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A股市场遭遇显著调整,主要股指普遍大跌。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738.32点,下跌1.97%;深证成指报12176.90点,下跌2.37%;创业板指报2806.63点,下跌3.20%;科创50指数更是暴跌5.38%,报1236.24点,创下近期最大单日跌幅。市场内部出现极端分化行情:前期热门的科技板块遭遇重挫,而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板块则逆势走强,成为市场资金避险的主要方向。
从成交数据来看,两市半日成交额达1.59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显示资金博弈加剧。全市场上涨个股2626家,下跌2604家,涨跌家数基本持平,但权重科技股大幅杀跌导致指数表现疲弱。盘面特征显示,领涨板块集中在商业百货、旅游酒店、预制菜等消费与主题性板块,而领跌板块则包括CPO概念、半导体、光通信模块、存储芯片等高估值科技成长方向。
深度下跌原因分析技术性调整需求
此次下跌的首要原因是市场前期涨幅过大,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自2025年4月8日以来,A股主要指数累计涨幅显著,沪指最大涨幅27%,深指涨40%,创业板指涨幅更是高达68%。技术面上,市场出现了"缩量拉升、放量下跌"的量价背离现象,万得全A指数风险度已达103.94,显示市场处于超涨状态,技术指标的超买状态需要通过调整来修复。
科技股集体重挫
科技成长板块成为此次下跌的"重灾区"。半导体、芯片、CPO等前期热门板块集体砸盘,造成盘面恐慌,推动指数进一步下挫。这些板块中有大量融资盘,一旦下跌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市场担忧算力硬件需求增速放缓,叠加前期涨幅较大,积累了较多获利盘,在市场情绪转弱时,获利回吐压力增大。以寒武纪为代表的芯片龙头股当日最大跌幅达15.87%,股价一度跌破1200元/股。
资金面压力加剧
资金大幅流出是导致市场下跌的直接推手。主力资金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处于净流出状态,合计净流出金额高达6500多亿元。9月3日早盘内资净流出再度超过1000亿元。从板块资金流向看,通信设备、半导体、软件开发等科技成长板块成为资金流出的重灾区,而银行板块是唯一资金大幅流入的权重板块,资金明显从进攻转向防御。
两融余额创新高也增加了市场的脆弱性。截至2025年9月1日,A股两融余额约22970亿元,突破前期高点。这种杠杆资金与主力资金流向的背离,增加了市场的脆弱性,一旦市场出现调整,杠杆资金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平仓压力,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外部环境影响
外围市场的负面情绪传导也是导致A股下跌的重要因素。上周五美股科技板块大跌,引发了对全球AI芯片产业链业绩增长放缓的担忧,负面情绪传导至A股。此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虽然为市场提供了相对友好的流动性环境,但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
机构观点与市场展望
尽管市场出现大幅调整,但多数机构认为此次下跌属于技术性调整,中期仍具上行空间。华安证券、银河证券等主流机构指出,当前市场处于"内外货币宽松预期、微观流动性充裕"的环境,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过90%,这将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为国内货币政策创造更大空间。
政策面持续发力,流动性宽松格局未变,市场不具备系统性下跌基础。证监会明确"巩固慢牛格局",10月"十五五"规划预期升温。中央汇金上半年增持12只ETF(如沪深300、科创50),释放长期资金入场信号。从基本面看,企业盈利进入温和修复通道,但内生动能有待增强。8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4%,出口维持较高景气。
机构普遍建议关注以下三条主线:
科技成长(高弹性方向):AI与消费电子、半导体与机器人等板块,国产替代加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细分领域龙头或迎重估。
顺周期资源(防御性配置):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化工与稀土等板块,美联储降息+美元走弱,黄金、铜价上行空间明确。
低位蓝筹(均衡配置):金融板块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保险估值修复;消费龙头受益于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高端白酒、免税消费等细分领域业绩预期强化。
历史对比与经验借鉴
回顾A股历史,2004年9月曾出现过与当前市场相似的走势。当时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九条"等政策刺激下,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放量暴涨,短短一周之内,上证指数飙升了16%。然而,这突如其来的暴涨并未能开启牛市的序幕,反而像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在暴涨之后,上证指数再度陷入了更为深不见底的下跌,大半年的时间里,从1500点一路跌破1000点。
与2004年相比,当前市场环境存在显著差异。2004年中国刚加入WTO没多久,全球经济形势相对稳定;而现在全球经济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重构等复杂因素。政策方面,2004年的刺激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而现在中国经济是全方位发力,科技创新、新基建等长期利好政策层出不穷。因此,虽然短期内市场可能会有点颠簸,但从长远来看,A股的上涨空间还是很可观的。
投资者应对策略与风险管理措施
仓位管理:建议总仓位不超过50%,采用金字塔加仓方式控制成本。在市场不稳定时不宜重仓操作,将仓位控制在30%-50%的水平较为合适。
止损策略:个股浮亏超8%时减半仓位,超15%时清仓;ETF最大回撤容忍度为10%。设定止损点可以帮助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及时止损,一般建议将止损点设置在买入价格的5%-10%。
板块轮动: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板块,关注资金流向变化。行业龙头股由于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较大,盈利能力稳定,往往表现出更好的抗跌性。
投资心态调整
保持冷静心态:市场波动是常态,避免被短期波动左右,盲目追涨杀跌。如果感到心跳加速、无法专注,先远离盘面,给自己半天或一天时间冷静。
区分"账面亏损"与"实际亏损":只要不卖出,下跌只是账面数字的变化。长期投资的核心是持有优质资产,等待价值回归。
警惕"损失厌恶"心理:人对损失的痛苦感远大于获利的快乐感。避免因短期下跌而过度焦虑,导致非理性操作。
具体操作建议:
优质资产逢低布局:如果是优质资产(如业绩稳定、行业龙头),下跌可能是加仓机会,但需分批操作,避免抄底过早。
投机性标的及时止损:如果是投机性标的(如概念股、高估值股),需重新评估风险,必要时止损。
分散投资控制风险:永远不要"All in"单一股票或行业,保留一定现金,应对极端情况。
关注政策导向:近期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延期、半导体补贴加码,这些板块的优质标的正在悄悄筑底。
总结与展望:
综合机构观点和市场分析,2025年9月A股市场的调整主要是前期涨幅过大后的技术性修正,而非基本面恶化。中期来看,政策面持续发力、流动性宽松格局未变,市场不具备系统性下跌基础。投资者应重点关注: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结果及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
国内促消费、稳地产政策的具体落地情况
科技成长与顺周期板块的轮动机会
技术面关键点位的突破与支撑情况
在操作策略上,建议采取"核心仓+卫星仓"的配置方式,核心仓配置高确定性主线(如AI算力、半导体),卫星仓布局政策催化板块(如消费电子、军工),同时保留一定机动仓位应对市场波动。始终牢记投资的第一原则是风险管理,而非追求短期高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