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农历的七月十七凌晨时分,天空会出现一轮“血月”。中元节刚过去,一轮血红色的月亮便出现在凌晨时分,那场景想想就觉得神秘感十足哈!什么是“血月”呢?
所谓的“血月”可不是什么灵异现象,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天文现象——月全食。月全食大家是很熟悉的,民间俗称“天狗吃月亮”。它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并且几乎精确的排成一条直线,阻挡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而形成的天文现象。
有趣的是,出现月全食时,月亮并非完全不可见而是呈现古铜色或者是红褐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月”。也许你会感到很困惑,当地球挡住太阳时,月球应该完全看不到了才对啊!怎么会呈现出暗红色调呢?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种神奇的现象是由地球大气层造成的。当发生月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几乎完美地排成了一条直线。月球完全进入到了地球最黑暗的阴影——本影中。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那么月球将会完全漆黑、消失不见。
然而地球拥有厚厚的大气层。虽然地球的实体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表面的光线,但是地球大气层却可以折射光线。我们可以把地球的大气层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凸透镜。当阳光穿过它时就会发生方向改变,照亮了原本黑暗的本影区。
虽然地球的大气层可以折射光线,但它把太阳光进行了过滤,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我们知道,太阳的可见光看上去是白色的,但实际上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当这些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就会与空气分子以及微粒发生散射。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非常容易被散射,因而天空变成了蓝色的。而红光和橙光的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能更容易地穿过大气层。
于是当月全食发生时,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层,在经过地球大气层的折射后照射到了月球表面。于是月亮就呈现了朦胧的暗红色,形成了“血月”。
这个过程跟日出、日落时天空变红的原理是一样的。在清晨和黄昏,太阳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几乎所有的蓝光都被散射掉了,只剩下红光和橙光。于是,天空呈现出了美丽的红色调。地球大气层这种“筛选”出红光的现象叫做“瑞利散射”。
为了更好地理解“血月”的形成原因。我们不妨亲自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假设月全食发生时你正好在月球上度假,这时候你望向地球就会发现更神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从月球上看,地球的视直径差不多是太阳的4倍大,因此地球可以完全遮挡太阳。挡住太阳的地球在漆黑的太空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黑色圆盘,而在圆盘的边缘一周却出现了一个极其明亮的红橙色光环。这就是被太阳照亮的地球大气层。正是大气层过滤出的红光再次照亮了阴影中的月球表面。这才让我们在地球上看到了暗红色的“血月”。
那么,所有的月全食都是“血月”吗?是的,理论上每一次月全食出现,月亮都会呈现红色。地球大气层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发生月全食,前面所提到的光线折射和散射过程就会发生,红光就会折射到月球上。只不过每次的月全食亮度和颜色会有所不同。有时候的月全食会呈现明亮的橙红色,有的时候却是锈红色、古铜色甚至近乎黑色。这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血月”颜色的差异取决于地球高层大气的状况。如果月全食发生前有大型火山喷发增加了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就会导致大气的透明度下降,能够穿过大气层的红光减少,月亮的颜色就会变得非常暗红甚至几乎看不见。如果大气中的云量增加也会影响大气的透光量。
其次,“血月”的颜色还取决于月球穿过地球本影区的路径。如果月球从本影去的中心穿过,那么它需要穿过更厚的地球阴影,接收到的大气折射红光就更少,颜色通常会更暗。如果月球从本影区边缘掠过,它处在半明半暗区,接收到的折射红光就会增加,看上去可能会呈现明亮的橙红色。
现在你明白“血月”是怎么一回事了吗?一起聊一聊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