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项重磅共识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正式发表,标志着生长激素在肝硬化和抗衰老等多个相关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生长激素相关肝硬化诊治专家共识》[1]首次提出了生长激素相关肝硬化(GHRC)这一疾病概念,围绕GHRC的诊断、高危因素、生长激素补充治疗风险和获益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推荐意见,旨在规范GHRC的识别、治疗和疗效评价,为临床医师预防、诊断和治疗GHRC提供合理建议。
《生长激素缺乏相关衰老治疗的专家共识》[2]围绕生长激素延缓衰老相关的治疗目标人群、治疗风险和获益、疗程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旨在规范生长激素在延缓衰老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让临床医师重视增龄所致生长激素缺乏这一情况,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态提供科学指导。
在此背景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内分泌学学术会议”的《聚焦生长激素,共识引领新知》专题论坛于2025年8月23日顺利召开,大会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和茅江峰教授,分别围绕“《生长激素相关肝硬化诊治专家共识》发布及解读”和“《生长激素缺乏相关衰老治疗的专家共识》发布及解读”展开深度对话。会后,梅斯医学特邀两位教授进行专访,分享其在生长激素领域的丰富经验与独到见解。
伍学焱教授谈GHRC:
从概念到临床实践的全面剖析
Q1
共识首次提出了“生长激素相关性肝硬化(GHRC)”这个概念,为什么以前这种病容易被忽略?它的核心病理机制是什么?
该疾病不为大家所熟悉,因此以前容易被忽略。我们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相信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会发现更多此类病例。其核心病理机制是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导致长期生长激素缺乏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缺乏。生长激素和IGF-1的缺乏对肝脏脂肪代谢影响巨大,其临床机制与生长激素、IGF-1和脂代谢调节,尤其是肝脏方面的脂代谢调节有很大关系。[1]
Q2
哪些人群是GHRC的高危人群?
顾名思义,GHRC的高危人群与生长激素有关,主要是生长激素长期缺乏导致一系列代谢紊乱的人群。在儿童中,生长激素缺乏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滞,较为明显;而在成年人中,由于没有像儿童那样明显的量化或标志性指标,往往容易忽略生长激素的缺乏。长久的生长激素缺乏最终会导致严重代谢紊乱,如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到需要肝移植或出现肝癌。[1]
Q3
临床上应如何识别和筛查GHRC高危人群?
一方面,对于有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生长激素缺乏的人,要想到其可能有肝脏损伤、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肝硬化、肝纤维化的人,要反过来检查其是否有生长激素缺乏或垂体功能低下。若存在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如性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就应想到有无生长激素缺乏,扩大筛查范围,更好地筛出相关人群。[1]
Q4
生长激素补充治疗在GHRC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长激素补充治疗中,生长激素在体内首先作用于肝脏细胞的生长激素受体,产生IGF-1。生长激素和IGF-1共同调节代谢,对肝脏脂肪代谢、肝细胞功能、肝脏星形细胞以及肝细胞再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生长激素缺乏,IGF-1不能生成时,生长激素缺乏加上IGF-1不足,会导致脂肪代谢严重缺陷,出现脂肪肝、脂肪肝炎、肝纤维化,最后发展到肝硬化。[1]
Q5
生长激素补充治疗GHRC是否安全?
对于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肝硬化,补充生长激素只是生理性的替代治疗,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生长激素补充治疗应该是安全的。[1]
然而,有些生长激素缺乏是由鞍区肿瘤导致,甚至是恶性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还有一些生长较快的非恶性肿瘤,如颅咽管瘤,在临床上也非常常见。在补充生长激素过程中,肿瘤需处于静止或已治愈状态才较为安全。[1]
但生理性补充具有较高安全性,尤其当肝硬化走向终末期,出现肝肺综合征、肝心、肝肾综合征等威胁生命的情况时[3],用生长激素可挽救生命,此时肿瘤风险的考量优先级可后移。
Q6
GHRC在未来还有哪些探索方向?
