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醍醐”,和西藏保持联系~
![]()

![]()
穿过那座清净的塔
位于布达拉宫与药王山之间的三座白塔,是热门的游客打卡地。
这里也被视为拉萨古城的西入口之一,昔日行旅要通过此处,皆需穿过中间白塔的门洞。《西宁府新志》之“西藏”篇载:“于西山贯脉中建一塔,僧俗人往来其间,盖西方胜境也。”
此类基座建有交通道路的特殊佛塔样式,被称为“过街塔”,对应到藏语里有一专属名称——“喀喀尼”。
![]()
从药王山上看布达拉宫,白塔连接起两处,1937年
F·Spencer·Chapman摄
西藏早期的过街塔如今已难觅踪迹,现存多为后世所建,拉萨西门三塔便是其中一例。
位于正中的白塔名为“札廓喀尼”(亦译为“查果噶林”等),呈现如来八善逝塔之一神变塔造型,于须弥座上开塔门,与两侧的菩提塔、尊胜塔共同组成拉萨的地标。
据《五世达赖喇嘛传》记载,相传金城公主与赞普赤德祖赞诞下一子后,被那囊妃夺去,金城公主一怒之下掘断地脉,其中就包括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与药王山之间的连接处。要修复养护受损地脉,需在两山之间修建佛塔,并以铁索相连——
藏巴汗时期曾依此建造,1637年佛塔被毁,第巴·索南饶丹批准修复;1666年第巴·赤列嘉措下令扩建佛塔,却因木匠修砌匆忙而导致塔基开裂,又于次年重修。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再次对佛塔进行修缮,新换缠绕三塔的铁索十五寻、风铃三十付。
在一批清代《拉萨图》及20世纪的老照片中,均可见“札廓喀尼”的身影及行人往来其间的热闹景象。
![]()
![]()
![]()
![]()
清代《拉萨图》中的“札廓喀尼”
![]()
![]()
穿行于“札廓喀尼”的行人,1938年,Ernst Schäfer摄
随着拉萨城市发展,上世纪西门三塔俱被拆除,1995年重建时顺应现代交通需求拓宽了佛塔间的距离,“札廓喀尼”作为交通要冲的功能已然不复。
拉萨另一座著名的过街塔位于八廓北街之上,名为“喀尼廓希”(亦译为“噶力果西”等),塔基四面开门,转经者路过此处,无不顶礼膜拜。据传该塔为帕竹王朝大臣米旺达孜修建,专门供奉“商人之神”罗布桑布的颅骨。
历史上,不少大成就者也在此留下修行的圣迹。如隆钦巴尊者曾在塔下见玛吉拉准化身而获胜法成就;唐东杰布在“喀尼廓希”长住整整一年,白天向信众募化,晚上传授教法,到了刺骨的冬日,大师于塔前掘地为穴,藏身其中,仅留脑袋露出地面,以此苦行方式观照世间。
学者廖东凡在《雪域西藏风情录》中提及,拉萨还流传着“噶力果西泽佐”的口头语,意为“凭噶力果西白塔起誓”,足见其尊崇地位。上世纪90年代修整大昭寺广场时,该塔被拆除。
![]()
喀尼廓希,1938年,Ernst Schäfer摄
而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至今仍有过街塔广泛分布,当地称之为“Kakani chorten”,其中不乏早期遗迹,如拉达克阿基寺前的两座过街塔,年代可追溯至13世纪。此外,在内地亦可觅见此类建筑的踪迹。
在先前关于挐具的推文中(点击查看)已有提及,自萨迦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随着元朝统治者推行藏传佛教,挐具艺术传入中原,装饰于佛像背光、券门等之上,典型如居庸关云台——其本身正是元代过街塔基座,之上曾有“三塔跨于通衢”。
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考证,此形制之塔“系于元时随西藏喇嘛教萨迦派以俱来”,1342年由元惠宗任命营造,藏族僧侣亦参与其中。
在这些早期过街塔遗迹中,研究者发现端倪——阿閦佛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阿基寺小过街塔藻井处,阿閦佛身蓝色,偏袒右肩,结触地印,盘坐于莲花之中;居庸关云台券顶刻有五曼荼罗,正中即为阿閦佛曼荼罗。
![]()
![]()
上图:北京居庸关,1870年,John Thomson摄
下图:居庸关券顶阿閦佛曼荼罗,图自《居庸关过街塔造像义蕴—— 11 至14 世纪中国佛教艺术图像配置的重构》
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家林瑞宾(Rob Linrothe)最早指出了“喀喀尼”可能与阿閦佛种子字之间存在关联。
众生观想阿閦佛本尊时需持诵阿閦佛心咒,根据其种子字发音也称为“冈噶尼咒”。这一线索,揭示了阿閦佛信仰与过街塔在宗教意涵上的联系。
布顿·仁钦珠大师在《净除诸业障之世尊不动如来坛城仪轨》中描述道:“如是念诵(冈噶尼咒),字便可出。这些圣字中放出万丈光芒。清净恶趣众生,照耀一切世间……”
所谓“恶趣”,即指地狱、恶鬼、畜生三道——凭借此净除业障、往生净土的殊胜功德,阿閦佛信仰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广为流传,并通过与过街塔的固定搭配不断强化,营造出一方通向清净世界的神圣空间。
![]()
![]()
左图:拉达克列城的东佛塔门,图源网络
右图:过街塔中的阿閦佛曼荼罗,图自Peter van Ham:Heavenly Himalayas:The Murals of Mangyu and other Discoveries in Ladakh
此净罪度亡的功能,在夏鲁寺得到了具体印证。据夏鲁寺僧人回忆,寺前曾有一座过街塔,附近屠宰场在宰杀牛羊之前,都会将畜群赶至塔下穿行而过。
这一传统在夏鲁寺甘珠尔殿内仍有延续。殿门上方绘有依《净除诸业障之世尊不动如来坛城仪轨》设计的阿閦佛九尊曼荼罗,曼荼罗下方以藏文书写真言;朝圣者躬身入殿,如同获阿閦佛抚顶,清净恶趣。
15世纪后,阿閦佛信仰在西藏式微,过街塔内对阿閦佛图像的营造日趋减少,导致其宗教功能渐被淡忘。根据《东噶藏学大词典》的记录,拉萨“札廓喀尼”塔内曾绘有《一切恶趣清净续》的十二种曼荼罗,如今仪轨无存,唯余“喀喀尼”之名空响。
![]()
东方阿閦佛,夏鲁寺甘珠尔殿南壁,14世纪
阿閦佛曼荼罗位于甘珠尔殿北壁
参考文献:
王传播:藏式过街塔名称意蕴探析
王传播:西天番塔入东土: 居庸关过街塔图像系统的藏地缘起及其汉化再造
王传播:夏鲁寺甘珠尔殿阿闕佛九尊坛城考
宿白:居庸关过街塔考稿
《五世达赖喇嘛传》
![]()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原文
“嘎德:梦瑜伽”展览延期公告
嘎德与西藏当代艺术的4个时间
出关! 重走千年唐蕃古道
![]()
醍醐2023年开放招聘岗位
在百年神殿里上班,是什么样的体验?
![]()
点击卡片即可转至购买页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