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复旦&内大哲院暑期联合调研纪实|智能养老的边界与温度

0
分享至

“未来,如果让机器人来照顾您,您愿意吗?”

“也不是不行,但如果有个机器人总在房间里看着我,瘆得慌,得给他穿件衣服。”说着,奶奶和访谈的志愿者都笑了起来。这是队员们最后一天在杨浦区吉浦一居委现场调研的场景,队员们与老人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边聊问题边拉家常,活动室里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随着最后一天的访谈的结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实践队员完成了主题为“智能设备在老龄照护中的伦理问题”的实践项目的线下调研环节。


队员们在居委访谈老人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正日趋加深,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走进百姓生活,其核心目标在于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照护服务。然而,老年人对这些智能设备的实际使用体验究竟如何?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是否潜藏着伦理问题?​

带着这些关键疑问,一支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共计17位同学组成的实践队,在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徐汉辉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于七月下旬开启了专项调研。在复旦大学宋正清老师和内蒙古大学刘威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先后前往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慧享福・福荟颐养院等7个实践地点,深入医院、养老院和社区等不同养老场景开展实地采访调研,试图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老年人智能设备的使用现状与照护服务实际情况。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实践队员合照

一,政策力推智能养老,为何难入老人心?

2021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智能健康养老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积极推进多样化养老场景平台的互联互通,重点布局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器具、养老监护、中医数字化及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与相关智能平台建设,为智慧养老产业按下了加速键。

在实地调研中,队员们也看到政策的设想在逐步落地。养老机构积极响应,引入智能床垫、智能监护系统与综合管理系统;社区医疗场景里,智能终端实现自助挂号流程、发票打印和报告领取等功能,智能血压仪、血糖仪等让老人可自主检测并实时同步数据给诊疗医生和慢性病管理中心;在相关科室,中医智能问诊机与康复训练设备也陆续投入使用。​居家养老场景中,智能手机已成为多数老人的生活必备品,而其他智能设备的使用多由子女主导推进。家用摄像头、智能手环、智能家居系统与语音设备等高频出现,子女通过摄像头远程关注老人动态,借助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外出老人的心率、步数等数据,为长辈的老年生活护航。​

从机构到社区再到家庭,多样化智能设备正悄然融入养老全场景,为老龄照护注入科技动能。然而政策推动下的智能设备的普及与老人实际接受度之间,却出现了明显断层。在参与本次实践的问卷调研的近百位老人中,30%从未使用过智能手机以外的智能设备,其他老人即便家里安装了相关设备,其使用意愿也普遍偏低。为何政策力推的智能养老工具,难以真正走进老人生活?

二,“使用负担”:智能养老设备的现实落差

智能设备与使用者之间的磨合成本,正让“智能”二字打折扣。某养老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于去年初引入智能床垫、智能尿布和智能系统,但管理者在访谈中坦言,多数老人对这些设备接受意愿不高:“佩戴起来觉得累赘,对科技产品的陌生感也让老人们难以适应。”设备本身的稳定性问题更添困扰。社区医院护士透露,部分智能设备平均每月就会出现一次故障,维护需持续投入人力与时间成本。“机器还是没有人靠谱。”

设计缺陷与操作壁垒则让智能设备不那么“便捷”。“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的数据有时也不准确”“家里的智能窗帘只能全开或全关,我想停在一半也不行”谈及智能设备的使用不便时,老人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情况,“年轻人懂机器逻辑,出问题能灵活调整,我们碰到一点状况就慌了,怕操作错了更麻烦,只能找年轻人帮忙。”一位受访老奶奶的话,道出了老年群体面对智能设备时的普遍焦虑。


队员们访谈护工

照护者与智能设备的磨合过程也并非那么顺利。养老院护士小李坦言,过去护士们用纸质记录老人的心率、血压等数据,直观又便捷,如今所有数据需通过蓝牙实时上传至专用平板,虽规避了传统记录易造假的问题,却丧失了操作的灵活性。她提到:“现在测数据得一手拿血压计、血糖仪,一手拿着联网平板,网络信号弱或平板与仪器距离稍远就会上传失败,只能重新给老人测量。反复折腾几次,老人们难免不耐烦。”