GHRC未来还有很多探索方向。我们首次在国内外提出GHRC这一基于六七年临床经验总结的概念,但这一现象尚未被临床广泛、充分认识,临床证据和研究文章较少,还需要更坚实的临床数据证实。接下来要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双盲研究,证实生长激素的生理性补充治疗对肝硬化、肝肺综合征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证明生长激素长久缺乏是肝硬化、肝肺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Q7
对于生长激素相关性肝硬化专家共识的发布,您有什么期待或者想说的?
我们制定这一共识,是因为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未提出生长激素相关性肝硬化的概念。大部分国内外关于生长激素缺乏的指南或共识,只是泛泛提及生长激素对脂肪代谢、肌肉、骨骼甚至情绪有影响,未看到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肝硬化、肝肺综合征、肝心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我们提出这一概念并做成专家共识,一方面要确定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且有很好的预防或治疗方法;另一方面是引起国内外同行对这一现象的重视或警醒,使更多人受益,同时让大家关注这一现象,进行临床基础研究,为将来更新指南提供更多证据。
茅江峰教授谈生长激素与衰老:
关系认知、症状改善与安全用药
Q1
目前临床上对生长激素缺乏与衰老关系的认知存在哪些误区或不足?两者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目前,总体上人们对随着年龄增加生长激素缺乏这一现象认识不足。随着年龄增长,生长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出现肌肉力量减弱、脂肪含量增加等现象,我们称之为“生长激素更年期”。
儿童在5 - 10岁或15岁左右,大量生长激素会促使身高快速增长[4]。对于成年人,生长激素表面上看不一定有明显表现,但实际上,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体脂含量增多、肌肉含量下降、骨质疏松、蛋白质合成减少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对于症状较重且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的中老年人,若存在生长激素缺乏,可尝试应用生长激素治疗,若能确定有明确获益,则可长期治疗[2]。
Q2
生长激素补充治疗对衰老症状有哪些具体改善作用?
本次发布的专家共识中提到,生长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增加肌肉、减少脂肪、减少肝脏脂肪堆积。甚至有研究提出,它能够改善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善老年痴呆症状,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血脂,以及改善皮肤弹性。此外,抗衰老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生长激素的这些作用有其侧重,生长激素对人体的获益主要集中在肌肉和脂肪含量的变化上。[2]
Q3
使用生长激素抗衰老,最需要警惕的风险是什么?如何保证安全?
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点,以降低风险[2]:
第一,只有生长激素缺乏且衰老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
第二,药物治疗可能存在肿瘤风险,因此治疗前要对肿瘤进行全面筛查。有活动性肿瘤或肿瘤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太适合尝试生长激素治疗。
总体而言,低危患者或普通人群适量补充生长激素是合适的;对于肿瘤高危人群或年龄太大的人群,使用生长激素需非常慎重,因为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水肿、肌肉关节酸痛等副作用,临床用药要谨慎。[2]
总结
近期两项重磅共识发表,标志着生长激素在肝硬化和抗衰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GHRC概念的首次提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未来需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以证实其疗效,为指南更新提供证据。在生长激素抗衰老方面,随着对其作用和风险认知的不断深入,有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更多有需求的人群提供科学有效的抗衰老方案,推动生长激素在相关治疗领域的进一步规范应用与发展。
1.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生长发育和性腺疾病委员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 生长激素相关肝硬化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25,105(27):2266-2275.
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生长发育和性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 生长激素缺乏相关衰老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25,105(25):2072-2082.
3.伍学焱,张君宜. 多学科联动,努力提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所致肝硬化的诊治水平. 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04):241-246.
4.Cherian CS et al.Growth in children aged 5 to 15 yea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exual maturity rating: cross-sectional study. Int J Contemp Pediatr. 2022 Dec;9(12):1185-1193.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最新前沿信息交流之目的,仅供医疗卫生行业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文中所有观点不代表梅斯医学立场,亦不代表梅斯医学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