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防伤方法,往往最简单
去年,我亲眼见证了一位跑友的"陨落"。
李哥是我们跑圈里的大神,月跑量300公里起步,全马成绩3小时10分。但因为一次小小的脚踝不适,他坚持完成了预定的30公里长距离训练。
结果?应力性骨折,休息半年,至今无法恢复原有水平。
临走前他对我说:"早知道这三个原则,我绝不会受伤。"
今天,我就把这三条价值"千金"的跑步防伤原则分享给你。
第一点:循序渐进是黄金法则
90%的跑步损伤都源于:太急、太多、太快。
人体适应需要时间,这个底线绝不能突破:
·每周增量不超过10%:这周跑20公里,下周最多22公里
·增加距离不加速度:加量时适当放慢配速
·长期坚持优于短期猛冲:每月100公里坚持1年,比每月300公里跑2个月更有效
实用技巧:使用“十分钟规则”:如果你感觉某个部位疼痛,慢走十分钟。如果疼痛消失,可以继续;如果还在,立即停止。
第二点:学会“听身体的话”
疼痛是礼物,不是敌人——它是身体在向你发送求救信号。
需要警惕的“红灯信号”:
·关节痛:任何关节的疼痛都不正常(特别是膝盖、脚踝)
·单侧疼痛:只有一侧身体出现的疼痛
·持续加重的疼痛:越跑越痛,而不是越跑越轻松
实用技巧:区分“好的疼痛”和“坏的疼痛”:
·肌肉酸痛(好的):双侧、弥散、运动后1-2天出现
·损伤疼痛(坏的):单侧、具体点位、运动当时就出现
第三点:不要只跑步
跑步损伤很少是跑步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只会跑步”。
三大必备补充训练:
1. 力量训练(每周2次):
·深蹲:增强腿部力量
·平板支撑:提升核心稳定性
·单腿站立:改善平衡能力
2. 柔韧训练(每天5分钟):
·跑后静态拉伸
·泡沫轴放松
3. 休息恢复(每周至少1天):
·完全休息或积极恢复(散步、游泳)
·保证充足睡眠
为什么这三点如此有效?
这三条原则分别解决了跑步损伤的三大根源:
1. 过度使用→通过循序渐进避免
2. 技术错误→通过倾听身体及时调整
3. 肌肉不平衡→通过综合训练弥补
防伤的本质不是不跑,而是聪明地跑。
如果你已经受伤了怎么办?
执行“RICE原则”:
· Rest(休息)
· Ice(冰敷)
· Compression(加压)
· Elevation(抬高)
并记住:完全无痛后再休息3天,才能开始恢复运动。
跑步是一项可以持续一生的运动,但前提是:不受伤害。
这些原则看似简单,但却是无数跑者用教训换来的经验。最基础的原则,往往最有效。
不要等到受伤后才明白这些道理。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聪明的跑者——跑得久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你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是在病床上回忆当年的“辉煌战绩”,还是在赛道上继续享受奔跑的快乐?
这个选择,完全在你现在的每一跑、每一步中。
点击关注微信公众号
学习如何预防跑步损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