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却不是普通的节日,它有好几个名称:在民间来说,七月十五是鬼节;在道家来讲,它叫中元节;在佛家来讲,它又叫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三大鬼节之一,是祭祀祖先,追忆先人的日子,这也体现了儒家的孝道思想,和“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规范。
在七月十五期间,民间为了祭祀先人,有很多流传已久的习俗活动。比如为亲人烧纸,希望他们在那边过得好一点。以前人们去世都会坟墓,所以人们一般都是到坟头上去烧纸,并且带上一些水果、食物当供品。现在很多地方不再实行土葬,所以有的就去公墓去烧纸,还有不方便的,就直接在路边烧纸。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会想着在七月十五期间为亲人烧一些纸钱,也是对亲人思念和关怀的一种情感表达。
从道家来讲,七月十五叫中元节。中元节的名称,起源于北魏时期,正月十五元宵节叫上元节,七月十五叫中元节,十月十五叫下元节。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有很多,道教中最为流行的是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民间传说,在七月初一,阎罗王就会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养的孤魂野鬼到阳间享受人们的祭品。到七月的最后一天,这批孤魂野鬼就要重返阴间,关闭鬼门关。
还有一种说法,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分别在上元、中元、下元三天,向天帝禀报人间的善恶。其中的七月十五,是地官效籍赦罪的日子。在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一摞花名册出来,根据众生的平日表现,在上面勾勾画画,赦免一些众生的罪行。所以很多地方的习俗,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在佛教来讲,七月十五是僧自恣日,也是盂兰盆节。
佛教规定,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六开始,到七月十五之间,是安居日。到安居欺瞒这一天,也就是七月十五,僧众就要聚集在一起,任凭别人检举自己不如法的行为,从而认识错误,开始忏悔。佛看到大众知错改错后,就会欢喜,所以也叫“佛欢喜日”。
关于盂兰盆节,起源佛教中“目连救母”的故事。目犍连的母亲去世后,堕在饿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即使食物到她口中,也会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佛陀授意目犍连在七月十五这天,可以盆罗百味,供养僧众,这样就会功德无量,救度他的母亲。目犍连照做好,其母亲果然获得食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