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鲁迅故里景区入口处,矗立着一面22年的木质景墙。墙上的版画是鲁迅的经典形象:身着长衫,手指夹烟,目光深邃。这幅融合了历史背景与艺术表达的墙画,早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打卡地标。不少游客会在此点燃打火机或香烟,模仿“给先生点支烟”的姿势拍照留念。
2025年8月22日,游客孙女士通过政务平台“浙里办”发起投诉。她自称控烟志愿者,认为这幅墙画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原画中鲁迅在书房抽烟的背景被去除,可能“引导游客在室外聚集吸烟”;二是公共空间展示吸烟形象“误导青少年”。她甚至提议将画面替换为鲁迅“右手握拳”的造型。
投诉迅速点燃舆论。越城区文广旅游局以管辖权为由婉拒处理,而孙女士的二次投诉尚未得到回应,网友的怒火已席卷社交平台。
有人质问:“若因吸烟形象就需抹去历史,李白《将进酒》是否该从课本删除?岳飞刺字是否算‘不良引导’?”更有人犀利指出:“鲁迅早预言过,‘有些人看见露出的胳膊,就联想到雪白的大腿’,如今看见他抽烟,便幻想全国青少年被毒害,真是应验了!”
历史与流量的交锋
面对汹涌舆情,绍兴鲁迅故里景区于8月25日作出正式回应。声明开篇即强调景墙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2003年鲁迅故里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更以木刻形式致敬鲁迅“中国现代新兴木刻倡导者”的身份,兼具“民族性、地方性和艺术性”。
更关键的是,景区收到百余通市民来电,一致呼吁“尊重历史,勿因个别人观点篡改画面”。最终结论掷地有声:“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既有形象。”
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进一步剖析争议核心。他指出,投诉者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这幅墙画呈现的是“生活化的鲁迅”,而非被神化的战士形象。
“以往鲁迅总以‘头发如钢钉、笔如匕首’的战斗姿态出现,但夹烟画面还原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日常习惯,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研究会同时批评了网络炒作现象。部分账号借“鲁迅吸烟”话题博取流量,却背离了传播鲁迅精神的初衷。卓光平特别强调墙画的文化记忆价值:“若因一个动作就拆除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艺术品,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公众情感的漠视。”
鲁迅的日常与时代印记
鲁迅与香烟的关联,远非简单的个人习惯。翻开史料,烟几乎贯穿他的创作生涯。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明确写道:“鲁迅的烟瘾,一向是很大的;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
这种习惯深深嵌入他的生活场景,无论是深夜伏案写作的孤独时刻,还是与友人畅谈思想时的激昂瞬间,指间的烟雾始终缭绕。正如浙江省鲁迅研究会秘书长卓光平所言,夹烟墙画捕捉的正是这种“生活化的真实”,而非刻意塑造的“完美偶像”。
更有趣的是,鲁迅的烟甚至成为其精神世界的隐喻。他的杂文常以“烟雾”象征混沌现实,而烟灰缸里堆积的烟蒂,则见证了他以笔为矛的无数不眠之夜。
若强行剥离这一历史细节,无异于将鲁迅从民国文人的真实语境中抽离,使其沦为空洞的符号。正如网友的犀利反问:“若因抽烟形象就否定鲁迅,那李白饮酒赋诗是否也该被批判?”
投诉背后
孙女士的投诉虽引发争议,但其控烟立场本身具有正当性。作为志愿者,她对青少年健康环境的关切,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公共场所禁烟的共识。然而问题在于: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是否应为当下的价值观让路?
景区管理方给出了更务实的解决思路。面对游客模仿点烟的行为,他们提出增设“禁止明火,文明打卡”提示牌,或开发无火互动道具。这种方案既尊重历史真实,又规避了安全隐患,凸显公共管理的智慧,真正的文明进步,不是抹去历史的棱角,而是在理解中寻找共识。
鲁迅长孙周令飞的回应则提供了另一重视角。他坦言自己曾日吸三包烟,但1995年彻底戒烟,如今“闻到二手烟也会躲着走”。对于投诉事件,他平和表示:“人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我们应该做的是铭记历史、尊重历史。”
这种态度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当放置于其时代背景中审视,而非用今人标准苛责前人。
未熄灭的思考
这场“一支烟”引发的舆论风暴,最终以墙画保留、投诉帖删除告终。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结果。正如央媒评论所指:争议的本质是“公共健康与文化尊重两种道德正确性的碰撞”。
更深层看,鲁迅生前的一段话恰好预言了今日的闹剧:“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历史人物从不是“无菌环境”下的标本,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局限,恰是时代烙印的见证。若因对“完美”的偏执而篡改历史细节,无异于将文化记忆漂洗成苍白的模板。
当我们在鲁迅故里面对那堵木刻景墙时,真正该被点燃的不是打火机,而是对复杂历史的敬畏之心,看见他指间的烟,更看见烟雾后那双凝视民族命运的锐利眼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