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
小行星贝努。NASA / Goddard / University of Arizona
科学家在研究了从小行星“贝努(Bennu)”取回的样本之后发现,这些样本中包含了很多种令人称奇的物质,其中有一些甚至在太阳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
这些样本是由NASA的OSIRIS-REx探测器2020年取到的,当时它与贝努发生了短暂的接触。样本中包含了与太阳系同时形成的尘埃、星际有机物以及一些比太阳本身还要古老的星尘。
研究人员称,这些细小的颗粒物曾在太空中漂浮了很久,穿越了极其浩瀚的空间,最后才落到贝努的母体——一个比贝努大得多的天体身上。贝努的母体曾经是火星和木星间所谓主小行星带的成员。很久以前,它在一次巨大的撞击事件中瓦解,形成了贝努甚至小行星“龙宫”。
我们今天看到的贝努样本,实际上是整个太阳系的基本残留物。部分颗粒物曾经暴露在极端高温下,并与水发生过反应,有些还经历了好几代的撞击事件,包括让贝努母体瓦解的那次。
在组成贝努的物质中,有大约80%是母体小行星内部的冰融解后与尘埃发生反应的产物。部分物质如碳化硅所具有的化学特征,揭示了它们是在哪类恒星体内形成的,而这些恒星早已不复存在。
这些形成于太阳诞生之前的颗粒极其微小,通常还没有1微米大。它们身上携带有制造它们的恒星核反应留下的独特化学印记。寻找这些东西可谓大海捞针,但通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能够追踪它们的远古起源。
研究还揭示了没有大气的贝努表面是如何受空间气候影响的。所谓空间气候包括微陨石的撞击和太阳风的侵蚀。研究结果表明,贝努表层岩石已经在宇宙射线中暴露了200万至700万年,而这导致贝努表面布满了微小陨石坑和熔岩飞溅的痕迹。
在与从小行星“龙宫”取得的样本进行了比较之后,研究人员称这样的撞击对小行星表面形态的影响要比之前认为的大,贝努表面的风化程度远超传统认知。
参考 NASA’s Bennu Samples Reveal Complex Origins,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https://science.nasa.gov/missions/osiris-rex/nasas-bennu-samples-reveal-complex-origins-dramatic-transformation/
9月7日(周日)深夜至9月8日(周一)凌晨中国境内将发生唯一一次全程可见的月全食。针对这一次月食,我们计划进行直播,时间将从9月7日23时开始,欢迎预约收看。如遇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取消不另行通告。
本次月全食发生在农历七月十六午夜。而前一天即9月6日(周六)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亦即所谓的“鬼节”。是不是巧合?会不会发生什么古怪的事?请勿过多联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