部分家属则对“智能设备”有着更高期待,他们默认智能设备能大幅提升效率,因此要求增加测量频率,却忽视了核心的测量环节仍需人力完成。而系统的不稳定性无形中也加剧了照护者的工作量。

有意思的是,尽管数据已同步至家属端平台,但多数家属仍依赖护士通过微信群拍照反馈。“平台只显示冰冷的数字,而我们会同步解释指标变化及其含义,家属更需要这样的全面沟通。”小李解释道。毕竟系统无法传递老人的心理状态与细微变化,而这些恰恰是家属最关心的内容。“目前的智能系统虽然没有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却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工作中的情感照护有着技术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三,“不愿用”与“不需要”:智能设备遇冷背后的心理原因

另一方面,老人们对智能设备的态度也隐含着更深层的心理原因。照护者们提到老人们对智能设备,尤其是从未接触过的新设备常会有畏难情绪。“老人们发现学了几遍还没学会,时间花了但想办的事情还没办成就会打击学习新设备的积极性。”一位亲属照护者说道。学习成本高也常使得老人对智能设备望而却步。“手机挂号是方便,可我总记不住步骤,上次挂号点错了科室,白等了一上午。”72 岁的王大爷指着手机屏幕上的就医APP,坦言自己对复杂操作仍有畏难情绪。当队员们问及老人们对智能设备使用的顾虑时,“操作繁琐”“功能冗余”“担心误触”成为老人们反馈中的高频词。

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剧了老人们对智能设备的顾虑,其中隐私问题尤为突出。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在家中加装监护摄像头时,有老人直言:“不愿意,因为不希望有人一直盯着自己。” 目前市面上的监护摄像头虽支持子女联网查看并发起语音沟通,但老人往往无法主动发起对话,这种单向沟通的设计也让部分老人感到不适。即便是愿意加装摄像头的老人,也大多要求将设备安装在客厅等公共区域,坚决反对进入卧室等私密空间。​

在智能设备的应用过程中,还浮现出不少伦理问题。养老院护士小李就提到:“有时老人们的健康数据出现波动,他们不希望子女知道进而担心,因此会要求多测几遍,直到测出相对正常的数据才肯罢休。”一边是家属希望尽可能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另一边是老人对个人隐私和自主性被侵犯的警惕,双方的需求形成了鲜明张力。​

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是对隐私权限的过度谨慎。当被问及是否会主动了解智能设备的隐私权限设置时,很多老人表示看到冗长的权限说明便直接选择“不同意”:“觉得安全第一,宁可牺牲一些便利。”部分亲属照护者也提到,因担心老人遭遇诈骗或隐私泄露,会要求他们不要轻易开启定位、摄像头等权限。与老人因担心隐私问题而不愿意加装智能摄像头类似,这种对隐私的过度保护可能会使老人错失一些体验照护服务的机会。

此外,“不需要”也是实践调研队员们经常听到的答案,而这份“不需要”并非全然源于老人对智能设备的不信任。年过七旬的张奶奶曾是医务工作者,如今和行动不便的老伴住在老式里弄,老伴的日常起居全由她照料。儿子多次想给家里添置智能设备,都被老两口婉拒了。目前在用的小度智能音响,最常用的功能仅是帮老伴打开电视。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引入智能机器人协助照顾时,张奶奶态度明确:“我现在自己都能做,没必要用机器。再说机器未必有我细心,真等哪天干不动了再说吧。”对老人们而言,凡事亲力亲为不仅是生活习惯,更是自我价值的确认。他们对智能设备的“抗拒”,有时并非针对技术本身,而是不愿被工具替代。通过日复一日的付出,他们在证明自己仍有能力守护家庭、照料爱人,依然是“被需要”的存在。


队员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访谈老人

四,智能与人工的鸿沟:无法被替代的沟通联结

如何破解智能设备与老年群体间的适配难题,受访的照护者们给出了高度一致的答案——沟通。这种沟通绝非局限于就事论事的操作指导,而是在日常陪伴与照护中逐步建立的情感联结。

