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永嘉的清晨依然是从普安寺的钟声开始的。
一位身形清瘦的僧人踏着晨光走出禅堂,眉目间是从容与平和。
他是释明心,今年四十五岁。
若你十年前见过他,或许还记得那张被称为“最帅和尚”的面容——如今褪去了青涩,添了沉稳,但眼神里的澄澈一如往昔。
曾经,他因一位富豪女子赠送四百万法拉利的新闻登上热搜,如今,他的日常是扫地、诵经、修庙、种花。
偶尔有游客认出他,他也只是合十微笑,继续低头做自己的事。
许多人仍好奇:当年那位辞去公务员、选择出家的年轻人,如今过得怎么样?
释明心,本名金汉杰,出生在浙江永嘉一个临水靠山的小镇。他是家中独子,父母经营小生意,家庭虽不富贵,却温馨和睦。
小时候的他不太合群。别的孩子追逐打闹,他更喜欢一个人看书、发呆、望着夜空出神。他常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世界之外还有什么?”——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却悄悄种下一颗求道的种子。
他成绩优异、性格安静,很受老师喜欢。
到了中学,身高窜得快,也会打篮球,却始终对热闹保持距离。
父母以为他只是内向,不断鼓励他读书、考试、走向更稳妥的人生。
像那个时代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一样,他顺从家人的期待,考上公务员,端起了那个被称为“铁饭碗”的工作。
朝九晚五,写材料、整理档案、参加会议……日子平静,却也沉闷。
他形容那时的自己:“像被困在看不见的围墙里。”下班后他常去网吧打游戏,试图用虚拟世界的热闹填补内心的空白。
转变发生在2006年。某天夜里,他无意间点开一首佛乐《轮回》。
音乐响起那一刻,他突然泪流满面——仿佛终于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从那以后,他开始读经、听讲座、走进寺庙。佛经里讲的“无我”“慈悲”,像一扇窗,推开了他压抑已久的世界。
2006年冬天,他辞去工作,悄悄前往天台国清寺请求出家。住持让他先住三天再决定。
不料第二天,父母匆匆赶来。母亲哭着拉住他,父亲严厉斥责,甚至以亲情相逼。
他最终选择回家。但这一次,父母也看出了他的决心。
此后三年,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佛。慢慢地,父母也从反对转为理解。2009年,他终于正式出家,法号“释明心”。
那一年,他二十九岁。
2013年,释明心从中国佛学院毕业,选择回到家乡早已荒芜的普安寺。
寺庙年久失修,屋顶漏雨、杂草丛生。没有钱请工人,他就自己爬上房顶补瓦片、拿起铁锹加固地基。
他在网上写修缮日记,记录点点滴滴的改变:“今天终于修好禅堂的北墙”“种下了三棵桂花树”。
渐渐地,寺庙开始恢复生机。信众回来了,香火也续上了。
2014年,有游客拍下他扫地的一幕:青衣布鞋,低头专注,身后是古寺与晨光。照片一发上网,他迅速走红。“最帅和尚”的名字传遍网络。
很多人慕名而来,甚至只为看他一眼。他却说:“皮囊只是表象,修行才是根本。”
2016年,一位女商人开着法拉利来到寺前,当众说:“如果你还俗,我就把车送你,我们也能够在一起。”
他笑了笑,摇头拒绝:“我的心早已皈依佛门。”
后来他说,寺庙不是追逐名利的地方,佛教讲清净,讲慈悲,但不讲奢侈。
那之后,仍有人不断前来“表白”,甚至纠缠。最棘手时,他不得不报警处理。为了减少关注,他开始留胡子、穿旧衣,刻意淡化自己的外表。
他说:“宁搅千江水,勿扰道人心。”
父亲几年前离世,成为他心中最深的遗憾。母亲偶尔来寺里看他,两人喝茶聊天,像朋友般相处。
他依然主持着普安寺,种花修屋、扫地诵经。天气好时,也会打打篮球,照顾寺里收养的小狗。
有信众前来求平安、问心事,他总是温和地说:“不必向外求,心安,一切皆安。”
有人赞他勇敢,有人说他任性。但他早已不在意外界的评价。
——晨钟暮鼓,春夏秋冬。释明心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却也走得从容、扎实。
他说:“我不是逃离红尘,我只是选择了更适合内心的活法。”
人生不止一种模板,幸福也不止一种定义。比起光芒万丈的传奇,更打动人的或许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坚持初心的故事。
不必夸他“帅”,也不必叹他“奇”。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份内心的安静与坦然。
而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该羡慕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