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日本人来中国教中国历史!四川大学全职引进日本考古专家,难道是中国没有一个能力的人来任职吗?
前不久四川大学全职引进日本考古学家宫本一夫,这位学者曾任日本九州大学副校长,是东亚史前考古领域的知名专家,此次来川大主要负责跨区域考古研究、国际合作项目指导和研究生培养。
消息一出有人提出疑问,难道中国没有能胜任的考古人才吗,让日本人来中国搞研究,会不会影响对中国历史的解读?
实际上川大此举是为了补强考古学科的国际视野短板,毕竟学校在三星堆、金沙等西南地区考古领域实力突出,却在东亚跨区域比较研究上存在不足。
宫本一夫能借助川大的考古资源,深化自己对东亚史前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国考古学界其实藏着不少本土权威,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重磅成果,这次引进更像“强强互补”而非“替代本土人才”。
其实大家的争议多源于对“考古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混淆,误以为宫本是来教中国历史,实则他的工作集中在考古专业领域。
要知道这次引进的宫本一夫,可不是普通学者,他今年60岁左右,学术履历相当扎实,本科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后来在九州大学读完硕士和博士,师从日本著名考古学家佐藤洋一郎。
他不仅曾担任九州大学副校长,主管国际学术交流,在国际考古圈人脉很广,还是首个获得中国国家文物局“外国考古学家来华合作考古许可”的日本学者。
他的核心聚焦在东亚史前考古,简单说就是研究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脉络。
所以川大选择引进他,可不是随便拍板的,背后藏着学科发展的深层考量,是学科互补,像三星堆、金沙遗址的青铜文明研究,在国内没人能比,但在东亚跨区域比较这块一直是短板。
宫本正好擅长这个,能帮川大把“西南考古”和“东亚考古”串起来,比如研究三星堆的玉器时,对比日本史前遗址的玉器,说不定能发现新的文化交流线索。
宫本在九州大学当副校长时积累了很多国际人脉,能推动川大跟日本东京大学、九州大学这些顶尖高校合作。
其实这些年,国内顶尖高校引进国际学者很常见,比如北大引进过美国考古学家研究中国北方游牧民族。
复旦引进过英国历史学家研究秦汉史,都是为了学科发展,反而体现了中国学术的开放和自信。
所以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让世界为中国考古添砖加瓦,也能让中国成果照亮世界研究。
大家觉得引进国际学者,还能帮中国考古在哪些方面进步?要是以后有外国学者参与三星堆的研究,你会期待他们带来哪些新发现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