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8月28日,俄军对乌克兰展开大规模空袭,基辅遭到了近年来最为猛烈的一次打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基辅市军事管理局的多份通报显示,导弹袭来,爆炸声不断,城市瞬间笼罩在浓烟与警报中。空袭造成基辅严重伤亡,23人遇难、53人受伤,乌克兰官方宣布降半旗,设哀悼日。你很难想象,欧盟驻基辅代表处、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大楼,成为了俄军导弹的目标之一。欧盟官员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震怒,欧洲政坛一时间群情激愤。
乌克兰媒体把这次袭击形容为“全城纵火”,而欧洲各界对自己的“脸面”被俄罗斯导弹“光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愤怒和无力。冯德莱恩和欧盟高官们第一时间跳出来,声称要让乌克兰成为“钢铁豪猪”,把俄罗斯“赶回谈判桌”,并扬言要对俄继续加码制裁,甚至动用被冻结的俄方海外资产来“重建乌克兰”。但这一套“组合拳”真的还有效吗?
据《大西洋月刊》披露,特朗普在私下里大发雷霆,可不是冲着俄罗斯,而是冲着欧洲和乌克兰。特朗普已经反复表明,对于乌克兰冲突,他的底线就是不让美国深度卷入、不出兵、不无底洞援助。他的怒火,源自欧洲和乌克兰依然坚持“不切实际”的要求——不愿在领土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还要美国提供“第5条款”式的安全保障。美国总统特使维特科夫与普京会谈后,双方信息出现严重偏差,西方内部关于“俄方撤军”与“承认领土”两个版本混乱不堪,让整个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为此颇感无奈,甚至觉得自己的和平计划被乌欧双方“拖后腿”。
美国白宫发言人卡洛琳在记者会上承认,特朗普对俄军空袭“不满”,但“不感到惊讶”。美方并未对俄方做出更强硬的警告,反而批评乌克兰对俄能源设施的袭击,认为这是双方互相报复的结果。美国国防部批准了8.25亿美元的新军售,包括ERAM导弹和GPS导航设备,但强调这笔账最终要欧洲人埋单。美国这一轮对乌“援助”,更像一场明码标价的生意:丹麦、荷兰、挪威等欧洲国家必须“买单”,乌克兰和欧洲都难说是“白吃午餐”。
欧洲的情绪一直在高涨。冯德莱恩不仅公开谴责俄罗斯,称欧盟驻基辅代表处大楼被炸是“奇耻大辱”,还一再重复要把乌克兰武装到牙齿。她表示,欧盟将用冻结在西方的俄方资产为乌克兰重建买单,要让俄罗斯为这场战争付出代价。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和英国外交部也对俄罗斯提出抗议,召见俄驻使节表达不满。
但欧盟这些“强硬表态”到底有多少分量?欧盟委员会负责睦邻事务的委员玛尔塔·科斯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但欧盟内部意见分歧极大。成员国之间对于动用俄资产、加码制裁以及真正“武装乌克兰”分歧严重。冯德莱恩的“钢铁豪猪”设想听上去威风八面,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欧盟的军援能力本就有限,成员国意愿不一,能不能保证乌克兰正常获得军援都成问题,更别提“武装到牙齿”。即使欧盟不断加码制裁和冻结俄资产,这些手段早就用得差不多了,没什么新意。欧盟又不敢真刀真枪去“明抢”俄财产,法律和风险压力巨大,动员力和决断力远不如美国。
俄方反应非常冷静。克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和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一致表示,俄军的打击目标一直是乌军工厂、军事设施和后勤基地。民用设施受损,是乌军乱用防空系统和电子战手段导致误伤。俄方反而倒打一耙,指责乌克兰和欧盟只关注俄军对乌民用目标的打击,却对乌军对俄平民设施的袭击和“恐怖主义行为”选择性失明。俄方强调,自己依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军事行动不会停下,目标也不会改变。
联合国的态度还是那一套“中立模板”。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重申,联合国支持全面、立即、无条件停火。泽连斯基与古特雷斯通话,双方都对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寄予厚望。乌克兰希望借此获得更多国际支持,推动美国和欧洲继续加码军援。
乌克兰方面在国际舆论和外交上动作频频。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冯德莱恩连线,又派代表团前往瑞士、美国,争取更多安全保障和武器供应。泽连斯基公开表示,乌克兰的长期安全高度依赖美国,希望能加快武器供应和无人机联合生产的协议。这种“全方位要援助”的策略,反映出乌克兰对自身防务独立性的无力感。乌军还在用实际行动回应俄方压力,持续对俄境内炼油厂等重要设施发动袭击,强调“我们不是被动挨打”。
美欧乌俄四方博弈下,各自算盘打得精明。美国用“账单外交”把援乌责任推向欧洲,自己只做有限度的资金和武器支持;欧盟高举“道义大旗”,但实际掏腰包和出力时缩手缩脚;俄罗斯战略目标坚定,打击手段升级,但也不想把局势拖到全面失控;乌克兰夹在中间,靠外交和舆论争取喘息机会。美欧之间的分歧在这次空袭风波中暴露无遗。欧洲批评美国特使维特科夫沟通不畅,外交经验不足,导致普京与西方之间的谈判陷入混乱。美方则不耐烦欧洲的“顾虑”,更不满乌克兰不肯在领土问题上妥协。特朗普的“大发雷霆”,实质上是对美欧乌三方谈判能力的极度失望。
俄乌冲突进入拉锯消耗阶段,俄军的打击愈发精准和高强度,乌克兰城市和基础设施付出巨大代价。美国和欧洲在舆论上高调,实际行动却充满算计和保留。俄方打击欧盟和英国的驻基辅大楼,既是军事威慑,也是对欧洲“拱火”政策的警告。欧洲和乌克兰的“哑巴亏”还要吃多久?没人能给出答案。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梦想,被乌欧的“执拗”彻底拖黄,反倒成了华盛顿与欧洲之间新的摩擦点。
在这场大国博弈的风暴眼里,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不断算计和自保的各方。俄军的导弹、欧盟的制裁、美国的算盘、乌克兰的求援,每一步都是地缘政治的硬通货。和平的路,远比任何一枚导弹、任何一份声明都要难走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