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块火星上的石头突然成了全世界天文学家和吃瓜群众的焦点。
NASA 的“毅力号”探测车在 2024 年 7 月的时候,在耶泽罗陨石坑里拍到了一块长着斑点的红色岩石,花纹像豹子皮一样。
听起来挺牛的,但真正让科学家兴奋的不是外表,而是它的肚子里藏着的东西:有机分子,还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痕迹。
对,你没听错,“有机”分子,一度被很多人下意识等同于“生命的线索”。
问题是,这玩意儿就像朋友圈里的“惊天大瓜”,十有八九最后都是标题党。
有机分子≠生命,这个等式要是早一点被全世界网民记住,NASA 科学家的脑壳估计能少被媒体敲几回。
说白了,有机分子只要带个碳氢键,哪怕是酒精、甲烷、氰化物都算。它可以从生命过程里来,也可以完全不沾边,从宇宙尘埃、陨石、甚至行星风化里蹦出来。
别说火星了,连土星的卫星土卫二(Enceladus)喷出来的水汽里,也带着一大堆有机分子。宇宙里到处都是,数量多到你怀疑是不是“白菜价”。
那为什么这块火星石头还会被炒上热搜?因为它带来的“幻觉”太大了。
有自媒体喊:这是生命迹象!这是生物签名!这下火星人要出场了!可尴尬的是,真正搞研究的科学家一脸冷漠,甚至带点嫌弃。
连研究负责人 Joel Hurowitz 都忍不住跳出来说:冷静点,兄弟们,别急着给火星编简历,石头还没说话呢。
科学家其实心里有数。就算“毅力号”找到了有机碳,它也只是参与了沉积之后的氧化还原反应。这听起来挺专业,其实翻译成人话就是:碳在火星上跟别的元素搅和了一下,没了。
要说这就能证明有生命存在,大概跟你在路边捡到根头发就喊“外星人来过”差不多扯。
更要命的是,NASA 这类发现往往特别容易被媒体放大。媒体的逻辑很简单:一提“有机”,就是生命;一提生命,就能吸流量。
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成了大妈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听说火星上要长出小强了?”科学家们哭笑不得,但谁让他们的工作天生带着“外星八卦”的基因。
目前全世界科学界对火星生命的“信心等级”,用的是一个叫 CoLD 的量表,最高是 6,现在我们连 1 都刚刚摸到。换句话说,火星生命证据的可信度,还停留在“幼儿园画了个小太阳”的水平,连小学都没入学。
可惜这话没人爱听,大众更喜欢“发现生命”的热闹戏码。
说到底,这事儿就像买彩票。火星的环境确实有点“过去式”的痕迹:耶泽罗陨石坑里曾经有湖泊,有水,有沉积物,现在还在那堆石头里藏着一堆碳基分子。
听上去条件挺全,但问题是,这一切完全可能是纯粹的化学事故,没必要往“生命”那边瞎联想。
NASA 自己也清楚。几十年下来,从“好奇号”到“毅力号”,火星探测车已经找过一大堆有机分子,还顺便发现了季节性变化的甲烷、硫化物,甚至“火星蓝莓”(赤铁矿球)。这些现象放在地球上,确实会让人想到生命。
但问题是,在火星,所有的矿物、分子都可以完全通过无生命的方式搞出来。火星可能确实曾经湿润过,但那不代表它生过东西。
真正要搞清楚火星有没有生命,不是靠“石头里的碳”,而是得找到无法用化学解释的东西,比如生物留下的形态特征,或者直接的生物分子。
到目前为止,这些一个都没找到。
所以别急,火星生命这事儿还得等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等人类真的把人送上火星,或者把火星土带回来,才能彻底盖棺定论。
在那之前,这些石头就只是石头,只不过颜色和花纹有点特别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