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中,不少军迷都在关注中国战斗机家族的各个梯队,但实际上特种飞机才是未来空战体系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在9.3阅兵的空中梯队中,有一支特殊的编队——它们没有战斗机的锐利外形,没有轰炸机的庞大身躯,却被誉为整个空中作战体系的“大脑”与“神经中枢”。这支由空警-500A预警机、空警-600舰载预警机、运-9电子侦察机、运-9反潜巡逻机、运-9雷达干扰机等组成的特种机编队,以“无形之手”编织起一张覆盖空、海、水下、电磁频谱的联合感知与攻击网络,成为实现“织天覆海”、掌握战场单向透明的关键力量,更是体系作战效能得以充分释放的核心支撑。
特种机编队的战略价值,并非源于单一装备的性能优势,而是在于其作为“骨干节点”,能够将分散的作战要素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作战体系中,空警-500A、空警-600等预警机,运-9电子侦察机、运-9反潜巡逻机并非孤立运行,它们与地面雷达站、海上驱护舰与航母、太空侦察卫星以及网络空间传感器深度融合,共同构建起一套庞大的“联合情报、监视与侦察(JISR)体系”。这张无形的“天网”能够对广阔战区内的各类目标进行持续、实时、多维的探测、识别、跟踪和定位,并将信息融合处理后,分发至各作战单元,从而生成统一的战场态势图,支撑指挥员进行决策,引导火力和运-9雷达干扰机等电子战系统进行精确打击和电磁攻击,成为体系赋能作战单元的关键基础。
对空作战:空警-500A反隐身战机,空警-600为航母预警
■空警-500A预警机编队。
首先,作为一款中型预警机,在对空作战领域,空警-500A是整个感知控制体系的“核心中枢”。公开资料显示空警-500A是在空警-500基础上改进的新型预警机,具备空中受油能力,大幅提升了远程机动和复杂环境下的持续作战能力,有效匹配出岛链、巡远海空中作战行动,其核心任务是承担综合预警和联合指挥控制,可同时跟踪多个空中、海面目标,引导战斗机群执行制空或对地打击任务。空警-500A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有源相控阵雷达和ESM/CSM(电子侦察/通信侦察)系统,其性能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应对“低、慢、小、隐、超”五类高威胁目标时,展现出优异的探测能力。所谓“低、慢、小”目标,指的是低空慢速飞行的无人机、巡航导弹等,这类目标因飞行高度低、雷达反射面积小,传统地面雷达极易因地面杂波干扰而漏判。“隐”则是指F-22、F-35等隐身战机,传统雷达探测距离会大幅缩短;“超” 则是指高超音速武器,其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留给防御体系的反应时间极短。空警-500A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通过采用数字阵列技术,具备灵活的波束扫描能力,可针对不同目标调整探测模式,确保对目标的最佳探测,例如对低空目标,通过优化滤波算法抑制地面杂波;对隐身目标,通过多频段探测与信号积累提升发现概率;对高超音速目标,通过提高数据更新率实现持续跟踪。作为空军现役主力预警机,空警-500A的列装强化了中国空军的全域感知能力,尤其在远海、高原等复杂环境下,能为作战体系提供实时战场态势信息,支撑多军种联合作战。
这种能力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已在日常战备中得到充分验证。美国原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曾公开表示,在东海方向的交锋中,中国空警-500系列与歼-20的协同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这一评价从侧面印证了空警-500的两大核心优势:一是雷达性能先进,能够有效探测隐身目标;二是数据链系统高效,可实现与隐身战机的无缝信息交互,打破了“隐身战机难以被指挥协同”的技术瓶颈。前不久央视的《攻坚》节目中披露空警-500至少在歼-10C战机180公里外发现隐身战机,也印证了空警-500系列预警机的反隐身能力。
■空警-600预警机编队。
