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000字讲清楚,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真实版星球大战

0
分享至

2022年9月26日,美国用一颗航天器成功撞击了一颗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的近地小行星。撞击过后,这个名叫迪莫弗斯的小行星改变了飞行轨迹。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进行行星防御测试。


2025年9月6日,中国宣布正在规划对一颗1000万公里之外的近地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将在2030年之前完成撞击。同样是对近地小行星进行撞击,但是两者的撞击却有很多不同。接下来我就详细讲解一下,两者的撞击到底有哪些不同,以及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撞击小行星来“拖垮”美国。

美国的撞击目标是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的小行星,我们的目标是1000万公里,距离差不多,撞击方式也一样,都是用撞击器,也就是用一个重型探测器去直接撞,这一点也差不多。但是其他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最显著的区别是,美国撞击的那个小行星是已经确认了的、对地球没有任何威胁的小行星。你要是不理它,它也不会撞地球。而我们这次撞击的,却是实打实的有一定概率会撞击到地球的小行星。虽然也是试验,但却也承担了保卫全人类的任务,这就叫大公无私,也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除了这一点,还有就是观测水平,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美国采用的是单一探测器撞击模式。我解释一下什么叫单一探测器撞击模式:就是先发射一颗火箭,火箭里面不仅有探测器,也有撞击器,它们是一次性打向小行星的。

这个时候美国的这颗火箭有四个组成部分,从前到后分别是:第一个相机,第二个撞击器,第三个卫星,第四个动力系统。这颗火箭一边绕着小行星飞,一边拍照,分析小行星的运动规律。在摸清楚了小行星的轨道之后,这颗火箭会分成两截,前半截是撞击器加相机,后半截是卫星加动力系统。

撞击器和相机脱离之后,会奔着小行星撞过去,它一边靠近一边拍照,目的是确认撞击器是真的撞到了小行星之上。在撞击之后,剩下的半截,也就是探测器加动力系统,这个时候动力系统会给卫星一个推力,让它飞过小行星,并在经过小行星的同时不断拍照,有黑白的、有三色的,一共拍了600多张。

为什么是600多张呢?因为它只有拍600多张照片的时间。拍完了600张照片,就看不到小行星了。不是小行星跑了,是这个探测器自己跑了,没法控制了。这600多张照片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天内,一张一张传回到地球上的接收站。将这600多张照片打印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拼到一起,就能拼出一个撞击器撞击小行星的完整过程。

接下来重点到了:在拍完了600多张照片之后,这个探测器并不会围绕着小行星转,而是一溜烟没影了。它肯定想多拍几张照片,因为照片越多,信息就越多,拼出来的视频就会越长。万一要是拍到了外星虫子从小行星里面飞出来,那这张照片的含金量就更大了。但是美国虽然心向往之,但身不能至,它做不到,最多只能做到让探测器与小行星擦身而过。至于擦身而过之后,这个探测器会飞到哪,没人知道,就连美国也不知道。

美国撞击小行星的整个过程,看起来特别像二战时期日本的神风飞机。有些飞机眼看着就要撞到军舰了,结果这个飞行员跳伞了,结局就是一个也活不成。

而我们的撞击小行星是这样的:还是拿一颗火箭来举例,我们的火箭前端是探测器,中段是撞击器,后段是动力系统。我们的火箭在飞到了小行星的轨道之后,第一节的探测器会先一步脱离,利用自身的动力系统先一步飞到小行星的附近进行观测,观测它的轨道、形状、大小、成分和结构,上面有没有异形等等等等。

在观测完毕之后,这个探测器会利用自身的动力系统回到原来的位置,因为这样才能拍下撞击前后的完整过程。离得越远,越能看清楚全貌。虽然小行星个头不大,但比探测器还是大不少的。最重要的是,这个探测器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要是被崩出来的石头砸到,那就不好看了。

探测器飞回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剩下的两节,也就是动力装置和撞击器,这个时候动力装置会推着撞击器加速撞到小行星之上。这时候的探测器就相当于天上的卫星,撞击器加助推器就相当于是D弹。D弹要打哪,完全听命于卫星的指挥,这叫什么?这就叫卫星制导。在撞击的整个过程中,探测器全程围观,这一点美国办不到,我们能办到。

下面更重要的一点来了:在撞击完成之后,美国的探测器是怎么做的?我前面说过,是与小行星擦身而过,拍下尽可能多的照片传回地面,拍完之后它就飞远了,自生自灭去了。而我们的探测器呢,会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调整轨道,调整完轨道之后,依旧围着小行星飞,想拍哪就拍哪,想拍多久就拍多久。

美国不是拍了600张照片吗?我们拍600万张都没有问题。拍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可以一直拍到确认这颗小行星和撞击之后飞出来的碎片不会再对地球产生威胁为止。

