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老师说:“如果中国有10个包刚升,我就不用做政治学了,因为我能讲的他都能讲。幸亏目前只看到一个包刚升,我还可以在他忙不过来的地方,做点研究。”
如果大家读过《抵达》《儒法道》以及再早的《政治学通识》《民主的逻辑》等作品,就知道刘瑜这句话并非完全自谦——包刚升老师只要出手,就不是凡品。
而在《大国的命运》中,这句话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用几乎每一页的原创理论,针针见血阐明了“大国”的根本问题,读得人心明眼亮,籍此,更(che)能(di)看懂中国的今天和明天。
但写作本书,最大的难度也许还不是理论上的系统性创新,而是一本旨在研究中国的著作,却是通过另外五“大国”(俄、土、伊、埃、印)的故事,把“该写”的问题写尽了——竭尽所能地不提,但字字都能让你想到。
本书提供了一张2023年“脆弱国家指数评级表”,从稳定到脆弱分11级,六国中排名最高的印度,也仅在第七层(“严重警告”),其余可想而知。
那么,解决大国的重度转型需求,也就成了最为人关注、同时也是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真问题。网上各种盲人摸象乃至指鹿为马的时评,都是因为没有弄明白,这些问题的根部是“大国”政治学。
本书即从“政治根部”入手,搭建了一个能够洞察世界形势的认知框架。读完本书,至少有三大收获:
1.一组解构大国命运变迁的理论工具
英美兴起后,为什么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为何说大国转型难点在于其自身特质?本书通过五个根本性命题,解答了大国转型为何启动难而失败却很容易;
2.一套洞察大国前途走向的趋势推演
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有的能维系和平?中美能否发生所谓的“终极对决”?本书通过独创的蛛网理论,从五个维度包括制度模式等等,将网上各种猜想变得可计量化,给出了让人信服的答案;
3.一场抽丝剥茧的政治学智识之旅
大国崛起是否面临修昔底德陷阱?为什么大国进入转型铁三角的最后一项时,总是败下阵来?解答的同时,包老师也用他深厚学识、独特视角和强大的理论水平,给我们带来一次次常识普及和思考深入——大国的命运,就是所有人的命运。
写得透彻,读得过瘾,这样的好书绝对不容错过。本书不仅指出了大国转型的各种瓶颈所在,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钥匙——尽管进行了充分的“转译”,仍需极大勇气,这是本书特殊的价值所在。
先知书店还有幸请来包老师为读者签名,签名版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