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结束了,先进的战车、战机和导弹像流水一样依次亮相,大家看得热血沸腾,肯定意犹未尽。
然而,在这些军事科技的硬实力背后,有一支默默无闻却同样重要的力量——我国的军事医学科研力量,同样也是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现在,咱们就把镜头从铁甲洪流移到手术台和实验室,聊一聊军事医学的「家底」。
01 军事医学的研究机构
根据今年高考提前批录取的军校名单,共有军校 22 所。
大概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中央军委直属的国防科技大学虽然科技实力雄厚,但其科研方向主要聚焦于尖端国防技术,并不直接涉及医学研究。
真正承担我国军事医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重任的主要有四大机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和军事医学科学院。
陆军军医大学:太行山走出的手术刀锋
1941 年,太岳军区卫生部卫生教导队成立,培养抗战最前线急需的「背包里的医生」。这是第七军医大学的前身,后迁至重庆。
1946 年,松江军区军医学校成立,后来与国立中正医学院合并,这是第六军医大学的前身,后定址南昌。
1954 年,第六军医大学并入第七军医大学。
1975 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搬迁至重庆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30 号,沿用至今。
2017 年,按照军改方案,第三军医大学整合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石家庄)、西部战区陆军乌鲁木齐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呼图壁)和西藏军区第 8 医院(日喀则),组成四地办学的陆军军医大学,校本部在重庆,对外仍可称第三军医大学。
海军军医大学:从黄浦江畔驶向深蓝
1947 年,隶属三野的华东医学院在山东曹县成立。
1949 年,华东医学院在江苏扬州扩建,后迁至苏州。
1949 年,上海解放后,华东医学院与整合后的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及国防医学院的医疗力量整合,成立华东军区人民医院。
1950 年,医学院更名为上海军医大学。翌年正式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校址位于杨浦区翔殷路 800 号。
1960 年,增设海军医学系。
1975 年,在西迁西安六年后,迁回上海原址。
1999 年,与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校名不变。
2017 年,军改后正式更名为「海军军医大学」,对外保留第二军医大学校名。
空军军医大学:老秦腔里的医学
1941 年,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成立。1942 年,更名为晋绥军区卫生学校。四年后更名为西北人民医药专门学校。
1948 年,学校进驻西安,先后更名为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学院。
1952 年,第一军医学院升格成立第四军医大学。
1954 年,与由南京西迁的第五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第四军医大学,校址定于西安长乐西路 169 号。
2017 年,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并入后转隶空军,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对外仍保留第四军医大学校名。
军事医学研究院:从租界旧址到移动式生物安全 P3 实验室
1951 年,在上海原巴斯德研究院和法租界卫生所旧址上正式挂牌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这是继中国科学院后成立的第二家科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三家军事医学高级科研机构。初设 6 个系,三年后逐渐增设至 14 个。
1955 年,北迁首都,原 14 个系整合改编为毒物药物研究所、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等 7 个研究所,形成「核生化」医学研究框架。
2003 年,抗击「非典」中,军事医学科学院的 P3 实验室因成功分离出病毒而一战成名。同年,「解放军疾控中心」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中国第一例输入型甲流患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国家疾控中心共同确诊。
2017 年,军改后隶属军事科学院,名称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除了上述四所机构外,还有分散于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医院,比如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各军种总医院、战区总医院等,也同样身兼教学医院和科研平台的重任,是我国军事医学研究的重镇。
02 军事医学大咖
在军事医学领域,一批杰出的院士大咖带领团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他们的贡献,不仅服务于军队,也惠及广大民众。
(1)陆军军医大学
吴玉章院士1962 年出生于山东潍坊,最初求学于第二军医大学(上海)。毕业留校两年后,他交换到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流行病学教研室,先读流行病学硕士,又读免疫学博士。学位读完,他一直在第三军医大学工作至今,从事人类免疫力解码、评估、干预和重建研究。2023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由吴玉章院士领衔的全球首个免疫专病医学中心在重庆新桥医院落成,把血液、呼吸、肿瘤等 8 个科室的免疫疑难病例集中到一个门诊。
吴玉章院士
卞修武院士1963 年出生于安徽寿县,18 岁考入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在这里读完学士硕士博士,再没离开过。导师史景泉曾劝他研究当时国内更成熟的烧伤病理领域,但卞修武却坚定地选择了肿瘤病理研究,主要方向为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及靶向治疗。2017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月 18 日,卞修武团队在 Cancer Cell(IF = 44.5)在线发表论文,报道发现远距离胆碱能输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新进展。
卞修武院士
蒋建新院士祖籍湖南新宁,1962 年出生于湖南娄底的新化县,1980 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读研,师从我国野战外科泰斗王正国院士,1995 年获得博士学位。蒋建新致力于高爆武器创伤与野战外科领域研究,在爆炸伤防治、危重伤感染、内脏修复等战创伤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是我国创伤与野战外科学学科带头人。2021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建新院士
(2)海军军医大学
曹雪涛院士1964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 岁考入第二军医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0 年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免疫学研究。2005 年,41 岁的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当时医药卫生学部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南开大学任校长后,曹雪涛 2022 年起任国家卫健委副主任。
曹雪涛院士
王红阳院士祖籍山东威海,1952 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970 年入伍,成为西北某部队野战医院的新兵护士。1973 年全国高校恢复考试招生,王红阳考入第二军医大学医学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1989 年赴德求学,于乌尔姆大学完成博士学位。1997 年,王红阳毅然回国,回到第二军医大学创办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在细胞信号转导、肿瘤发生发展、肝纤维化等领域开展临床和转化应用研究。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红阳院士
夏照帆院士祖籍江苏泰兴,1954 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76 年在第一军医大学(广州)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解放军九十二医院工作,1982 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烧伤外科学专业,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烧伤界首位女院士。
夏照帆院士
(3)空军军医大学
樊代明院士1953 年出生于重庆,1975 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到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读研,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从此与第四军医大学结下一生缘分。1995 年,年仅 42 岁即出任西京医院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随后历任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3 年当选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去年底,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实验诊断委员会主任。
樊代明院士
