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要亮眼,中间要扎实,结尾更得有妙处。
一个好的结尾,能把整篇的情感、意境都提起来,让你合上书还在心里绕,半天回不过神。
一篇文章中,真正让人辗转反侧、记一辈子的,往往是故事收尾那句画龙点睛的话。
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能令全篇生辉,如同凤尾一般华丽而令人难忘。
这些千古名句,或凝练情感,或升华意境,或留下无尽余韵,使词作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写这首词的时候,正逢南宋末年,天下大乱,他自己也成了漂泊在外的游子。
心里堵得慌,就想靠喝酒解闷,可船在江上摇,岸边酒楼的帘子在招引,这份愁绪哪是酒能浇得透的?走了一个渡口又一个桥,风也吹,雨也下,这漂泊的苦,没经历过的人真体会不到。
啥时候才能回家,把这满是风尘的衣服洗干净?家里多好啊,有人调银字笙,有人烧心字香,暖烘烘的,跟这船上的冷清完全是两个世界。
结尾一句是千古名句。
樱桃红得透亮,是春末夏初的颜色;芭蕉绿得发亮,是暑气漫上枝头的信号。可这红与绿,哪里是单纯的景物?是时光的手在拨弄颜色,把 “时光飞逝” 的无奈写透了。
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将抽象的时间流逝转化为可视的色彩变化,堪称神来之笔。红绿相映的画面背后,是词人对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余韵悠长。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话把时间拉得好长,二十年啊,多少事儿都变了。他刚把船系在柳下,还没站稳呢,就感叹 “能几日,又中秋”,日子过得真快,没多久又要到中秋了,可自己还是孤身一人。
黄鹤楼的石矶还在,可当年一起登楼的人呢?"故人曾到否"的问句,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深潭,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旧江山浑是新愁",这七个字道尽了中年人的滋味: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可你看山时眼里的光,早被生活的风雪扑灭了。
他想买坛桂花酒,像二十年前那样,和朋友划着船去江心喝。可酒坛捧在手里,才发现当年能喝到月上柳梢头的人,有的早埋在江边,有的散在天南海北。
不是桂花酒变了味,是喝酒的人,再也回不到"少年"那个状态了。那时候愁是假的,酒是烈的,连风里都飘着未来的甜。
读着读着,就想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心里酸酸的。青春哪是用来"等"的?它是你此刻手里的酒,是身边人的笑,过了这个村,连店都没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虽短,却层次丰富,情感曲折。经过一夜风雨,词人宿醉初醒,急切询问海棠安好。“雨疏风骤”与“浓睡残酒”形成反差,暗示她内心深处的惜花之情。侍女的“海棠依旧”显得粗疏,引出词人反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结尾“绿肥红瘦”这四个字也特别形象,用 “肥” 和 “瘦” 来形容叶子和花,就像在眼前画了一幅画,一看就知道海棠花经历了风雨后的样子。
以颜色代指叶与花,以肥瘦形容繁茂与凋零,新颖别致又精准传神。不仅写出海棠经过风雨后的变化,更隐喻春天将逝、青春难驻的伤感。这种怜花自怜的笔法,展现了李清照作为婉约词宗的非凡语言功力。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这首《清平乐》写的是相思之苦。
春风还是跟以前一样,特意吹着隋堤上的柳树,把柳枝吹得嫩嫩的柳芽儿快长成鹅黄色了,正是清明时节,多好的春光啊。
去年这个时候,还在京城的大街上跟心上人一起玩,可现在呢,只能在风雨里思念,像魂魄一样漂泊。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的春光和回忆,最后一句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一下子把情感推到了顶点 。
告诉我们,耗尽一生心力的憔悴,原来只需几个黄昏的思念便足以造成。
这种一句极具冲击力,道出了情爱的摧毁性力量。
【5】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后期的词,总带着股沉甸甸的哀伤。春风停了,花瓣落了一地,连梳头的力气都没有,不是懒,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说出口的话还没到嘴边,眼泪先掉下来了。
听说双溪的春天还没过去,她也想坐船去看看。可刚起了念头,就被现实的愁给打回来。这愁有多重?就怕那舴艋舟都载不动。
结尾妙在"化虚为实",让"愁"变成有体积、有量的东西,想象奇特又贴合情理,成为写愁的经典范式。
【6】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辈子都想着收复中原,可一辈子都没实现,他的词里总带着股不屈的劲儿,这首《咏梅》就是他的写照。
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更遭风雨摧残。这显然是词人自身遭遇的写照。他怀抱高洁却屡遭排挤,如同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但梅花的可贵在于:即使零落成泥,被碾作尘土,依然“香如故”。
结尾展现了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外在的形态可以毁灭,但内在的芬芳永不消散。这种至死不渝的坚守,使这首咏梅词成为志士仁人的精神宣言。
【7】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秋色铺天盖地,波上是寒烟,天上是斜阳,芳草一直长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这景色多美啊,可美有什么用?那片芳草那边,是我回不去的家乡。乡愁像块磁铁,白天黑夜都在拉扯他的心。只有梦见回家的时候,才能睡个安稳觉;可就算登上高楼看月亮,也只能更想家。
想借酒消愁,可酒刚进喉咙,就变成了眼泪,这眼泪,是所有关于"家"的记忆,在酒精的作用下,全涌了出来。
【8】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苦,特别细腻。
在驿站里,梅花已经开败了,溪桥上的柳树长出了细芽草儿散发着香气,风暖暖的,可行人却要挥着马鞭离开,多让人舍不得啊。越走越远,心里的离愁就越多,像江水一样连绵不断,没完没了。
家里的人肠子都要愁断了,眼里满是泪水,千万不要登上高楼靠着栏杆远望,因为平坦的草地尽头是春山,可行人还在春山的外面,根本看不见。
这句把 “望眼欲穿” 的思念写活了。家里的人想看看行人,可就算望到草地的尽头、春山的那边,还是看不见,那种失望和思念,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