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怀素在草书界的地位,就相当于“二王”之于行书、颜柳之于楷书,是公认的“圣人”。人们用“颠张狂素”来总结他们的书法风格,张旭颠而不乱,怀素狂而脱俗。张旭胜在笔画肥劲,而怀素更在用笔流畅、境界超然。
![]()
何绍基曾说:“怀素取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张旭)后黄(黄庭坚),皆当让素师独步。”怀素是草书界的最后一位“大师”,他将晋唐草法熔于一炉并有所突破,因此称得上“集大成者”。为什么他的字值得学?用赵孟頫的评价就是“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
怀素传世作品极少,《自叙帖》虽然有名,但真假难辨;《苦笋帖》字数稀少、难以久学。而台北故宫于2024年首次展出了秘藏70年的怀素真迹《效古人草书册》,填补了他没有巨幅草书真迹存世的遗憾。由于从未展出,相信您一定没见过!
![]()
《效古人草书册》是怀素中年时期的作品,包含20件临古草稿,全卷纵约25厘米、横超过5米,近百行、总计2000余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包含章草、行草、大草多种字体。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领悟到怀素草书究竟取法何人以及魏晋名家各自的草书风格。
![]()
《效古人草书册》包含崔瑗、杜度、张芝、索靖、皇象、钟繇、二王等名家笔法,举例来说“效钟元常书”是怀素以钟繇笔法所写的草书、“效索将军书”则是以索靖草法写成、“效大令体”则临摹王献之的作品。
![]()
此作好就好在怀素将不同书家的笔法精髓总结了出来,为我们“直入魏晋”提供了便利,先临摹此作,再去学晋人法帖会事半功倍。通临数遍,我们对晋唐草法会有更准确、系统、全面的认识。
![]()
以“效钟元常书”为例,钟繇草书用笔圆劲,带有几分隶意,提按细腻,以横取势,收笔时带有波磔。结字扁方欹侧,富有动势。“效索将军书”则如“驾驭烈马、海水扬波”雄浑强劲、舒展潇洒;“效逸少书”则继承王羲之妍美自然的书法,内擫取势,笔意连绵。
![]()
《效古人草书册》中也有“意临”之作,怀素将诸家笔法融合,提按、绞转继承王羲之,而外拓取势则是王献之风采,收笔时顿笔回收则有皇象风采,可谓“笔笔有来处,字字见法度”。
![]()
相比于张旭、怀素的大草书,此作更便于上手,也更有“古意”,如果我们能将它临摹通透,草书水平自然会有质的飞跃。
![]()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