还有一点,美国撞完之后就不管了,想要判断自己撞完之后小行星的轨道偏移了多少,只能靠哈勃望远镜来观察。但我们呢,我们已经提前计划好了,撞击之后小行星的轨道会偏移3至5厘米。大家想一想这个场景,越想越感觉可怕:在1000万公里之外撞一颗小行星,还能精确到让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偏移3至5厘米之间,还要保证未来几十年到百年这些碎片不会威胁到地球,这到底是什么黑科技?我想都不敢想。

上面这些,就是我们与美国在操作层面最明显的区别。我再总结一下:美国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美国做不到的,我们更能做到,而且做得比他好得多。

除了技术层面,在格局方面,我们更是甩了美国几条街。我们邀请全球伙伴联合监测、联合研制、成果共享。其实我们哪里用得着别人联合研制?我们能用到他们啥技术?根本就用不着。就是想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实力到底几何。你们还在那里争夺几块玉米地呢,我们这边已经开始开发太空了。所以谁强谁弱,自己的心里应该有点数了。

这就是格局。美国是靠揍人来展示自己的强大,我们呢,是靠技术公开。我们通过技术的公开,不光吓唬人,也保护人,保护地球。所以我们就是这个地球的保护神。

其实地球最大的保护神是木星,大块头的行星都会被木星的引力吸引,要么围着木星转,要么冲进木星的大气层。还有一些个头小一点的小行星,绝大部分都会被月亮挡住,最终会砸在月亮上。大家看月球上那些陨石坑,那些坑都是月亮替地球挡的Z弹。要是没有月亮的话,地球现在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在木星和月亮之后,地球还有一层盾牌,就是大气层。那些个头更小一点、速度更快一点的会进入大气层,但在进入的时候会与空气摩擦燃烧。稍大一点的会在地面上留下一个坑,剩下几块小陨石;小一点的在大气层内就会烧干净,啥也不剩。

木星、月亮、大气层,就是这个地球的三层护盾。但是现在又加了一个中国。但是再严密的护盾,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于是几千万年前,就有一颗比较大的陨石被漏了,木星没挡住,月亮没挡住,大气层也没挡住,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中国,所以这颗陨石就砸地球上了,结果恐龙就灭绝了,这才有了哺乳动物的崛起。

要是没这颗漏网之石的话,我们现在都是动物,恐龙才会是这个世界上的主宰。恐龙它发展科技,掌握科技,人类要么成为口粮,要么进入野生动物园,被恐龙们参观。到时候哪还有美丑之分?长得越丑的人就越有市场,弄不好还能当成元宝。

行了,扯得有点远了。我继续说小行星防御计划。我们现在的态度就是:美国搞成了的,我们要搞;美国没有搞成的,我们更要搞。这就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的战略。

为什么说这是我们的战略呢?听完我下面的内容,大家就明白了。在50年前,苏联的常备军力远超美欧的总和,核弹的数量也稳稳占据优势。随着苏联把莱卡犬和加加林相继送到了太空,美国发现问题了:在固有模式下,想要超越苏联实在是太难了。

于是美国不再与苏联比坦克数量了,不再比战机和军舰的数量了,而是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开辟了太空这个战场与苏联竞争。双方争着抢着往太空发射火箭、发射探测器,地球周边的几大行星全都被探测了一遍。在2005年,人类的探测器更是成功降落在了土卫六的地表,成为了人类软着陆最远的星球。

众所周知,苏联的经济韧性远远不如美国,而苏联又将星球大战看成了一个必须要跟进的战略项目。于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苏联为了在太空占据优势,在花费上远超美国,据说是15倍,这个数字不一定准。最终苏联的经济被拖垮了,解体了。而美国呢,虽然也是奄奄一息,但好在是赢了。

苏联解体之后不到两年,布什立马停止了星球大战计划。因此星球大战计划才一直被世人看作是美国为拖垮苏联设下的陷阱之一。要说明一下,星球大战是苏联解体的众多因素之一,并非唯一的因素。

说完了美国与苏联的星球大战,可能大家应该发现了,如今我们与美国的关系,与之前的美苏关系实在是太像了。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拥有强大的全球战略投送能力,在全球拥有800个军事基地,核弹的数量远远超过我们。

但是同时,美国如今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他的军费越来越高,因为借债太多了,美国可以辗转腾挪的空间就越来越少了。这一点像不像当时的苏联?

还有在高科技方面,如今的我们不敢说完全超越他了,但部分超越已经做到了,在大部分领域我们都做到了与美国并驾齐驱。这一点是不是也很像当时的美苏?

