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于2025年9月5日至7日,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成功举办。这场以“风,自有方向”为主题的光影聚会,不仅汇聚了全球华人青年影人的创作精华,更以多元包容的姿态展现了青年电影的无限可能,成为“两岸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青年影像交流活动”。
主竞赛单元参赛作者平均年龄仅24岁,作品广泛覆盖全球399所高校。共征集剧情短片2059部、非剧情短片519部,首次设立的AIGC竞赛单元反响热烈,收到投稿3443部。大陆院校投稿量较去年增长17%,台港澳及海外院校投稿增长显著,增幅达42%。风,自有方向,它吹响了青年电影人的号角,它让我们走进这些温暖的故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评审,最终各项荣誉揭晓:
来自的台北艺术大学青年导演颜皓轩的作品《囚犬》获颁最高荣誉麒麟最佳影片;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梁紫茵凭借作品《紫菜》获得麒麟评委会选择荣誉;麒麟最佳导演则由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钟雨昂收入囊中,他的作品为《独唱团》,非虚构单元部分,刘羿佟的《上场吧,女孩》获得麒麟优秀短片。
除了主竞赛单元外,由主办方联合即梦AI增设了“未来已来·AIGC单元”,携手抖音开创了“在拍一种很新的Vlog”单元,以及“从平潭出发·72小时极拍”单元也公布了获奖名单。
第5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媒体见面会现场
青年导演的作品聚焦于生活:社会现实、人性探索、文化传承…在极具生命力又勇敢的表达里,我看到新声代力量传递的真挚情感。
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以“训练营公开课”“大师班”等形式,为青年创作者搭建与行业前辈对话的桥梁。导演杨超以《一部电影的开始》为题,分享从影像创作到作品传播的经验;编剧袁媛则通过《从纸面到银幕——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鼓励青年在妥协中寻找突破;曾剪辑过《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著名剪辑师陈博文的《可以重来的人生,由剪辑的观点来谈创作与再创作》,带领观众领悟剪辑艺术如何赋予故事新的生命维度,在银幕上创造“另一种可能的人生”。沙龙中,评委仇晟、黄旭峰、徐蓓畅谈“我们评委喜欢什么样的作品”,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创作方向的指引。
作为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的特色品牌,“光影记忆·情系中华”致敬台湾经典特展一直是影迷特别期待的部分。王童导演的《红柿子》里,让人难忘的是,被拿走的不只是柿子画,而是关于故乡的念想;而陈玉勋的《热带鱼》让我们看到荒诞背景下,温暖又朴实的力量。
来自凹凸镜DOC的小伙伴也在平潭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活动,不仅仅观看了入围作品,还在大师班里聆听导师的分享,“生生不息成长计划”提案大会中,看到影像成片之前的样子。
有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在,青年创作者在影像之路上并不孤单。不管环境如何,一直拍下去。
非剧情入围:足球与梦想
(麒麟优秀短片)
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体育学校有一支初建的女足队伍。对于球队里的吴凯越而言,踢球不只是一种爱好,也是自己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她来自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怀着加入职业球队的愿望来到球队、结交朋友、刻苦训练,但是随之而来的伤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让她的成长之路充满泪水。让我们随着这部短片,走入吴凯越有笑有泪的青春期故事。
短评:
短片没有刻意营造华丽的场景或跌宕起伏的传奇剧情,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呈现了吴凯越的生活。《上场吧,女孩》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足球和青春的短片,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让我们关注到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孩子,用足球与命运叫板,未来的路还很长。
非剧情入围:反校园霸凌
简介:
有人因为校园欺凌患上重度抑郁症,但是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走出阴影;有人在中学时期对他人实施校园欺凌,但是成年以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非常后悔,甚至开始做噩梦;有人在被质疑、被孤立以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人因为校园欺凌而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正常交往……
