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笔下关于水果的描写,每一处都扎根于生活,又悄悄勾连起人性的复杂与时代的褶皱,这正是其文字 “于细微处见真章” 的魅力。
01
“我总是高兴得像狂喜一样,你倒像有点悲哀,”她说。
他笑道:“我是像个孩子哭了半天要苹果,
苹果拿到手里还在抽噎。”
她知道他是说他一直想遇见像她这样的人。
——《小团圆》
“苹果”是渴望的目标,拿到苹果后的“抽噎”,把终于得到的喜悦与过程煎熬的委屈揉在一起,水果不再是单纯的奖励,而是人物复杂心境的载体:喜悦里藏着不甘,满足中带着怅惘,精准戳中成年人得偿所愿却难纯粹快乐的状态。
02
吃了一只橘子,她把整块剥下的橘皮
贴在炉盖的小黑铁头上,像一朵朱红的花。
渐渐闻得见橘皮的香味。
——《相见欢》
橘皮的“朱红”与炉盖的“黑”形成色彩对比,“贴”的动作很轻,“香味”慢慢弥漫——饭后随手的小举动,让“围炉闲谈” 的场景有了温度,橘皮的香味成了“日常安稳”的符号。
03
他看谁,薇龙也跟着看谁。
其中惟有一个人,他眼光灼灼看了半晌,
薇龙心里便像汽水加了柠檬汁,
咕嘟咕嘟冒酸泡儿。
——《第一炉香》
“柠檬汁”与“汽水” 结合后“冒酸泡”的质感,精准还原了少女暗恋时“嫉妒又不甘”的酸涩——没有直白说“吃醋”,却用味觉的“酸”把隐秘的情绪具象化,比直接抒情更有画面感。
04
女佣撤去碗筷,泡了一杯杯清茶来,
又端上一大碗水果,堆得高高的,
搁在皮面镶铜边的方桌中央。
我母亲和姑姑新近游玄武湖,
在南京夫子庙买的仿宋大碗,
紫红磁上喷射着淡蓝夹白的大风暴前
朝日的光芒。
——《爱憎表》
装水果的仿宋大碗是“紫红磁上喷射着淡蓝夹白的大风暴前朝日的光芒”—— 这种精致、带有文人雅趣的器物,与“堆得高”的水果形成对比,既暗示了主人家(“我母亲和姑姑”)的中产体面,也暗含着文人家庭表面精致、内里平淡的生活状态。
05
柿子太生了,她先放在梳妆台的抽屉里。
房间没人,琵琶就去开抽屉看看,
炭灰色的小蒂子,圆墩墩红通通的水果,
看过一眼就悄悄关上抽屉......
隔两天她就偷看一次,疑心怎么样才叫熟。
有一次拿指甲尖去戳,
红缎子一样的果皮上留下了一个酒涡,
兴奋极了。
——《雷峰塔》
琵琶对柿子的“偷看”——“炭灰色的小蒂子,圆墩墩红通通的水果”,她用指甲戳出“酒涡”时的兴奋,把少女的天真、好奇与隐秘的期待,藏在对柿子的观察里。柿子的“生”与 “熟”,恰似少女对成长的懵懂试探。
06
家茵道:“我不吃,你吃罢。”
宗豫笑道:“干什么这么坚决?”
家茵也一笑,道:“我迷信。”
宗豫笑道:“怎么?迷信?讲给我听听。”
家茵倒又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道:“因为......不可以分——梨。”
宗豫笑道:“噢,那你可以放心,
我们绝不会分离的!”
——《多少恨》
家茵说“不可以分梨”——“分梨”谐音“分离”,这一细节看似是“迷信”,实则藏着她对感情的胆怯与不安:她不敢直白表达对对方的在意,只能用“分梨”的禁忌来掩饰内心的期待与害怕,水果的谐音成了情感的遮羞布,让人物的隐忍与脆弱更显真实。
07
空房里剩下一张小铁床,
九莉一个人蹲在床前吃石榴,
是“新房子”送的水果。
她是第一次看见石榴,里面一颗颗红水晶骰子,
吃完了用核做兵摆阵。
——《小团圆》
石榴籽像红水晶骰子,好看又特别,九莉独自蹲在床前吃 “新房子” 送的未曾见过的石榴,吃完还用核做兵摆阵。在陌生的环境里,她借吃新奇的石榴、玩摆阵,给自己找些乐子,既透着孩子的天真,也悄悄化解着一个人的孤单。
08
传庆想着,
在他的血管中或许会流着这个人的血。
呵,如果......如果该是什么样的果子呢?
该是淡青色的晶莹多汁的果子,
像荔枝而没有核,甜里面带着点心酸。
——《茉莉香片》
传庆不确定血管里是否流着那人的血,便用 “淡青、晶莹多汁,像荔枝无核、甜中带酸” 的果子来具象化这份模糊期待。把抽象的血缘渴望与内心纠结,变成可感的味觉与视觉体验,让难以言说的心事有了具体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