但是呢,美国的发家史太早了,因此他在一些领域上比我们走得更远,他已经提前一步把脚迈了出去。就比如本期内容的主题——小行星防御计划,美国在2022年就完成了第一次撞击,而我们是在一年之后,也就是2023年才提出了自己的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这一点是不是也很像当初苏联第一个把人类带到了太空,随后美国就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大家想一想像不像?

基于以上我的陈述,大家应该看明白了,近地小行星计划一定会成为将来美国解体的原因之一。其实大国之间的竞争都是明牌的,你搞小行星撞击,那我也搞,而且还要比你搞得更先进。所以你是跟呢,还是不跟呢?

你要是不跟,那好在2030年之前,我们就会第一次撞击,随后我们还会试验对小行星的推离偏转,再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发引力拖车,再再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发小行星的发动机,再再再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太空采矿。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拥有一种改造地球的能力,可以随时随地将近地小行星拖到地球附近,只要助推器一开,想砸谁就砸谁。太空中的小行星实在是太多了,在科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小行星都会成为我们的炮弹。大家想一想,到了那个时候,会是怎么样的一番场景?

我说的这些可不是白日做梦,而是写入了计划的真实内容,是将来必然会实现的黑科技。对于这一点,我们有信心能实现。美国呢,它其实也明白,也很清楚我们一定能实现。所以它是跟呢,还是不跟呢?

如今的我们对比美国,代差已经形成了,但是还不明显,要说领先半代的话,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咱们的军工会越来越科幻。

大胆展望一下,在30年之后,太空会不会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我们的太空堡垒?我们的轨道轰炸机常态化巡逻,我们控制的小行星每天从美国的上空飞过,美国各地纷纷成立ETO组织,一半降临派,一半拯救派。最终美国会启动自己的面壁计划,但无论怎么面壁,也破解不了代差带来的降维打击。最终美国只能将它有限的历史刻在石头上,用来证明自己也曾经辉煌灿烂过。

咱们国家目前的发展,让我这个二流军迷越来越感到陌生了。在20年前,如果你要是告诉我20年之后会发展太空防御,我只会认为你小说看多了;在10年前,我也会认为你在吹牛;在5年前,我还是会怀疑一下;但是现在,我必须得承认,自己的认知已经跟不上国家的发展速度了。

虽然认知跟不上了,但是我能明白国家为什么要撞击小行星。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家里的武器太多了,也太科幻了,但是呢咱们的家长又一直不让用,因为会劳民伤财。既然不让我们用这些武器去打别人,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只能去找小行星出出气了。攒这么多世界顶尖的武器装备,又不能打人,我去打沙包试试威力,这样总行了吧。

但是既然要打沙包,就不能瞎打,就不能白打,就要顺便研究一下,出几篇论文,出出成果,最好能开发一下未来的产业。于是科幻的招聘就提前一步来了。

咱们国家有一个国防科工局,国防科工局有一个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它曾经发布过一个公开招聘。招聘中有一个岗位的名字叫行星防御岗,人数3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业方向是聚焦天文与航天技术,工作内容是以近地小行星监测、防御为核心。大家看一看,这可是真实的招聘,做不了假的。

至于那些一直强调美国早就撞击过小行星的人,只要认真看完我这期内容,就会发现两边的撞击是完全不一样的,技术含量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在2023年之前,我曾经用10期的内容讲过,世界第一已经换人了。整整10期内容,陆军、海军、火箭军,这些内容我全都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全都对比了一遍。那时候很多人还不愿意承认,但是现在呢?还有多少人怀疑?我相信应该没有多少人在怀疑我们自己的实力了。这就是这次盛典带来的效果。我宣传一辈子,也不如国家展示一次效果好。

但这就完了吗?并没有。因为我们是一个有长远规划且都会将计划落到实处的国家。按照计划,在2030年之前,我们会进行撞击,同时也会进行载人登月;在2040年之前,我们会在月亮上建立一个完善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

说到登月,我多说两句。其实我们一直不登月,并不是技术不够,而是没有必要。登月能干啥呢?除了证明自己能登,一点用也没有。我们可以发射月球探测车,这些车会把我们想要的、月球上任何位置上的土壤全都拿回来。有了这些土壤就够了,因为月球上也没别的东西,我们把这些土壤拿到地球上来研究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月球上留科研人员,也就没有必要载人登月。

而我们一旦登月了,那就证明我们要在月球上打地基、盖房子了,这才是我们登月真正的目的。所以2030年载人登月,这并不是一个目标,只是一个节点。

实在是不敢想象,在二三十年之后,这个社会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只是苦了刘慈欣,从一个科幻作家,二三十年光景就被迫改行,变成了一个现实作家。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世界变化实在太快了,刘慈欣呢只有节哀顺变了。

