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落马。
再一个证监会主席落马,不禁让我们思考, 市场与监管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监管应该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还是市场规定的维护者。
![]()
每当市场大涨大跌,监管总是通过调整交易机制,试图平抑波动。也许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想保护投资者,但是在交易制度上做文章,试图在把市场公平的天平依自己的偏好视情况调整,一会儿禁止卖空,一会限制融资,其实都是在破坏市场对交易制度的稳定的预期。
在一个交易制度频繁变动的市场里,没有稳定、公平的环境,如何能有长期、理性的投资者?最终都变成了政策的赌徒,题材的信众,源源不绝的韭菜。
市场,在于通过价格信号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而监管的根本使命,是维护这一机制公平、透明和稳定地运行。
指数高了便风险提示、窗口指导、 限制杠杆;指数低了就限制卖出、叫停IPO、收紧融券。这类措施表面上是为了“稳定市场”、“保护投资者”,实则扭曲了价格形成机制,破坏了市场对规则连续性的预期。
![]()
这种调控式的监管思维,带来几个深层次问题。其一,它模糊了监管与市场之间的界限。监管者本应是市场规则的守护者和违法行为的稽查者,却常常转变为指数的调控者和情绪的安抚者。
其二,它助长了道德风险。每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投资者不是首先审视自身决策和风险承受能力,而是下注“政策底”的出现。
其三,它最终伤害的恰恰是中小投资者。表面上的“温柔呵护”实际上延长了市场出清的过程,使得调整周期拉长。本该迅速完成的风险释放,变成漫长的阴跌或横盘,普通投资者在反复的希望与失望中消耗着资本与信心。
跌不到位就涨不安心,不断展示着虚假的繁荣,就得不到真正的繁荣。
看似压扁了波峰波谷,实际上却拉长了波长,总体算下来,反倒使散户在里面亏得更多。
还不如一把调整到位,市场迅速出清,激进的迅速破产,才会让谨慎的得到奖赏;也才会真正让投资者“敬畏市场”,让不适合投资的不再被裹挟,而不是拉扯不断,欲拒还迎。
![]()
真正的投资者保护,不在于抑制市场波动,而在于确保市场机制的健全与公正。这意味着集中精力严格执法,打击内幕交易、查处操纵股价、清理虚假信息披露,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意味着尽力缩小大机构和小散户之间、上市公司/大股东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不是频繁通过交易机制、IPO机制的变动来干预市场。
一个有效的市场,本身就具有最优的风险定价和出清能力。即便是剧烈的市场调整,只要规则清晰、执法严格,也能迅速完成估值修复,让资源配置回归理性。
人为干预只会制造更多扭曲。历史上,无论是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非常措施,还是近年来对量化交易、融券业务时而放开、时而收紧的调控,都在不断削弱市场对制度稳定的信任。
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来源。
![]()
更值得深思的是,监管的越位与缺位常常并存。
一方面在市场波动时过度干预价格,另一方面却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上力度不足、效率不高。这种状况不仅损害市场效率,更可能滋生腐败空间。权力能够直接影响市场走势,就意味着寻租的可能。
近年来,金融系统反腐力度加大,多名与资本市场关联密切的官员、金融机构高管被查,反映出监管治理体系的深层问题。
健康的市场不需要“家长式”的监管,而需要“法治化”的监管:需要尊重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尽量减少对交易行为的直接行政干预;需要建立清晰、稳定、可预期的规则体系;需要将监管重心集中于维护“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易会满的落马,是一个强有力的警示,监管者自身必须首先敬畏市场。这种敬畏,体现在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对法治原则的坚守、对自身权力的约束。
说到底,不止是证监会主席,市场上的牛鬼蛇神抓的还是太少了。有多少操纵股价,有多少财务造假, 有多少内幕交易,有多少 在网上、在身边趁着牛市忽悠卖课的大V,都应该查一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