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995年9月4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著名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对妇女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如今,30年过去,达州妇女事业又有哪些新变化?近日,我们走进达州不同行业的几位女性,从个人故事中看她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敬请关注。
本期人物名片:
罗凤碧
达州远航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达州市妇女创业协会会长
2008年四川省委统战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22年度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中午12点10分,刚结束一场会议的罗凤碧又迅速投入下一项工作。她语速不快,但句句清晰,雷厉风行。
从1994年学校创办时仅有7名学生,到如今在校生规模突破700人;从借教室上课到拥有成熟校企合作机制。罗凤碧用31年,走出一条民办职业教育的“远航”路。
从7个学生开始:“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罗凤碧原是一名公办学校的教师,1993年,她在外代课。“看到别人办学校,我就想,他们都可以,为什么我不行?”代课期间,她有意观察校长,学习其办学之道。
第二年,她便向达州市教育局提交办学申请。资金、场地、手续……难题接踵而至。“什么都得自己跑,但那时候年轻,认准了就一头扎进去,没想太多。”
刚开始只有7个学生。“就是带徒弟练手。”这期间,她既当老师又当保姆,还做清洁工。“7个人也要对他们负责啊,我就白天上课,晚上备课之余再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什么招生办法、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这都与普通教育不同……”过往点滴,罗凤碧仍历历在目。
丈夫从事有线电行业,她便自学无线电,晚上向丈夫请教,白天再教给学生。没有现成教材,她就自己编写教案,把课本知识用最简单的方式讲明白,写完还用油墨一张张印刷。
1995年,学校成功申报学籍,正式迎来首批200名学生。当时车、电、焊等技术正热门,罗凤碧抓住社会需求,开设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现在回忆起来,罗凤碧仍满脸自豪:“这一届很优秀,现在不少都是大老板!”
“远航”的寓意:每个学生都要有出路
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是关键。“把孩子招进来,就要替他们找出路。”她说。
她和同事跑遍各地,搜集用工信息、对接企业。如今,学校已形成成熟的“订单式”培养机制:每个专业对应一所高校、一个合作企业,学生入学就有方向。
“学生不是茫然的,他们一进校就有目标。”罗凤碧介绍,目前,学校与1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无人机、轨道交通等热门专业供不应求。“仅轨道交通方面,企业用工需求就达2000人,只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我们的学生不愁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给学校命名“远航”?罗凤碧说:“就是我一个朴素的愿望,对学生未来的期望,也契合学校最早设立的‘船舶驾驶’专业。”
令罗凤碧骄傲的是,不少学生毕业后发展出色,“有些学生还就职于国际海运公司,工资待遇很好,当然也有自己创业的,也发展得不错。”
公益之路:用行动,帮助更多人
办学31年,罗凤碧坚持爱心助学,学校优先满足近千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就读,年年减免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学费。
“看到孩子们欢天笑语,我就觉得幸福。”罗凤碧说,“必须要有人做,那我也可以。”
受朋友影响,罗凤碧开始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16年,达州市妇女创业协会成立,罗凤碧加入协会成为会长后,率领达州女性创业者们开拓事业,并多次组织向困难群众、困难儿童捐款捐物。
2012年6月30日,大竹县遭遇暴雨洪灾。当晚11点多,罗凤碧接到求助信息:一名刚失去丈夫的女性农户,房屋被冲垮、产业全毁,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她立即发起紧急募捐,当天晚上便筹集一万多元。第二天一早,她又组织创业协会成员采购食品、衣物等物资送往农户家。“看到她拉着我的手不停说谢谢,那个场景至今想起都让人动容。”
罗凤碧常说,女性要自信、阳光,更要自身强大。刚开始创业,有人问她,一个女娃儿办什么学校?她用行动回答,“一辈子能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是幸福的,为万千学子圆梦是幸福的。”
来源:川观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