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瑞士国会今年6月通过315亿瑞郎的国防预算,这个数字是去年军费的两倍多,昔日的中立国正在武装自己。
瑞士国会6月5日通过17亿瑞士法郎军购预算追加案,加上先前通过的298亿瑞郎,使2025年国防预算总额提高至315亿瑞郎。
长年中立的瑞士,在俄罗斯侵略野心有增无减的压力下,已大刀阔斧扩大国防投资,确保国土安全。这座欧洲的“和平孤岛”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中立概念。
瑞士这次军购预算追加案,由4月上任的费斯特主导规划,内容多方借鉴乌俄战争教训。首要项目是总额8.5亿瑞郎的地面火炮系统,以及2.9亿瑞郎的战甲车改装升级案。
瑞士还将提拨3000万瑞郎,采购新式侦察无人机,借此强化情监侦与战场觉知能力。另将投资1.85亿瑞郎,更新军事基地设施、并设置新式军用医疗中心以及模组化机动宿舍。
这种军事投入力度在瑞士历史上实属罕见。瑞士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被正式确认为“永久中立国”后,就一直保持着相对克制的军事姿态。
瑞士的“永久中立国”身份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签署的,但纵观历史,瑞士在更早时期就有了“中立”身份。早在1291年,瑞士联邦建立开始,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直扮演着中立国角色。
二战期间瑞士并非完全中立。尽管有资料说瑞士曾组织军队反抗德国,但更多资料显示瑞士在二战期间其实采取了妥协策略,不仅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帮助,还对犹太民族难民间接迫害。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发布的《安全2025》调研发现,81%瑞士民众对全球政治局势持悲观态度。略超半数的受访者(53%)支持瑞士与北约建立更紧密的关系,32%甚至支持瑞士加入该组织。
俄乌冲突已造成超13万人死亡,超过800万人流离失所。国际危机组织、路透社等权威机构的数据表明,俄乌战事的烈度、复杂度均达到自2022年以来的高点。
在这种背景下,瑞士的中立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瑞士与其他国家一样,感受到了安全威胁,这导致其对中立的解释变得更加灵活。
瑞士自2022年以来,也与邻国奥地利合作,分别举行地面部队机动演训,以及跨境空域监控任务,借此提升瑞士武装部队的部署与监控能力。
瑞士的中立概念正在从“有限制约”向“中立自由”转变。瑞士永久中立国地位在为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受到一定制约。
然而,瑞士并没有被这些制约所禁锢,通过灵活的政策逐渐向“中立自由”靠拢,极大地维护了自身的国家利益,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在加入联合国的过程中,瑞士最初认为联合国宪章与其中立相悖并未加入,而后却又在2002年成功加入。
欧盟初创之时,瑞士认为加入欧盟会与其中立原则不符,也影响其独立性,因此并没有加入。
当前国际局势中,联合国内部也存在着严重分歧。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再度上演“15缺1”大戏。
加沙燃烧了近一年,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安理会14个成员联合站队,呼吁立即停火、开放人道通道,而美国依旧选择孤身一人,拒绝联署声明。
这种国际对立局面使得像瑞士这样的小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安全战略。瑞士人希望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与北约更加密切的关系。
根据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80%的受访者认为军队“有必要”,甚至“不可或缺”,90%支持瑞士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74%希望有一支“装备齐全”的军队。
瑞士与北约长期保持伙伴关系,特别在训练、信息交换和危机管理等领域密切协作。这种方式被视为“在中立框架内最大程度获取安全保障”的策略。
多数瑞士人倾向继续深化合作,但对“正式加入北约”仍持谨慎态度。这种微妙的平衡反映瑞士正在重新定义其中立政策,而不是完全放弃它。
瑞士的中立转变究竟是怎样转变的?转变的内在机制又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瑞士自身,也为其他中小国家在国际局势动荡时期如何自处提供了重要参考。
瑞士街头,人们依然享受着阿尔卑斯山下的宁静生活,但报纸上的头条已经在讨论国家安全、军事预算和中立政策的未来。
这个国家没有倒下,但它已经不再是那个我们记忆中与世无争的瑞士。它的转变暗示着:当国际秩序动摇时,连最坚定的中立也会被重新定义。
参考:好意外!俄乌冲突中第一个倒下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百年中立的瑞士|新浪财经——参考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