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三日,在民间传统文化中,认为农历七月十三日是“鬼门”开始打开的日子,阴间的鬼魂会穿过鬼门,来到阳间游荡。传统观念中认为,鬼魂们在阳间逗留的这段时间,既是它们寻求超度解脱的机会,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祈福避灾的重要时刻。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许多家庭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烧香、祭拜,以祈求祖先的庇佑,人们也会通过各种方式驱邪避灾。今天农历七月十三日,记住“吃二样,做一事,忌一事”习俗,安康顺遂过七月!
一、吃二样
1、吃鸭子
农历七月十三日鬼门开,吃鸭子的习俗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按照老一辈的说法,鸭子的“鸭”字与“压”字谐音,寓意着吃鸭子可以压制鬼魂,防止其侵扰。鸭子性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去除体内的邪气。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鸭子,或炖或烤,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道美食,既是对祖先的敬仰,也是对生活的热爱的体现。糯米八宝鸭是苏州特色菜肴,绝对是从内而外的华美,做法有用蒸的,有用煮的,各家各法。
食材:鸭子、菜心、香菇、糯米、鸡丁、腊肉丁、冬笋、莲子
做法:1、鸭子洗净,抹干水分,用盐、糖、生抽、料酒调成汁,把鸭子里外抹上料汁,放冰箱24小时入味。2、糯米洗净,浸泡2个钟头,隔水蒸熟,莲子提前浸泡,和糯米一起蒸熟。3、准备好的香菇丁、胡萝卜丁、焯过水的冬笋丁、玉米粒、泡好的莲子、鸡丁、猪肉丁、腊肉丁。4、起油锅,先放入鸡丁、猪肉丁、腊肉丁煸炒片刻,接着放入其他的蔬菜丁一起翻炒,加料酒、盐、砂糖、生抽和一点老抽、鸡粉炒匀。炒匀后与蒸熟的米饭混合拌匀成八宝鸭馅料。5、把馅料填进鸭肚子,用棉线缝上。6、锅里把油加热,抹干鸭子表面的水分,一面把鸭子放下炸,一面用勺子把热油浇在鸭身上,鸭背成金黄就可以了。7、把热油倒掉后,往锅里放盐、糖、料酒、生抽、老抽、生姜片、葱结,大料包(八角、桂皮、香叶、草果、),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开,小火煮90分钟。8、香菇、菜心加点盐和油焯水,捞出备用。9、先把鸭子捞出,把棉线拆除,锅里留下适量的汁水,用大火收浓稠,起锅前淋点香油。10、把配菜摆好,把收浓的汁水均匀的淋在八宝鸭上,摆盘上桌。
2、吃扁食
农历七月十三日鬼门开,民间信仰中认为这是阴阳两界交流的特殊时刻,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种传统的食物扁食。民间传说,吃扁食能够弥补阴气,驱除邪灵,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扁食的制作过程也充满讲究,从和面、揉面、擀皮、包馅,再到煮熟,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食材:白萝卜、猪肉、胡萝卜、莴笋、笋、花生米、豆腐干、马蹄、葱、猪油、醋、生抽
做法:1、将各种蔬菜豆腐干切丁,葱切葱花,花生米炒熟碾碎,莴笋丁加点盐放一边。2、先炒肉丁,用猪油炒加料酒,盐,再把除莴笋丁花生米之外的各种丁下锅炒。炒至八分熟的时候,把莴笋丁,花生米,下锅拌匀,关火,倒入葱花拌匀。尝下馅料的咸淡跟饺子馅同理,偏咸一点。3、等馅凉了,开始包,包好的扁食可以炸着吃,蒸着吃。4、不用像饺子馄饨那样煮很久,这个馅已经是熟的,只要皮煮熟就可以吃了,这个汤不要倒掉,很鲜的呐。5、把酱料里的所有料倒一个小碗,再盛一大勺的扁食汤到酱料里,盛一碗扁食,再浇到扁食上,那个吃起来鲜的没话说。
二、做一事:祭祖
随着中元节临近,许多地方从农历七月十三日开始,连续三天进行祭祖仪式。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对祖先的深深缅怀和尊敬。祭祖仪式包括为祖先烧纸钱、准备丰盛的食物及各种水果作为贡品。烧纸钱,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古代人们认为纸钱是阴间通用的货币,烧纸钱可以供祖先在阴间使用。准备丰盛的食物作为贡品,则是希望祖先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够保佑家族平安、事业顺利。
三、忌一事:忌捡路边钱物
据民俗记载,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是鬼魂们得以短暂离开阴间,来到阳世游历的特殊时刻。民间认为,这些游荡的鬼魂或许会带来不幸,甚至可能附身于路边的钱物之中。因此,在这一天捡拾路边的钱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行为。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