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化煤矿开采和隧道工程中,对截齿的采购与验收,已从简单的经验判断,上升到基于数据的科学评估。一套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通过规范化的检测流程,可有效规避因截齿质量问题(如磨损失效、刀头脱落、齿体断裂)导致的非计划性停机与工期延误。
1
外观、形位
公差与焊接质量检测
这是质量验收的第一步,旨在通过宏观检查排除明显的制造缺陷。
齿体与刀头外观
检查截齿齿体表面,应无肉眼可见的裂纹、过烧、严重氧化皮等缺陷。硬质合金刀头表面应完整,无崩刃、裂纹。所有标识(如品牌、型号)应清晰可辨。
焊接质量(钎焊缝)
刀头与齿体的结合部是截齿的薄弱环节。钎焊缝应饱满、均匀、平滑地过渡,无气孔、夹渣、虚焊等严重缺陷。高质量的钎焊是确保刀头在强冲击载荷下不脱落的根本保证。
形位公差
使用游标卡尺、R规等量具,对刀柄直径、头部几何尺寸、卡簧槽位置与深度、整体长度等关键尺寸进行抽样或全尺寸测量。尺寸公差需严格符合设备齿座、齿套的设计要求,以确保安装顺畅、旋转自如,避免因配合间隙不当引发的异常振动和早期失效。
2
关键部位力学性能测试:硬度
截齿的力学性能,尤其是硬度,是其抵抗磨损与冲击的核心指标,需要实现“刚”与“韧”的最佳匹配。
01
硬质合金刀头硬度
刀头作为直接切削部件,必须具备极高的硬度以破碎岩石。通常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其硬度值应在HRA 88-91范围内(具体数值依合金牌号而定)。
02
齿体硬度
齿体需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和弯曲应力,因此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必须具备足够的冲击韧性。其热处理后的硬度一般控制在HRC 40-48之间。硬度过高则脆性大,易断裂;硬度过低则强度不足,刀柄易弯曲。
3
材料与耐磨性能评估
耐磨性是衡量截齿经济价值与使用寿命的最终尺度。
01
材料分析
高品质截齿的耐磨性由其基体钢材(通常为优质合金结构钢)和硬质合金牌号共同决定。先进的截齿会采用特殊材料或工艺,如在株洲信达在齿体头部易磨损区域,增加了“超耐磨保护涂层”,大大提升了截齿抗磨损能力。
02
性能评估
最可靠的评估方式是进行小批量工况试验。通过记录截齿在特定地质条件(如岩石普氏硬度系数f≥8的硬岩)下的工作时间、截割面积和磨损形态,计算其吨煤(米)消耗比,从而直观评价其性价比和工况适应性。
4
选择标准制定者
从源头掌控质量
面对复杂的检测标准和多样的工况要求,选择一个具备深厚技术底蕴和行业权威性的供应商,是实现高效采购的捷径。
株洲信达,作为《掘进用截齿》团体标准及《超粗晶粒硬质合金工程齿》国家标准的核心起草单位之一,产品设计与生产,始终建立在对行业标准的深刻理解之上。
我们深知截齿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失效机理,并针对硬岩掘进、复杂地质构造、高冲击载荷等工况下的截齿高耗损难题,推出了以信达超耐磨截齿为代表的高性能产品系列,其核心优势在于:
01
先进材料技术
率先应用并引领超粗晶粒硬质合金技术,该材料在保持高硬度的同时,大幅提升了韧性,有效解决了硬岩掘进中刀头易崩刃、断裂的技术瓶颈。
02
精密制造工艺
依托全流程数控加工、钎焊与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确保了每一枚截齿的尺寸一致性、钎焊可靠性和力学性能稳定性。
03
强化耐磨设计
独特的耐磨层强化技术,在齿体表面形成高硬度保护层,显著延缓了齿体的磨损速度,在恶劣工况下可将使用寿命提升30%以上,直接降低了掘进成本。
一套科学的质量检测标准是采购合格截齿的基础,选择品质稳定有保障的供应商,则是从源头上保障采掘装备运行效率与项目经济效益的明智之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