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
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
有人假装上班,花钱来把鱼摸。
我听说过钱存银行没有利息还要倒贴管理费的,上班没有工资还要付费的新鲜事,还是头一回听说。
2024年底,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公司没有业务,失业的人每天交30元,就可以到公司假装“上班”摸鱼。
早十晚五不用打卡,提前走也可以,加班超时则不允许。
除了不发工资以外,和正常公司相比没什么区别,上班制度也是啥都有。
公司会给员工安排工位,老板还会定期巡视,让员工有一种摸鱼的快乐,这真的太会了。
老板会给员工发布任务,员工可以拒绝“老板”安排的任何工作,如果对“老板”不满意,可以对“老板”拍桌子,爽过“职场爽文”。
这是什么造型?挺别致啊,与其管这叫摸鱼上班,不如叫模拟上班。
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打工人应付父母,度过失业期的。
都知道工作不好找,没想到现在连“全职儿女”都不好做了,与其成日呆在家里被爸妈轮番念经,不如选择“去哪消磨时间”。
“去哪消磨时间”实际上也没那么好消磨的,星巴克一杯38太贵,冬天在公园待一天太冻,图书馆考公考研的氛围太严肃,于是有人建议去肯德基坐坐,不用点单,“看哪桌没吃完捡点剩的”。
四处闲逛难免容易被识破,不如选择“假装上班”,偷偷过 gap year 。
也就是说失业了但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就可以去假装上班公司,假装自己还有班上。
假装上班公司招聘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成为一个会装、能装的人。
初来乍到,不熟悉不要紧,每位入职员工可以根据公司的要求,逐渐学习领悟这门假装的艺术。
图片
假装上班公司从最初的一比一模拟正常上班,渐渐演变成上述给打工人提供情绪价值的按需求上班。
打工人们在这种职场“过家家”中,构思起想象中的职场环境:
上班时间在法定范围内,周末双休,不强制加班。
公司包一顿午饭,做好员工的后勤工作,让员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公司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需要面对,同事之间无需过多沟通,每个人只需要专心做好分内之事。
“假装上班有限公司”不仅是打工人情绪的发泄,也是打工人面对职场现实的一种自我安慰。
假装上班,看似工作,实则躺平;看似躺平,实则焦虑。
有人把假装上班有限公司比作是共享办公空间,是老瓶装新酒,二者实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共享上班空间,自由支配时间;不同点一个是打工人对职场规则的抗议,一个是创业者找的公司写字楼的平替。
当然,不能说假装上班的都是些平时不爱努力工作的差员工,真正不爱工作的打工人,估计连假装上班都懒得装。
一部分假装上班的打工人,正处于工作空窗期或求职期,为了适应接下来的正式职场,他们选择在假装上班公司过渡一下。
有的“假装上班有限公司”可交社保医保公积金、职位可选,可自拟薪资,可开实习证明,工作证明,可入职背调,豪华套餐甚至包揽了十三险八金。
如果不需要缴纳社保,“员工”想要实发2500元的薪资,需一个月向公司缴纳3500元,初级经理是3700元,总经理是4000元,CEO/CFO/COO是4500元。
如果需要缴纳社保,之后想要实发3000元的薪资,那么员工一个月需向公司缴纳5000元,初级经理5200元,总经理5500元,CEO/CFO/COO是6000元。
这种赚钱的方式,员工不但要给自己发工资,还要给老板发工资。
还有网友计算了一下,一天30,一百个人一天就是3000,除去吃饭1000,各种租金费用500,一天净赚1500,一个月就是4.5w。
图片
假装上班的打工人甚至可以在老板假装布置任务的时候真的做一下,做得好真会发薪水。
坏了,本来是想假装上班的,这下不光帮老板提高了上座率,还一不小心真给人家干活了。
花钱给自己找个班还得假装上的,属于是没事给自己找点事,但更高级的,是有事给自己做成没事。
网友晒出自己做充场的兼职,去假装上班三个小时还能得工资。
图片
如果说1.0版的假装上班公司其实是曾经的网吧,成人的托管所或共享办公空间,那么2.0版的假装上班公司就形似创业孵化器。
一家上海正在筹划中的“假装上班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统计意向地区,创始人根据报名的人数,确定办公室的地理位置和租金。
创始人还决定将公司办得精彩起来,举办交流沙龙、娱乐社交活动和提交自我的学习活动,比如医疗金融交流活动、程序员技能学习、剧本杀、露营、职业规划和出国留学指导等活动。
根据创始人的意思,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探索一种新的工作形式,聚集一整个办公室的人,大家一起合伙做点事情,说不定真的把事业做出来。
“假装上班”并不是打工人的“好面子”,在这份孤独的隐忍背后,有许多未曾被人看见的痛苦与无助。
从心理层面来看,这是他们为了抵御焦虑与失落筑起的一道 “围墙”。
除了自我心理的慰藉,对家人深深的爱与责任感,也是他们选择隐瞒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家庭观念浓厚的文化背景下,子女的安稳是父母最大的欣慰。
失业,意味着可能给家人带来担忧与失望,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人,背负着子女教育、父母赡养、房贷车贷的重担,更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困境向家人坦白。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假装上班” 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鼓起勇气,与家人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分享失业的经历,或许会发现,家人给予的不是责备,而是满满的支持与鼓励。
前段时间,一对北京夫妻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
38岁的丈夫被裁员后,瞒着妻子去送外卖,妻子发现后,用严厉的语气逼问丈夫:“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再问你一遍!有没有?”
丈夫见“东窗事发”,委屈哽咽道:“送外卖去了,我扛得住。”
得知丈夫背着自己出去送外卖,妻子用最狠的语气说出了最暖的话:
“你扛得住?我生气的不是你的钱补不上了,是你不跟我说!你不跟我说能跟谁说?送外卖多冷啊!”
相信这份温暖,足以驱散丈夫内心的阴霾,成为这位丈夫重新出发的力量源泉。
或许很多“假装上班” 的打工人正处于迷茫与失落之中,但请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平复心情,去思考内心真正的渴望。
你所拥有的能力、经验与热情,不会因暂时的困境而黯淡。
只要怀揣希望,重新出发,终能再次燃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