在老年医院的采访中,一位护士提到他们工作中最耗费精力的就是“沟通”,她最期待未来智能设备能分担重复问诊、用药提醒等常规沟通工作带来的压力。但同时,她也坚定地认为,在照护工作中,智能设备无法代替的也是“沟通”。“有的老人会说反话,嘴上说着‘一切都好’,其实在隐瞒病痛。”这类复杂的情绪无法通过语义分析简单判断,却能被长期照护的护士们敏锐捕捉,他们从老人细微的表情变化、语气起伏中,就能读懂老人心情的波动,这种情感照护是智能设备难以企及的。


队员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访谈老人

采访中,一位七旬的退休教师孙奶奶的故事令人动容。孙奶奶独居在家,女儿住得不远,每周都会来看望她。谈起女儿时,老人藏不住眼角的笑意。她对女儿帮忙加装的摄像头表示肯定:“有次身体不舒服一直躺在床上休息,女儿发现我不在平时那个时间常在的地方,就通过摄像头来问我了,又赶忙回家来看我。”被问到智能设备使用的体验时,她也忍不住抱怨:“冬天智能门锁的指纹总扫不出来,语音机器人放首歌还要开通会员。”当队员追问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时,老人笑着说:“女儿会帮我弄的呀,帮设定开门的密码,帮我开通会员。”这位老人对智能设备的信任,源于对女儿毫无保留的依赖。老人对智能设备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照护者的信任程度,正是照护者的陪伴与理解,悄悄拉近了冰冷的机器与温暖的人心之间的距离。

社区工作人员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他们提到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某种意义上反而增进了他们与老人的交流。“老人们会兴冲冲地拿来手机,给我们看出去玩拍的照片;遇到操作难题时,也会主动来问‘这个怎么弄呀’。”当队员们问及“是否有老人因不想子女加装智能监护设备而和你们抱怨”时,社区工作人员的回答道出了核心:“其实很多老人在意的不是装没装设备,而是孩子们有没有常来。我们上门走访时,他们总会拉着我们说‘昨天孩子来看我,带了我爱吃的糕点’,那种想分享的热情,藏不住对儿女有孝心的欣慰。”智能设备或许能协助家务,实现实时监护,却永远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倾听、理解与牵挂,智能与人工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需要沟通架起联结的桥梁。

五,总结

智能设备不是照护责任的让渡,实时的智能监护无法满足老人们希望子女常来看看的愿望;再拟人的机器也无法取代饱含温情的握手或拥抱。照护的核心永远是人与人的沟通,用心使用才能让冰冷的智能设备带有温度。另一方面,智能设备的推广也需要适应老年人对于智能设备的接纳程度和真实需要,不能操之过急,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当技术应用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展开,而非让老人被动适应技术逻辑,抵触情绪便会悄然转化为接纳意愿。这也揭示出智慧养老的本质:技术应当成为情感照护的延伸而非替代,唯有照护者真正读懂老人对自主尊严的坚守、对情感联结的期盼,智能设备才能摆脱工具属性的局限,成为有温度的养老伙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程挤眉弄眼,说话油腔滑调,马国明、佘诗曼也带不动这位拖油瓶

全程挤眉弄眼,说话油腔滑调,马国明、佘诗曼也带不动这位拖油瓶

冷紫葉
2025-11-06 16:20:30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官方回应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官方回应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6 11:49:02
多名网友爆料,手机信号栏被运营商塞广告

多名网友爆料,手机信号栏被运营商塞广告

黑猫科技迷
2025-11-06 22:00:39
环球小姐爆炸现场!冠军带头罢走、佳丽集体退场,主办方全网道歉!

环球小姐爆炸现场!冠军带头罢走、佳丽集体退场,主办方全网道歉!

新欧洲
2025-11-06 21:37:11
本赛季NBA球星薪资+代言收入排行:詹姆斯1.3亿美元居首,库杜位列其后

本赛季NBA球星薪资+代言收入排行:詹姆斯1.3亿美元居首,库杜位列其后

懂球帝
2025-11-07 09:25:12
一个血亏,一个赚翻:北京环球影城比上海迪士尼输在哪?

