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中俄蒙三国元首围桌而坐,气氛庄重而微妙。
当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打破沉默,郑重承诺“为合作项目扫清一切障碍”时,会场气氛悄然变化。
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更是一个地处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历经十余年摇摆后,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中俄蒙三国的关系一直备受瞩目。
2025年9月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这场时隔一年多重启的会晤,恰逢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闭幕之际,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举行,显然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当前的国际局势可谓是波谲云诡,西方国家的制裁大棒四处挥舞,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蒙三国走到一起,有着共同的需求。
对于中国来说,与俄罗斯和蒙古加强合作,有助于稳定周边环境,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
对于俄罗斯而言,在面临西方制裁的压力下,与中国和蒙古的合作可以开辟新的经济通道,减轻制裁带来的影响。
而对于蒙古来说,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只有与中俄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会上的表态更是引人注目。他明确表示,蒙古将不遗余力地深化与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并采取切实措施消除三国合作项目中的制度性障碍。
蒙古总统的这一番话,无疑是向外界宣告,蒙古已经认识到,与中俄合作才是真正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说到中俄蒙之间的合作,就不得不提“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这个项目背后,有着诸多的博弈。
蒙古方面一开始对这个项目是犹豫不决的,他们担心如果过于积极地参与,会被外界认为自己“过于依赖”中俄,从而丧失“外交独立性”。
所以,这个项目的谈判一直拖延了四年之久。而中俄这边呢,也没有干等着,他们准备了替代方案,也就是绕开蒙古的直连管道。
当蒙古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出手,可能就会被排除在这个项目之外时,他们终于做出了参与合作的战略决策。
在这场合作中,中俄蒙三国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
通过与俄罗斯和蒙古的合作,中国能够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俄罗斯呢,在西方制裁的大环境下,急需开辟新的能源出口市场。
与中国和蒙古合作,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就像是为俄罗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能源资源输送到中国市场,从而避开西方的制裁。
而蒙古,虽然是一个内陆国家,但通过参与这个项目,他们可以获得可观的过境费。据估计,仅“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一项,蒙古国通过过境费年收入就将突破10亿美元大关。
这对于经济规模有限的蒙古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通过与中俄的合作,蒙古还可以获得市场准入的机会,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更方便地进入中俄市场。
如果说“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中俄蒙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中蒙跨境铁路的建设,则是另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项目。
今年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审议通过的《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协议》,可以说是来之不易。
这条铁路是时隔70年建成的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它的建设,对于蒙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回想起这条铁路的谈判历程,那可真是充满了艰辛。从2004年开始讨论,2008年以来历经17年、60余次谈判,才最终在国家层面敲定。
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蒙古国来说,有着巨大的经济收益。这条铁路的建成,将会进一步提升蒙古的交通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
据估计,甘—嘎铁路在2027年投入运营后,将极大提升蒙古国对华煤炭出口的效率,每年预计运输3000万吨货物,能够负担蒙古国近六成的煤炭出口任务。这将会为蒙古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促进蒙古的经济发展。
展望未来,中俄蒙三国的互联互通还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除了已经达成的铁路和管道项目,蒙古还计划分阶段建设更多与中国的铁路连接,包括西伯库伦—策克、毕其格图-珠恩嘎达布其、杭吉—满都拉等口岸铁路,以及东西向铁路项目。
这些项目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将会彻底改变蒙古作为内陆国家的地理局限,让蒙古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区域经济体系。到那个时候,蒙古的经济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蒙古的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长期以来,蒙古推行的“第三邻国”政策,试图通过拉近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在中俄之间腾挪出更多的“空间”。
但现实却很残酷,美国只占蒙古总贸易的不到3%,而中俄合计占了85%。这种悬殊的经济依存度,让蒙古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
美国曾经许诺在未来五年内向蒙古提供1.2亿美元的“民主发展援助”,并协助蒙古建设通往欧洲的清洁能源输电网络。
但这些承诺,大多都停留在了纸面阶段。而中俄呢,与蒙古的合作项目都是实实在在的,能够让蒙古看到真真切切的利益。
蒙古国也不是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犹豫下去,“西伯利亚力量2号”很可能就会改道哈萨克斯坦,一旦被替代,那十亿美元的过境费可就说没就没了。
这种被替代的危机感,加快了蒙古的决策进程,使其最终选择了务实合作的道路。
如今,蒙古国总统明确表示对华永久睦邻友好、开展持久互利合作是蒙古国外交优先方向。
这一新定位,意味着蒙古已经正式承认中俄是其绕不过去的命运共同体,选择了与邻国深化合作而非平衡博弈的道路。
中俄蒙三国的合作,是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必然选择。三国各取所需,实现了共赢的局面。无论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还是中蒙跨境铁路项目,都只是三国合作的开始。
从能源管道到跨境铁路,从贸易往来人文交流,三国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绑定越来越深。
中俄蒙三国的合作深化,正在构建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范式——不同于西方主导的排他性联盟,这一合作坚持平等互利、开放包容的原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