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锋面、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一、气团与锋面
(1)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二、锋面系统
(1)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雨区都主要位于冷气团的一侧。
(2)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稳定,锋面附近天气多变。
(3)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三、准静止锋
从概念上来看,我国的准静止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另一类则是地形阻挡形成的准静止锋。所以,一定不要一看到准静止锋就想到“势均力敌”,而要认识到地形因素很可能也会有影响作用。
四、伏旱与农业生产
每年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称为“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台风活动,使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客观上加重了干旱。这对夏季农作物(如水稻等)生长很不利,比春旱更严重,故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农谚。
五、高压脊与低压槽
高压脊处水平气流自脊线向两侧辐散,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低压槽处两侧气流向槽线辐合,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锋面大多形成在低压槽处。
六、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的形成,是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冷暖空气长期对峙,于是就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秋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有些年份秋雨不明显,甚至出现空雨季,有些年份则阴雨连绵,持续时间可达一月之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