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加菲喵
来源丨洞见父母
ID丨fmczs100
中考出成绩,儿子的分数,离普通高中录取线还差30分。
我很绝望:
他明明不笨,小学还拿过奥数奖,怎么连高中都考不上?
后来跟班主任聊,他的话像一盆冷水:
“孩子总说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其实问题根源不在初中,而是小学没打好基础。”
我才醒悟,小学的分数,有很大的欺骗性。
卷面分数只是表面,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内在动力,才是支撑的根基。
很多家长只盯着分数,却忽略了三本“隐形账”。
等到孩子面临中考分流才追悔莫及。
01.
第一本账:学习习惯账
小学时,儿子的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上游。
他写作业磨蹭,我就坐旁边盯着催;
他忘记预习,我就帮他把重点画出来。
我总觉得,只要分数不差,习惯差点没关系。
可到了初中,情况彻底变了:
科目变成7科,作业量翻了好几倍,我再也没法盯着他了。
结果他经常漏写作业,上课听不懂知识点,成绩一路下滑。
小学课业简单,却是培养好习惯的黄金期。
按时完成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整理错题这些习惯。
一旦在小学养成,到了初中,孩子不用催也能自主规划。
培养学习习惯,不是靠强制,而是规矩与爱并行。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执行时温和而坚定,不随意妥协。
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是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02.
第二本账:思维能力账
儿子上初中后,最头疼的就是数学和物理。
我才意识到,以前太注重让他背知识点、刷题,却忽略了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遇到不会的题,我直接把解题步骤告诉他,考前帮他总结知识点,死记硬背。
结果他只会做见过的题,遇到新题型束手无策。
现在的教育趋势,越来越看重孩子的思维能力:
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这些能力才是万能钥匙,不管孩子学什么学科,都能靠思维去解决。
培养思维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阅读。
读科普书、读文学作品、读历史书。
平时和孩子交流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很重要。
互动能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答案。
03.
第三本账:内在动力账
小学时,为了让儿子好好学习,我常用物质奖励激励他:
“考90以上给你买玩具”“期末评上三好就带你去旅游”。
刚开始这招还管用,可到了初中,他对奖励越来越不感兴趣。
靠外部压力推动的学习,根本不持久。
内在动力,比如好奇心、成就感、目标感,才是让孩子持续前进的源头。
培养内在动力,首先要给孩子自主权。
在合理的范围内,让他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比如周末先学数学还是英语,想做题还是阅读,尊重他的选择。
当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才会主动投入精力。
其次,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
孩子考了高分,别只说“你真棒”,孩子考砸了,也别指责他笨。
具体的鼓励或引导,能让孩子感受到努力比分数重要,建立起我能行的自信。
另外,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比一直做对题更有收获。
不害怕犯错,才会敢于尝试、敢于探索。
儿子被分流后,我常常想,如果小学我没有忽略这三本账,会不会结果不一样?
希望更多家长能明白:
这三本账,看似投入的是时间精力,实则是为孩子的未来投资。
它们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支撑着他走得更远、更稳。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逼死了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