地凭什么要为这种莫名其妙地改版买单?
我有时候在想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太功利化了?连一个小小的作业本都要搞出这么多花样。孩子们本来应该专注于学习内容 现在却要为本子的版本而烦恼。
这不是舍本逐末了吗?
前几天 我跟几个资深的老教师聊起这事儿 大家都感慨万千。一位快退休的张老师说:“我们那个年代 一个本子能用好几年 孩子们专心学习 家长也不用为这些琐事烦心。现在呢?花样是多了 可教育的本质反而迷失了。”
真的是这样。
我不是反对创新和改进 但是创新应该有实际意义啊。如果只是为了刺激消费而改版 那就是在透支家长们对教育的信任。
说句心里话 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一下这个问题。
教育用品的稳定性应该得到保障 不能让商业利益凌驾于教育公平之上。
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敢大批量购买作业本了 只能临时去书店买。这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 也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我建议啊 作业本的版本更新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 比如三到五年 而且要提前半年通知。这样既给了出版社创新的空间 也保护了家长们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 要让孩子们知道 学习的重点在内容而不在形式。一个好学生 用什么版本的作业本都能写出漂亮的字 学出好成绩。
写到这里 我又想起了那个囤了三百本作业本的家长。不知道她现在怎么处理那些“废纸”了 但愿她不要太心疼吧。
毕竟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 我们都在学着适应各种各样的“意外”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