而此次亮相的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填补了我国航母战斗群的关键能力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国家,弥补了海军长期缺乏远程预警平台的短板。它采用双发涡桨动力系统,航程远,续航可超6小时,其搭载的氮化镓数字阵列雷达探测距离远,理论上可有效识别F-22、F-35等隐身目标及低空突防导弹,抗干扰能力突出。
此前,辽宁舰、山东舰主要依靠舰载雷达与直-18预警直升机进行对空探测,直-18的雷达探测距离有限、留空时间短,难以支撑航母编队的远程防空需求。空警-600的列装可极大提升海军战力,作为福建舰的核心配套装备,它通过电磁弹射起飞后,可将航母编队的预警范围扩展至数百公里,不仅能提前发现来袭的敌机与导弹,还能指挥引导舰载歼-35、歼-15T等舰载机遂行防空、反舰、反潜等多维度作战,使航母编队的作战半径从数百公里扩展至上千公里,大幅提升了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与舰队生存能力。
对海反潜:空警-500A能早期预警,运-9反潜巡逻机主抓潜艇
其次对海与反潜方面,预警机、反潜机协同构建起立体海空防御网,支持海面和水下作战。空警-500A的雷达可在远距发现航母、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并通过目标特征识别区分舰艇类型,为反舰作战提供早期预警。而运-9反潜巡逻机则是水下目标的“克星”,作为我国专用的固定翼反潜平台,它搭载了一套完整的反潜探测与攻击系统,包括可空投的声呐浮标、磁异探测器、对海搜索雷达,以及鱼雷、深水炸弹等攻击武器。在实际反潜作战中,运-9反潜巡逻机通过对海雷达与卫星情报划定疑似潜艇活动区域,随后投放声呐浮标形成“探测阵列”,通过接收潜艇螺旋桨噪声、发动机噪音等声学信号确定目标位置。一旦锁定目标,可立即投放轻型鱼雷实施攻击,或引导附近的驱护舰、反潜直升机进行协同打击。这种能力对于打破敌方“水下封锁”、保护海上交通线至关重要。预警机与反潜机协同,构成了对海面和水下目标的立体化监测和指控体系,为反舰、反潜作战提供实时目标信息和指挥引导,为突破岛链、夺取制空权、制海权扫清了障碍。
■运-9反潜巡逻机
电磁攻击:运9电侦机融合情报,运-9LG干扰机电子进攻,让敌人精准变瞎
在电磁频谱感知方面,运-9电子侦察机掌控“无形战场”主动权。电磁频谱是雷达、通信、导航等装备的“生命线”,也是电子战的核心领域。运-9电子侦察机专注于电子信号侦察与情报获取,可对敌方雷达、通信系统等电磁信号进行截获、分析,为作战决策提供电子情报支持,其核心任务主要是对敌方电磁辐射源进行探测、识别、定位、分析,这是实施电磁频谱进攻与防御的前提和基础。它们平时飞赴相关空域,搜集积累对手的雷达、通信等电子信号特征,建立庞大的电子战数据库;战时则负责对敌电磁辐射源进行探测、识别、定位和跟踪,摸清敌电子战斗序列,为电子干扰、反辐射打击提供情报支撑。
■运-9电子侦察机
■运-9LG雷达干扰机编队
运-9雷达干扰机作为特种机梯队的重要成员首次公开亮相,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专精于雷达干扰任务的电子战飞机,该机搭载先进电子战系统,通过机背“平衡木”及机身侧面的多组天线,可发射强功率干扰信号,对敌方雷达系统实施压制性或欺骗性干扰,瘫痪其对空探测和武器引导能力,为己方作战飞机、舰艇提供“电磁防护屏障”。其技术优势在于能在超远距离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精准干扰,显著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主动权。在现代空战体系中,运-9雷达干扰机与预警机、战斗机形成协同共同构建“侦-扰-打”一体化作战链条。这种组合在中泰“鹰击2024”联合军演中已得到实战验证,展现了其在夺取制电磁权中的核心作用。此次运-9雷达干扰机的公开亮相,不仅体现了我国电子战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更凸显了在信息化战争中“电磁先行”的作战理念,为联合作战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电子支援保障。
结语
总之中国空中力量通过多年发展,已构建起以空警-500A、空警-600、运-9反潜巡逻机、运-9电子侦察机、运-9雷达干扰机为核心的特种机体系,形成一张 “织天覆海”的感知与攻击网络,并实现了与作战单元的深度协同,通过“信息赋能”,让整个空中作战体系具备了“先敌发现、先敌决策、先敌攻击”的能力,这些能力叠加,最终转化为战场信息主动权,成为体系效能发挥的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