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璀璨的将星中,有很多传奇人物,其中有好几位军事生涯的发展令人惊奇,他们在不足20岁的时候,就已经升任师级干部了。
其中一位不得不说,他就是寻淮洲。15岁的他参加了秋收起义,是一位老井冈。19岁便晋升为红军主力师师长。21岁时他已经是军团长了,也是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可惜的是年仅22岁就不幸中弹牺牲。
此外还有几位他们在建国后参加了1955年的授衔。
第一位肖华
肖华素有“娃娃司令”的美誉。他参加过兴国暴动,14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6岁就已经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委。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时,肖华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出征齐鲁大地,后担任新成立的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在东北,他曾任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以及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等职。四野南下途中,担任13兵团政委。
建国后,肖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可以说他是解放军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1955年,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二位陈锡联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1929年,14岁的陈锡联就在家乡参加了游击队,后部队被编入了红军第11军。起初他是政工干部,在红四方面军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后来又不断升迁为营政治委员以及团政治委员,在历次作战中屡建战功,曾被李先念称赞为“打仗数第一”。
他在担任红11师政委的时候仅19岁,第二年又成为师长。
抗日战场上,他曾率领129师769团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打出了129师出兵的第一场漂亮胜仗。解放战争期间,他继续在刘邓首长麾下,31岁就担任纵队司令员,后又成长为兵团司令员。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三位郑维山
郑维山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他13岁就投身革命,曾担任红一军副军长徐向前的传令兵。18岁他就担任师政委,成为威震川陕的少年猛将。在红军长征途中,他三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两次率部迎接兄弟红军会师。
抗日战争时,他被调往晋察冀军区打仗。1947年起郑维山任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后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三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3纵队,1949年1月改称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第63军,郑维山任军长,与政委胡耀邦成为“文武佳配”,该军在第19兵团编成内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执行解放大西北的作战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郑维山任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与司令员杨得志率部赴朝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彭老总点将郑维山到志愿军第20兵团接替回国养病的杨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员。
郑维山回国之后担任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一职,并在同一年被授予开国中将。
最后一位段苏权
段苏权是贺老总的部下,年仅18岁时,段苏权就担任了独立师政委一职,属于正师级干部。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去了抗大深造,之后被派到了华北抗日前线,参加创建平北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四野第8纵队司令员,然而1948年,8纵改编为第四十五军,军长是黄永胜。段苏权则被降为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几个月后又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不过他也不像别的纵队司令员那样,率部南下,继续在一线部队了。
辽沈战役的过程中,段苏权在指挥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总部的不满。8纵在失去小紫荆山阵地后未及时上报。而且,在攻打锦州时,对于抢占两个机场的问题产生了疑惑,耽搁了时间,让敌人增加了兵力,这也引发了总部的批评。
这对于段苏权后来的影响可谓非常大的。
而且,在1934年,段苏权因为受伤与部队失去联系,无奈返回家乡。一直到抗战开始后,他才辗转回到了部队。因为久未有他的消息,部队连他追悼会都给开了,认为他已经牺牲了。
而这段“隐身经历”被某些人视为“消极归队”,并最终被归入“历史问题”之列。
因此,在授予军衔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段苏权也只能是“暂授少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