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位饱经病痛的女性伸出手,试图抓住最后的时光,却被一道门阻隔在外。那句未说完的话,成为永恒的谜团,缠绕着她的丈夫一生。林徽因的离去,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遗憾?
林徽因这个人,说起来真是个传奇,她生在1904年6月10日的杭州,原名叫林徽音,取自诗经里的句子,家里人希望她能继承美好的德行。祖籍福建福州,家族背景不简单,爷爷是光绪十五年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搞政治,还支持过武昌起义和五四运动。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起义的烈士,那封《与妻书》就是他写的。这样的环境让她从小就接触到各种思想,早早接受中西教育,学四书五经,也看西方书,脑子活络得很。
小时候她随父亲到处跑,1916年进北京的培华女中读书,那时候就认识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两人父亲是好友,早年见过面,梁思成那会儿多才,管乐队、跳高,还编体育报。1920年,她16岁,跟父亲去欧洲游历,在伦敦学英语,读霍普金斯和勃朗宁的书,还接触到建筑的概念。那里她遇上徐志摩,他介绍她看泰戈尔的诗,她对英国文学感兴趣,但两人关系更多是欣赏前辈,没啥实质证据证明超出那个界限。她自己说过,对徐志摩是崇拜,不是爱情。
1921年10月回北京,继续在培华女中念书,和梁思成接触多起来,两人聊理想,她对建筑有热情,本来梁思成想搞政治,她一说建筑是艺术,是凝固的音乐,他改了主意,两人决定一起学这个。1924年,他们去美国宾大求学,她想进建筑系,但学校不收女生,只能转美术系,不过她还是修了建筑课,成绩顶尖。1927年毕业拿美术学士,梁思成帮了不少。2024年5月18日,宾大才补给她建筑学士学位,算补了历史欠账。
1928年3月21日在加拿大结婚,蜜月去欧洲看建筑,回国后1929年3月去东北大学教书,中国第二个建筑系,就他们俩老师,借鉴宾大模式,加中国建筑史课,培养出一批人。她设计了吉林大学、交通大学校舍,还画东北大学校徽。1930年,她劳累过度得肺结核,去北京养病,但没闲着,跟梁思成考察古建筑,走15省190县,看了2738处,包括赵州桥、应县木塔。1937年,他们找到五台山佛光寺的唐代建筑,857年的,打破日本学者说中国没唐建筑的论调。她写报告,学术价值高。
抗日时期,他们迁昆明、李庄,生活苦,她肺病反复。弟弟林恒1937年入空军,1940年8月11日成都空战牺牲,父亲林长民1925年12月25日讨伐张作霖时中弹死,叔叔林觉民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牺牲。家族影响让她爱国心强,在李庄,儿子梁从诫问敌人来了咋办,她说知识分子有出路,指向扬子江。1946年回北京,教清华,她参与国徽设计,1950年6月定稿,还帮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尽管病重。她一辈子多角色,但建筑师是核心身份,对中国建筑贡献大,推动保护和教育。
林徽因的肺结核从1930年起就缠上她,那时候在东北大学教书,寒冷加上劳累,肺部出问题,医生查出空洞。她去北京协和医院治疗,1937年抗日爆发,迁徙加重病情,到昆明、李庄,医疗差,高烧四十度,咯血严重。1940年冬,她卧床,体力耗尽。1947年在北京做肺部手术,好转点,但1950年后复发,住进同仁医院。
1954年冬,她病情恶化,肺部大面积感染,高烧不退。1955年1月,她和梁思成先后住院,同仁医院,同过春节。梁思成轻度肺结核,好转后常去她病房。3月底,她进入晚期,虚弱到极点,拒绝吃药。3月31日深夜,她用微弱力气向护士请求见梁思成,有话要说。护士说夜深了,明天再说,拒绝了。她重复呼喊思成,但没见成。那句我想见见思成,我有话对他说,没传到梁思成耳里。她没机会表达,就在次日凌晨6时20分去世。
这个拒绝因为时间晚,医院规定,加上她传染病,护士没同意。梁思成后来通过护士知道,成他最大遗憾,一辈子没释怀。
林徽因1955年4月1日去世后,4月3日追悼会在金鱼胡同贤良寺开,朋友如金岳霖写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遗体火化,安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她参与设计的地方。梁思成亲刻墓碑建筑师林徽因之墓,碑下有她为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样品,当无字墓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