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系列国际赛事上,中国女排的二传问题彻底摆上了台面,张籽萱和殷晓岚先后被推上主二传和替补二传的位置,这对“年轻组队的操作在舆论场上引发不小震动,不少球迷直言看不懂——为什么要让一个年仅十七岁、还没打过联赛的张籽萱,和福建女排替补殷晓岚,来掌控球队的节奏
要知道二传被称为球队大脑,一传到位之后全队怎么打、节奏往哪走,全看二传的调度和判断,这不是单纯体能能弥补的活,而是经验、稳定和阅读比赛的综合功力,历史上冯坤、宋妮娜、魏秋月、丁霞无一不是经历了联赛和国际赛的千锤百炼才成了黄金搭档,所以当下的这套组合未免显得过于仓促
球迷的质疑点很直白,中国女排真就没人了吗,国内联赛里像刁琳宇这样长期打主力、有过硬经验的二传仍在,为什么偏偏冒险让新人首发,而且是一个连成年联赛都没碰过的孩子,这不是“拔苗助长是什么
更现实的是,比赛结果已经给出了答案,张籽萱的发挥起伏很大——有时候传球灵光一闪让人看出潜力,但更多时候对攻手位置的把握还不够稳,关键分甚至出现过球直接送到对手场地的情况,换上殷晓岚呢,却又一塌糊涂,没能起到缓冲和修补的作用,这种场面说好听点是锻炼新人,说直白点就是在国际赛场上摆烂
赵勇的排兵布阵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外界甚至有人调侃“这支女排是冲着失败去的,这样的批评尖锐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队伍的构成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二传年轻,攻手也缺少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人物,明明还有世界第一主攻朱婷却没派上用场,结果就是一旦比赛进入胶着,谁来拍板拿下关键分这个问题始终悬着
从战略的角度看,球队急于换代、试图用年轻球员快速顶上,的确是出于未来考虑,但问题来了,现阶段女排需要的真的是“练兵吗,还是应该在确保成绩的同时循序渐进,放在任何强队身上,老中青三代交替向来是硬道理,不可能用整支队伍的信心当试验场
想想看,当年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成长,哪一位不是从替补慢慢打起,靠着联赛和国际赛小场景的积累,才逐渐走上巅峰舞台,强行把一个未成年球员推向聚光灯下,失败之后谁来买单,这才是球迷最担心的地方
归根到底,这不是否认年轻人的潜力,相反张籽萱的身高、手型和节奏感确实具备培养价值,只是节奏拿错了,培养的窗口期弄成战场首秀,不仅可能毁掉球员的信心,还会影响团队的整体进程,长远看风险大于收获
当然,话说回来,教练组或许是想通过大赛压力检验新人,看她们能否临危不乱,用实战来缩短成长周期,只是这种思路过于理想化,国际赛场没有容错空间,失败的代价不光是比分数字,还有球员的心理阴影和球迷的信任
结尾怎么说呢,中国女排的“青春试验田固然勇气可嘉,但从比赛效果到舆论反应,都已经在告诉大家,冒险的阵容安排经不起现实检验,想要重现当年的巅峰,需要的是稳扎稳打的磨合与过渡,而不是孤注一掷的豪赌,这点,或许才是接下来球队该认真反思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