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元节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淡去了风味,在一年年秋风的蝉鸣中,似乎只留下了日历上一个熟悉的名字。
和清明节相比,中元节的传统流逝地更快。随着人们逐渐都迁去了城市,遥远乡里的土墓再也不复曾经的辉煌。
又是一年七月半,以往人们总会人们在这一天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祭土地,每一项习俗,都如同一个个情感的符号,诉说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生命轮回的敬畏。我们始终相信,逝去的人并非真正的离开,只是在另一个世界,开始他新的旅程。
祭祖尽孝,追怀先人,祈福消灾,才是中元之精髓,与封建迷信并无过多关联。
抛开中元节常常提起的习俗传统,去向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走向我们自己的死亡哲学。中国的死亡美学不像亡灵节那样轰轰烈烈,不如西方人那般沉寂忧伤,我们一直有着独有的见解。
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一个人从生下来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生命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由死亡赋予的,因为有了死亡,“生”才显得更为重要与珍贵。既然人生终归寂灭,不如活在此时。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离别,都会以另一种方式重
逢。逝者归根,生者寻根。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今日,愿点一盏长明灯,为所有已故的亲人,照亮回家的路!愿心灯不灭,天人共安康。
漫游家,心随自然
![]()
《中元夜》
唐·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清·纳兰性德
手写香台金字经,
惟愿结来生。
莲花漏转,
杨枝露滴,
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
凭诉与秋擎。
西风不管,
一池萍水,
几点荷灯。
![]()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唐·李群玉
一点灯前独坐身,
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
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
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
万里单飞云外深。
![]()
《水调歌头·天地有中气》
宋・刘辰翁
天地有中气,
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
月出河汉斗牛间。
政是使君初度,
如见中州河岳,
绿鬓又朱颜。
茎露一杯酒,
清彻瑞人寰。
大暑退,
潢潦净,
彩云斑。
三壬三甲厚重,
屹不动如山。
从此五风十雨,
自可三年一日,
香寝镇狮蛮。
起舞愿公寿,
未可愿公还。
![]()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
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
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
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
青雀如何鸩鸟媒。
![]()
《中元夜百花洲作》
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
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
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
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
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
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
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
弗歌弗舞如老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