窦科峰院士1955 年出生于陕西乾县,1970 年入伍,1973 年选考入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两年学业结束后入职西京医院普外科做男护士,1977 年恢复高考后重新考入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回到西京医院普外科做临床大夫,此后在第四军医大学一边工作一边求学,2001 年取得博士学位。窦科峰长期致力于器官移植研究工作和复杂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攻克了活体肝移植供肝获取和移植肝血管、胆管重建等关键技术难题,完成国内首例成功的活体肝移植。202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今年 1 月,窦科峰团队完成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患者异种原位全肝移植手术,首次实现基因编辑猪肝脏对人体肝脏完全替代;3月,团队将一个多基因编辑猪的肾脏,成功移植到一位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术后 30 天符合出院要求,此次手术为亚洲首例。
窦科峰院士
赵铱民院士1956 年出生于陕西汉中,1976 年入伍去新疆当兵,1978 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回新疆军区的一所医院。工作几年后,赵铱民院士回到第四军医大学读研,1991 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职,研究方向为口腔修复学。在口腔颌面部严重缺损修复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就。2013 年担任第四军医大学代理校长。2021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铱民院士
(4)军事医学研究院
贺福初院士1962 年出生于湖南安乡县,1982 年从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即携笔从戎,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读研,相继获得生物化学硕士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4 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及系统生物学研究。2001 年,39 岁的贺福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 年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织启动,贺福初担任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负责人,成为中国领导此类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的第一人。2009 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2017 年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贺福初院士
陈薇院士1966 年出生于浙江兰溪,1988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专业,1991 年清华大学生物化工硕士毕业后特招入伍,进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一头扎进病毒研究领域。1998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继续留所工作。2003 年率先分离 SARS 病毒并推出重组人干扰素喷雾,2014 年,带队赴塞拉利昂完成全球首个埃博拉疫苗境外临床试验。2019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 年领衔研发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Ad5-nCoV),接种人数超 5 亿剂次。2020 年,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陈薇院士
张学敏院士1963 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6 年在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同时继续求学,1995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炎症与肿瘤发生的研究。201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 年,任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张学敏院士
03 江山代有才人出
8 月底,2025 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中国工程院今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 660 人,其中有 23 人来自军方,有 14 人出自医学领域,名单如下——
曹佳1962 年 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在环境因素诱导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戴朴1964 年 8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医师、教授、博导,耳显微外科和遗传性耳聋专家,在中国率先开展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耳聋基因诊断和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封志纯1956 年 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擅长儿童常见病 、疑难危重病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复苏,专注于新生儿和儿童重症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高钰琪1962 年 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研究员,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高原医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和高原医学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家和高原医学专家。
高月(女)1963 年 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专注于中药药理与毒理学研究,对多种传统中药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科学依据。
何昆仑1964 年 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致力于缺血性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研究,取得多项重要突破。
侯立军1968 年 3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擅长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颅脑创伤、脑血管病的救治和研究。
李云庆1961 年 8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神经系统解剖和功能的研究,在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等方面有诸多重要发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
刘建民1962 年 10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是脑血管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在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治疗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创新手术方法和治疗策略,显著降低了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刘良明1962 年 10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研究员,长期专注于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救治方法研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早期救治策略,广泛应用于战场和临床,显著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肖小河1963 年 8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研究员,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药安全用药与新药创制研究,包括中药质量评价、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等研究,建立了科学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杨明会1962 年 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主任,专注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在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亚健康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
钟武1972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传染病防控药物研发领域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军队特需新药、国家应急防控新药和防化战储药品研究。
朱平(女)1953 年 8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解放军风湿病专科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的免疫介导机理和诊断治疗新技术。
结尾
阅兵式上,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化的钢铁洪流;在军事院校和实验室里,我们看到的是兢兢业业的学人。
武器让人敬畏,医学让人安心。「最硬的盾」遇到「最软的手」,才是完整的国防力量。
向他们致敬!
参考资料:文中信息及图片均来自机构官网和官媒公开报道。
题图来源:文中配图拼接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2507】130 种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方法(附全套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