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 长按复制 836712157 打开支付宝搜索领取.100%成功!
随着开学季到来,各类传染性疾病开始“活跃”起来。记者从杭州市妇儿医疗集团朝晖院区(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了解到,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传染病近期较为常见。医生提醒家长注意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按时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有“抬头”之势
杭州市妇儿医疗集团朝晖院区(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肝病)主治医师王宇豪介绍,近期门诊常会接诊到手足口病患儿。"很多家长最初只是发现孩子嘴巴里长了红点或疱疹,带到门诊检查,经医生查体后还发现手上、脚上出现皮疹,最后确诊为手足口病。"
据介绍,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最为常见。患儿口腔内长疱疹,导致不愿进食,加上发烧,精神状态较差,让家长十分着急。
关于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重症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为6月龄~5岁,在3岁内更为常见,多发于夏秋季。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黏膜疱疹,有时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危及生命。如出现以上疑似症状,需尽快前往医院,及时就医。
出疹期症状
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下降、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泡,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或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或无皮疹。
神经系统受累期症状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一般在病程1~5天之内。具体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症状,类似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的症状体征。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症状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加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血压升高等症状。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重型,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心肺功能衰竭期症状
心肺衰竭期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或血性液体。严重者血压降低,或有休克,会快速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
1、传染性强
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2、对幼儿危害大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重症、病死病例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 ,病死率可达10%-25%]。
3、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接触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被感染。
4、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
5、控制难度大
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儿童集中场所常出现暴发。
手足口病的日常预防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爱卫生
目前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但请注意,接种疫苗后并非万事大吉。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高达20余种,如柯萨奇病毒A组(CVA)。所以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还需注意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勤洗手
成人也有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不过多数为无症状感染。所以在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习惯的同时,也需规范自身行为,在外出后、接触儿童前、为患儿更换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均需洗手。
饮食注意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
居家卫生
要注意幼儿的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肠道病毒惧怕紫外线和高温消毒,所以勤晒衣被也是一项有效预防措施。
日常注意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流行季节还应留心观察儿童的手、足、口、臀部等是否出现皮疹症状。
增强免疫力
在生活上,需要养成良好生活规律,要补充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多途径传播需警惕
王医生解释,手足口病是多途径传染疾病,最常见的是密切接触传播。健康儿童接触患病患儿或他们使用过的玩具、用品都可能被传染。此外,该病毒还可通过粪口传播、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
对于尚未入园的一岁左右幼儿如何被传染的疑问,王医生表示:"很多家长说孩子没外出,但在流行季,大环境中可能存在病毒,成人在外活动后也可能将病毒带回家传染给孩子。"
他分享了一个典型病例: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手上、脚上、屁股上都长满疹子,口腔内充满溃疡,连口水都不愿咽下,因为疼痛难忍。患儿反复发烧,进食困难,出现轻微脱水症状。经过静脉补液和对症治疗,最后康复。
秋季多种传染病需防范
除手足口病外,秋冬季节还需注意轮状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胃肠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
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属于病毒感染,患儿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烧、腹泻,大便如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性胃肠病,又称“冬季呕吐病”,以呕吐为主要特征,可伴随发热、腹泻。这些病毒在人口密集的场所,如学校等,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王医生建议,预防传染病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不仅针对小朋友,也包括大人。成人在接触小孩子之前也需要注意手部卫生。
勤通风、按时接种疫苗也很重要,如手足口病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和流感疫苗等。此外,适当锻炼和饮食营养丰富有助于增强儿童体质和抵抗力,减少感染频率。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获取最新城市动态
平时遇见的各种
新鲜事儿、突发事儿、烦恼事儿
也欢迎大家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记得读完点一下“”和“”!
“天津族”整理自FM93交通之声、中国疾控中心、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