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品牌方都过来咨询关于品牌产品网销的问题,很多的卖家都没有正规的授权就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品牌方的产品,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呢?
目前最多的就是品牌方投诉到平台,但是这个问题平台又不会进行管理,只会说是品牌方自身内部的问题。事实上,平台对于单纯的价格问题确实不予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方无计可施。
一、常规投诉方式:依托平台规则精准打击
虽然平台不处理单纯的价格问题,但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各大平台都设有专门的投诉通道。这是最常用且见效最快的手段。
1.知识产权侵权投诉:这是核心武器。品牌方需先在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如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注册账号并备案资质。然后根据卖家侵权具体行为,选择对应投诉类型:
(1)著作权侵权:如卖家盗用了品牌官方的产品图片、详情页文案、视频等原创素材,可立即发起投诉。
(2)商标权侵权:如卖家在商品标题、描述或图片中突出使用了品牌注册商标,即可认定为商标侵权。
(3)专利权侵权:若产品已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可投诉销售相同或相似仿品的链接。
2.假货投诉:如果能够通过购买鉴定,证实卖家所售产品为非正品(如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发起假货投诉。平台对此类行为打击严厉,投诉成功率高,处罚力度也更大。
3.其他违规行为举报:利用商品页面的“举报”功能,针对卖家的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不正当竞争等行为进行举报。虽然这不直接解决价格问题,但能增加违规卖家的运营成本。
4.完善投诉材料:投诉成功的关键在于证据充分。务必准备好原创证明、商标注册证、专利证书、购买鉴定报告等证据,并按要求格式提交,确保投诉一次通过。
二、工商举报:借助行政执法力量
当平台投诉效果有限或遇到顽固卖家时,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商)举报,利用行政力量介入处理。
1.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卖家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进行虚假宣传等,均构成不正当竞争。品牌方可收集证据后向卖家所在地或经营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实名举报。
2.举报商标侵权及假冒伪劣:对于未经许可使用商标及销售假货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负有监管查处职责。举报时需提交卖家侵权事实、店铺信息、交易记录等详细证据材料。
3.举报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核查该卖家是否具备营业执照,或其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相关产品的销售。若无照或超范围经营,同样属于市场监管部门的查处范围。
4.跨区域协作举报:对于大型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其实际经营地可能遍布全国。品牌方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或律师,在不同地区同步进行举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监管压力。
三、律师函进行对卖家警告:提升维权层级
律师函是正式的法律文书,能有效震慑法律意识较强的卖家,表明品牌方坚决维权的态度和决心。
1.正式的法律警告:委托律师事务所向违规卖家发送律师函,明确指出其行为(如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著作权侵权等)已构成违法,要求其立即停止销售、下架商品,并赔偿损失。这比品牌方自行沟通更具权威性和威慑力。
2.为诉讼固定证据:发送律师函本身也是一个证据固定过程。如果卖家收到函件后拒不改正,其主观恶意更加明显,为后续可能提起的民事诉讼提供了有利证据。
3.明确法律后果:在律师函中清晰阐述其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承担合理开支(律师费、调查费等)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如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促使卖家权衡违法成本。
4.批量处理与重点打击结合:对于大量未授权卖家,可对其中部分典型对象发送律师函,起到“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同时,对规模较大、情节严重的卖家重点打击,为后续可能的诉讼做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