短评:
作品以被施暴者的独白为核心,真实记录了被校园欺凌群体内心的深切孤独与创伤。刻画了受害者如何在孤立中艰难挣扎,并凭借自身的非凡毅力完成内心的自我重建与成长。短片不仅是对伤痛的揭示,更是一曲关于个体坚韧生命力的致敬,为无数沉默者带来了慰藉与希望的光亮(杨皓)。
非剧情入围:与外婆陪伴的日子
简介:
纪录作品《运秀的季节》是一部关于生命与陪伴的私人影像。从冬日起,到来年的冬天结束,历时一载,镜头聚焦于外婆的晚年生活。影片里每一帧都是平凡又真实的日常。这不仅是对外婆生活状态的记录,更是对老年群体内心忧虑的刻画。本片以季节的更替来展开叙事,四季的变化是自然界最具象征性的时间轴,也代表着生命的轮回与流转。这部影片,是我宝贵的影像财富,也是我对外婆的一次陪伴。
短评:
以四季为时间轴,宛如一首悠扬而深沉的散文诗,以细腻且温情的笔触,勾勒出外婆晚年生活的斑驳光影。创作者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创作影像的意义在哪里?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一次对外婆的深情陪伴,也是对生命的一次深刻反思;对于观众而言,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长辈,反思自己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和关爱是否足够。
非剧情入围:凝视与歌谣
简介:
在新疆塔吉克族的边缘村落,语言的遗失形成了代际间的无形屏障。山脉、皱纹、歌舞、孩童的眼睛,一份无需翻译的情感在空气中悄然流动。
短评:
通过"旁观者凝视"的伦理选择,赋予纪录片更复杂的文本层次。黑白与彩色影像的交替使用暗含深意,老人们的歌谣和孩童的旁白也为影像增色很多。在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下,如何守护那些让人类保持差异性的精神基因?这种叩问,使影片超越了地域性叙事,成为审视现代性困境的棱镜。
非剧情入围:戏如人生
简介:
“如果人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一次的话,会是什么样呢?”电影系混血少女安雅畅想着自己理想中的人生: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直至生命的终点。想象中的圆满与现实中的缺憾相互对照,映射出安雅内心的深层渴望,以及渴望背后的人生故事。
短评:
戏剧和记录的结合,让这部非虚构作品,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从叙事结构上看,影片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手法,将安雅想象中的圆满人生与现实中的缺憾生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张力。
非剧情入围:个体与家族
简介:
个体的音量逐渐被群体的狂欢覆盖,后知后觉中,家族的崩塌早已有迹可循。
麒麟最佳导演:《独唱团》
简介:
五年级的孙岳被老师刘爱英勒令要求扮成女生上台参加合唱比赛以凑齐男女生不均衡的人数,经历同学异样的眼光和老师的压迫后,在比赛当日,孙岳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短评:
工整精巧的技法也难掩本片更为出彩的意识表达,即便是在反抗体制、针砭系统的老生常谈面前,导演依旧能以细微的情绪推动整个骨牌的崩塌,而他做的无非是对儿童演员的物尽其用,就已足够(柯一天)。
麒麟评委会选择:《紫菜》
简介:
初中学生会干部紫彤因一次例行检查和混混学生阿盛结下梁子,紫彤也从阿盛口中得到了专属外号“紫菜”。在两人持续斗争摩擦的日常中,紫彤却无意间知道了阿盛复杂的原生家庭。一次不经意间的玩笑,阿盛竟认了紫彤做自己的“妈妈”。就这样,少年间懵懂的承诺穿插在平静的校园中,也在二人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麒麟最佳影片:《囚犬》
简介:
资优生小洁努力念书想考上好大学,离开这个没有未来的地方。资源班的阿河总是与班上的小流氓混在一起,对未来没有目标。小洁自愿成为阿河的小老师,不断劝说他远离流氓、用功念书向善;然而,小洁最后却成为了将阿河推入深渊的人。
当闭幕式上,青年创作人集体站起来接受观众们的掌声时,我看到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羞涩与期待,周遭闪烁着光芒,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为创作者独有的那份纯粹而炽热的快乐。
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已经五岁了,青年创作者在成长,影展也在成长。我也在想,到底是影展需要青年创作者,还是青年创作者需要影展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6日晚上观看由青年导演姜柏廷创作的《小径分叉的花园》片段分享时得到了答案,这部作品的短片版是入围过IM两岸青年影展,后来又在“生生不息成长计划”里得到了优秀提案荣誉的鼓励,并在影展找到了资方,是首部由IM人才培育体系孵化出来的电影作品。影展与青年创作者就像夜空中的星辰与追光者,彼此需要,相互成就,共同编织出电影艺术那璀璨而动人的画卷。他们是一对“最佳拍档”。
撰写:张新伟(除标注外)
编辑:张先声
2025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表彰结果公布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长按或扫码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