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勒布朗詹姆斯中国行的热度不小,网上不少照片和评论直指他的活动“冷清“球馆没坐满,瞬间把舆论推到一个尴尬的方向,但问题真那么简单吗,这里面的细节恐怕比截图和热评更值得聊
首先得说,詹姆斯这次中国行的定位就不是一场开放式的捞金演出,他第一站选择了上海交大,这本身就已经给活动定了基调——学术氛围下的交流互动,而不是靠黄牛炒票去堆观众的声势,再想想库里之前来中国行的排场,各种商业赞助、票价被炒到离谱,这两者本就不是同一个路径,所以不能一刀切去比较场馆的座位数
其次,交大这场活动的规则相当严格,只有校内本科生可在网上抢票,而且要验证学生码才能进场,这意味着黄牛根本没法动手脚,进场人数完全受控,甚至很多交大学生自己都没抢到票,更别说外校球迷了,这一点放在当下“球星来就必须万人空巷的舆论氛围里,难免会被误解成“冷场,可事实是,主办方压根不想要失控的万人挤爆现场
再说时间安排,活动被定在下午1点到4点,说直白点就是学生上课的时间段,这对观众数量天然有限制,再把场馆座位分给周边的中小学、初高中,能坐多少就多少,很难出现外界说的那种全城轰动的盛况,但这就是安全和秩序的权衡,詹姆斯团队宁可放弃热闹场面,也要避免人挤人,这跟他在NBA场上更看重安全和团队节奏的风格其实有点异曲同工
而舆论的另一大火点在于,网友上传的照片放大了空位,给人留下“气氛不对的第一印象,但你要知道,一场活动里观众随时有人进出、有人上厕所、有人换位,照片一瞬间定格为全貌,这本身就站不住脚,真正能解释的,是当事学生反馈“抢票难,这和所谓座位虚空完全是两个说法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詹姆斯没有在这次行程里安排商业化环节,他没有卖票圈钱,也没有连环代言曝光,唯一的价值就是一次纯粹的互动和表态,这种情况在NBA巨星层面本来就少见,对比库里的商业化巡演,差别更明显,我们能说前者不成功吗,未必,反而证明了他的选择更克制、更注重长远文化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当部分美媒当年给他扣上“中国詹姆斯的帽子时,他依旧愿意来华交流,因为背后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能套牢他,他承担的反而是舆论压力,而这次活动较低的热度反而更说明了他的诚意,没有太多“票房保证,他还愿意出现,这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一点
问题来了,球馆没坐满算失败吗,在流量至上的今天也许是,但在讲究秩序与安全的校园环境里,这叫合理管控,甚至可以说这才是对球迷真正的负责,而网上那些拿着一张“空座图就对喷的节奏,更像是陌生人对事件的误解甚至恶意放大
从球迷角度看,詹姆斯的中国行不如库里热闹确实是真的,但要辩证去解读,热闹不等于价值,冷静不等于失望,活动结束后能留下多少真实的互动痕迹,对学生们是不是一次独特的经历,这才是长远意义上的“满座,只不过这种价值没办法用票根和照片立刻显现
所以总结一下,这场风波其实是“预期和“现实的偏差,很多人习惯了“巨星=万人现场的等式,可詹姆斯偏偏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这就注定有人失落,但换句话说,如果连这种区别都能让人炸锅,那体育文化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喧嚣层面,而詹姆斯显然没有选择那条摆烂的捷径
因此,与其盯着那几排空座感慨“不如库里,不如承认这是一场被低估的另一种热闹,一种安静却真切的存在,它没有烟火气,却有价值感,这或许才是詹姆斯留给中国行真正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