一个血亏,一个赚翻:北京环球影城比上海迪士尼输在哪?

城市研究室
2025-11-06 16:27:43
紫牛头条|女孩丢失身份证惹上诈骗官司被判赔款,骗子已被抓,不过她还得打官司

紫牛头条|女孩丢失身份证惹上诈骗官司被判赔款,骗子已被抓,不过她还得打官司

扬子晚报
2025-11-06 21:07:07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后续!大尺度视频曝光,两人已停职,医院回应

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后续!大尺度视频曝光,两人已停职,医院回应

180视角
2025-11-06 15:57:32
基金圈大瓜!传鹏华基金200亿顶流美女基金经理闫思倩和研究员“互殴”,已报警送医院

基金圈大瓜!传鹏华基金200亿顶流美女基金经理闫思倩和研究员“互殴”,已报警送医院

简盈财观
2025-11-06 18:04:21
湖南医生17分钟不雅视频上热搜,医术好私德有问题,是否能被原谅

湖南医生17分钟不雅视频上热搜,医术好私德有问题,是否能被原谅

江山挥笔
2025-11-06 11:44:13
150亿造了个“门”?珠海超级项目烂尾,网友:史上最牛大门!

150亿造了个“门”?珠海超级项目烂尾,网友:史上最牛大门!

GA环球建筑
2025-11-06 15:56:04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时长17分钟的不雅视频在网络热传,矛头指向两位医生,详情曝出

胡侃社会百态
2025-11-06 09:33:43
赵少康“大罢免”亮票2次,遭台北地检署起诉:从重量刑

赵少康“大罢免”亮票2次,遭台北地检署起诉:从重量刑

海峡导报社
2025-11-06 11:55:13
女子将社保迁到异地,临退休被告知无法在当地退休 她将社保中心告上法庭,一审二审均败诉

女子将社保迁到异地,临退休被告知无法在当地退休 她将社保中心告上法庭,一审二审均败诉

红星新闻
2025-11-06 00:01:17
开撕了!白百何发文自曝被《春树》集体孤立,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

开撕了!白百何发文自曝被《春树》集体孤立,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

萌神木木
2025-11-06 19:09:40
开局4连败垫底!欧冠4冠王官宣解雇41岁主帅 滕哈格或回归+已谈判

开局4连败垫底!欧冠4冠王官宣解雇41岁主帅 滕哈格或回归+已谈判

我爱英超
2025-11-06 23:52:41
环球小姐大赛高管公开辱骂选手不伺候金主?各国佳丽愤怒离场引网友热议:恶臭发言滚!

环球小姐大赛高管公开辱骂选手不伺候金主?各国佳丽愤怒离场引网友热议:恶臭发言滚!

英国报姐
2025-11-06 21:43:33
三甲副院长跟女主任不雅视频疯传?官方回应

三甲副院长跟女主任不雅视频疯传?官方回应

医脉圈
2025-11-06 13:59:06
陪玩陪睡只是开胃菜,袭警、舔手指、集体嫖娼,背后的事捂不住了

陪玩陪睡只是开胃菜,袭警、舔手指、集体嫖娼,背后的事捂不住了

叨唠
2025-11-06 18:00:17
痛心!失联多日的17岁女生已去世,遗体在桥下找到

痛心!失联多日的17岁女生已去世,遗体在桥下找到

南国今报
2025-11-06 13:35:37
2025-11-07 09:39:00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55902文章数 50836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头条要闻

耿爽:既然美方直接点名 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

头条要闻

耿爽:既然美方直接点名 那我也就不再含蓄了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老登们的社交货币全崩了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健康
房产
家居

教育要闻

规律探究题,一个视频学明白!

数码要闻

为紧凑尺寸注入旗舰性能:三星确认将推 M.2 2242 版 PM9E1 SSD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房产要闻

锚定居住新趋势!广佛新世界重构湾区“理想生活投资学”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