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吴大爷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长
知识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学习思考,寻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满肚子鸡汤的吴大爷,一个天天在键盘上敲打心灵,喜欢给人讲知识讲故事的男人。
“我们不能用导致问题的统一思维去解决问题。”——爱因斯坦
若放在中国语境里,就是孔子的“不贰过”:别用犯错的脑回路去纠错。
温铁军这些年的讨论,本质上是教我们换脑回路。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我们讲了太多“现代化的好处”,却极少把它的“代价表”贴在墙上。历史如果是一盏强光灯,现代化常常以“极速”“规模化”“金融化”的姿态压境:乡村被抽水,土地被切割,成本被转嫁,风险被金融放大,最终由最沉默的人和最脆弱的生态去兜底。本文试图把《告别百年激进》书里的要点串起来——不是要反现代化,而是要学会去激进化:在复杂系统里寻找更稳的路径。
一、雾霾是全球化的隐喻:强风一吹,身份不重要
冬天在北京,只要西伯利亚寒流不到位,红墙内外都共享同一片雾霾。
全球化也是这样:不分你我,风险与外部性沿着供应链流动。
你在上游,就吃资源枯竭的亏;
在下游,就吞食品不安全的苦。
你可以选择站队,但很难选择不被波及。
这就是“别用单一原因解释复杂问题”的第一课:结构胜过个体,系统决定边界。
二、三大过剩背后:金融成了“放大镜”,不是“润滑油”
当工业、商业、金融三大资本同时过剩,最敏感、最轻的那只手——金融资本会率先寻找出口。
为了“流动性”,它天然追求短期与集中:收益快、风险外溢快,负外部性被甩给食品安全、劳动权益、生态系统。
1971年美元脱金以来,货币信用更多倚赖政治与军事强权做背书,全球性资产价格的波动,远不是一纸《劳动法》能安顿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大多落在劳动者与环境身上。
三、制度优势的另一面:谁在“甩成本”,谁在“接盘”
当我们吹嘘“制度优势”时,往往指的是制度性的成本转移能力:要么对内转嫁(食品安全、城中村、非合同雇佣的“灰色地带”),要么对外转嫁(关税、资本流动、规则话语权)。
TPP一类的“新殖民主义式治外法权”之所以被反复批评,正在于三件事:
1.金融资本自由流动;
2.跨国公司可绕开东道国法律;
3.发展中国家的国企不得享受本土优惠。
简单说,就是“我来投资,但规则按我定”。
你说“无耻”,在他们看来只是“效率”。
四、城市化的“空间平移”:贫困并不会因为换地方而消失
“加速城市化=加速现代化”的口号下,世界无数国家走过一条路:农村贫困被搬运到城市,名字换成了贫民窟。
我们最初以为自己“没有贫民窟”是制度优势,但当城中村的人口为城市运转提供海量服务,却被排除在公共保障之外时,它已经具备了贫民窟的社会功能:低成本劳动力的蓄水池。
当经济下行,就会看到一地鸡毛:失业→街头政治/颜色革命,叫法不同,本质类似。
五、回望“土地改革”:一次“去激进化”的危机化解
历史上,土地改革让近九成农民回到小农经济的组织方式,从宏观结果看,它像是给金融失序按了个“暂停键”。
把人安顿回土地产权与自给自足的最低保障里,是对“过度金融化”的一次系统性降温。
温铁军说,中国农民革命带来的最大制度收益,就是用回归乡土传统化解现代化危机。
这话不浪漫,它是基于生存逻辑的现实主义。
六、为什么“别卖地”是一个朴素而聪明的选择
在资源必然短缺的国度,土地是最后的抗风险资产。
l你可以租出去,但别轻易卖掉:
l它是你对抗宏观波动的家庭级保险;
l它是你维持议价能力的底层筹码;
它是下一轮产业再平衡时,嵌入式收益的入口(文旅、养老、生态服务、碳汇、分布式能源……)。
这不是投机指南,而是风险管理:复杂时代,先保底,再求美好。
七、拉美的镜子:为什么“牛肉大国吃不上牛肉”
拉美不少国家在殖民化后形成农业单一化:大农场为国际市场服务,国内消费被挤出。
于是出现荒诞场景:牛肉出口大国,老百姓却买不起牛肉。
我们看对方的“开放”,他们看我们的“再平衡”,彼此互相倾慕对方的“亮面”,却忽视了背后的“代价表”。
现代化从来不是免费午餐。
八、全球化不可逆,但可以“去激进化”
你无法停止风,但可以建风向标和避风港。
去激进化,不是后退,而是三步走:
1.再平衡区域:把产业链、要素与人口在大江大河之间重新分布,让过热与过冷相互调温;
2.再平衡城乡:把公共服务、金融资源与数字化能力下沉,让乡村不只是“原料产地”,也是“消费与创新的场景”;
3.再平衡资本:让金融回到获取社会平均收益率的要素属性,用规则把“超额收益的成本外溢”关回笼头里。
从“仰慕土豪”到“尊重创造”,改变崇拜对象,就是改变系统激励。
“只要这个社会还在仰慕善于强取豪夺的土豪大咖,那谁都在静悄悄地做‘贡献’。”这句话刺耳,但真切。
一个社会在公开场合表扬谁,私下里就会复制谁。
当流量与资本绑在一起“奖励掠夺”,劣币会驱逐良币;
当我们把尊重还给长期主义、把荣耀给到耐心与品质,系统就会慢慢调整。
这不是鸡汤,是激励相容的常识。
给创作者与经营者的“去激进化”清单。
l认知:对任何“零成本、零代价”的叙事保持警惕;
l策略:做“半步慢”的产品与组织,让现金流和风控同步成长;
l运营:把“短期转化”分拆成“长期留存+口碑沉淀”的双指标;
l供应链:对原料、合规、可追溯建立“第二套预案”;
l金融:用“平均收益率”的心态对待融资,不去赌“风口套利”;
l乡土链接:把用户增长的一部分预算,用于县域/村域场景试点,做真正嵌入生活的服务;
l组织:给一线与弱势群体以尊严与分润,因为他们往往在替你接系统的“外溢风险”。
九、个人体验的再理解:不贰过,先从“别贪便宜”开始
很多坑,是由“占小便宜”的思维反复踩出来的。
金融里叫“追涨杀跌”,城市里叫“高价上车”,创业里叫“堆KPI”。
不贰过不是一次顿悟,而是给自己的行为设计“二次检查”:
我是不是在用导致问题的那套逻辑去救问题?
我是不是把成本丢给别人或生态,只拿走甜头?
我做的是否能穿越一个经济周期?
我们能做什么:三件小事,长期有用。
1.Hold住乡土:能不卖就不卖,优先考虑“长租+共建”的方式,让土地变现金流而不是一次性兑现;
2.练习系统思考:看一个政策/项目,强迫自己画“代价表”与“外部性地图”;
3.把荣耀给对的人:在团队与社群里,公开奖励长期主义、质量与良知,而不是短平快的虚假繁荣。
结语:在复杂世界里,做一个“稳健的现代人”
去激进化不是口号,它是一套可被日常执行的生活与经营术。
当我们开始尊重边界、看见代价、重新分配荣耀,现代化不再是压路机,而是一条可以通行的公路。
你我都在路上,别急,别贰过。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我是吴大爷,夜风同学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