好了,本期内容完成于2025年的9月9日,大家敬请期待。

好了,本期内容结束,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铁原阻击战有多惨烈?9000人参战,700人生还,歼敌数量让人意外

铁原阻击战有多惨烈?9000人参战,700人生还,歼敌数量让人意外

鉴史录
2024-09-10 19:34:57
洪晃:一嫁美国律师,二嫁陈凯歌,三嫁法国外交官,43岁遇第四任

洪晃:一嫁美国律师,二嫁陈凯歌,三嫁法国外交官,43岁遇第四任

七公子娱乐
2025-06-15 11:20:03
人生3大天规,违背必遭恶报!很多人因不懂栽了跟头

人生3大天规,违背必遭恶报!很多人因不懂栽了跟头

金沛的国学笔记
2025-09-14 12:30:00
山东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真相是什么?河南也出现了:8个光点悬停

山东不明飞行物被击落!真相是什么?河南也出现了:8个光点悬停

泠泠说史
2025-09-16 16:59:28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外籍童模公然辱华后续!父母拒绝道歉再次挑衅,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不写散文诗
2025-09-15 12:11:12
有个比恒大还吓人的雷,可能已经快爆发了。

有个比恒大还吓人的雷,可能已经快爆发了。

流苏晚晴
2025-07-22 18:07:13
听陈道明一番话,终于懂为何唐嫣拿下视后,85花却集体“沉默”

听陈道明一番话,终于懂为何唐嫣拿下视后,85花却集体“沉默”

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2025-09-16 16:40:27
中方外长亲自出马,波兰终于松口:可以放行中欧班列,但有个条件

中方外长亲自出马,波兰终于松口:可以放行中欧班列,但有个条件

墨羽怪谈
2025-09-16 11:25:34
老人被家鸡啄伤后腿部溃烂,住院十多天没检查出病因

老人被家鸡啄伤后腿部溃烂,住院十多天没检查出病因

观威海
2025-09-15 18:15:09
美国学者:中国最强大的武器不是东风快递,而是汉字!

美国学者:中国最强大的武器不是东风快递,而是汉字!

阿柒的讯
2025-09-16 19:47:24
主力资金 | 2股获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

主力资金 | 2股获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

数据宝
2025-09-16 19:22:25
英格兰公开赛:32强决出16席!8组对阵出炉,丁俊晖对手+时间已定

英格兰公开赛:32强决出16席!8组对阵出炉,丁俊晖对手+时间已定

球场没跑道
2025-09-16 08:00:55
杨采钰被指知三当三,其男友的爷爷要去母留子,福建本地人曝内幕

杨采钰被指知三当三,其男友的爷爷要去母留子,福建本地人曝内幕

一盅情怀
2025-09-01 19:45:49
2-3!法国男排世锦赛爆冷,两届奥运冠军出局?末轮需死磕阿根廷

2-3!法国男排世锦赛爆冷,两届奥运冠军出局?末轮需死磕阿根廷

我爱英超
2025-09-16 21:17:56
“女人若不正经,一眼便知”:不正经的女人,多半都有这6个特征

“女人若不正经,一眼便知”:不正经的女人,多半都有这6个特征

云端小院
2025-09-15 07:36:20
10天9板,间接持股宇树科技!

10天9板,间接持股宇树科技!

证券时报
2025-09-16 12:44:01
比美国还嚣张的国家出现,禁止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不让统一

比美国还嚣张的国家出现,禁止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不让统一

阿钊是个小小评论员
2025-09-15 20:22:50
远超欧美!中国造出全球首台相控阵CT,成像清晰度堪比解剖

远超欧美!中国造出全球首台相控阵CT,成像清晰度堪比解剖

策略述
2025-09-12 15:46:15
邮报:曼联VIP座位销售情况未达预期,套餐价格已直降200英镑

邮报:曼联VIP座位销售情况未达预期,套餐价格已直降200英镑

直播吧
2025-09-17 00:42:06
令人没想到的一幕:杀害柯克的枪手被抓后,特朗普居然当众夸中国

令人没想到的一幕:杀害柯克的枪手被抓后,特朗普居然当众夸中国

通文知史
2025-09-15 14:25:06
2025-09-17 01:47:00
晋说 incentive-icons
晋说
他说人民万岁!
54文章数 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清华学霸小红书晒1.67亿元年薪被查 美司法部:他在逃

头条要闻

清华学霸小红书晒1.67亿元年薪被查 美司法部:他在逃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扩大服务消费 9部门提出5方面19条举措

科技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教育
手机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云游忻州 | 慢时光!老街逛吃,烟火气超上头~

教育要闻

当孩子放下手机时,说明现实足够美好

手机要闻

华为鸿蒙 HarmonyOS 6.0.0.100 开发者 / 用户尝鲜版本开启推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