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美育精神,将专业所学融入基层服务,近日,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实践团赴银川市柴桥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音乐为桥,为乡村群众与孩子们带来一场场浸润心灵的艺术盛宴。以“经典红歌传薪火,文艺下乡助振兴”为主题,为当地村民献上了一场红色氛围浓厚的文艺汇演,用歌声与琴声串联起红色记忆,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活动现场,村民们早早搬来小板凳围坐台前,期待着这场充满意义的演出。针对乡村中老年群体,实践团精心策划的“送歌下乡”环节率先拉开序幕。四位女生依次登场献上红歌独唱:有的歌声婉转,将对祖国的深情融入旋律;有的嗓音嘹亮,唱出革命岁月的激昂;有的曲调厚重,承载着对先辈的敬意;有的节奏明快,传递着新时代的朝气。四首独唱各有韵味,其中《梨花又开放》等经典红色歌曲引发共鸣,让村民们在熟悉的旋律中重温历史,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随后,两位女生搭档的双人合唱同样动人,和谐的和声里满是对家国的热爱,让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演出中段,器乐表演接连登场,为红色旋律增添别样风采。古筝演奏者端坐琴前,指尖轻扬,一曲经典红歌旋律便如流水般漫开,悠扬中带着深沉的情感,将红色故事娓娓道来,让在场观众沉浸其中;手风琴则以明快的节奏奏响另一首红歌,活泼的旋律中透着昂扬的斗志,中西乐器的碰撞让红色经典焕发新的生命力,引得村民们跟着轻轻哼唱。此外,成员们还带来了改编自当地非遗民族音乐的歌曲《歌唱宁夏川》,灵动的旋律里融入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非遗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青年视角的思考与助力。
最后,所有参与演出的队员们整齐排列在舞台上,齐声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经典红歌的旋律一响起,台下的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合唱,歌声回荡在整个村庄上空。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手中挥舞着国旗,现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一刻,红色精神在这片乡村土地上深深扎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在幕后,两位女生始终忙碌不停:从前期的场地布置、音响调试,到演出时的道具衔接、秩序维护,她们细致周到地保障着每个环节的顺畅;同时,她们用文字和镜头捕捉着每个动人瞬间,撰写活动纪实、整理影像资料,让这场红色盛宴的意义被更多人知晓。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音乐学子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能力,更用艺术的力量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乡村美育需求,让更多优质音乐资源走进基层,用青春之声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无论是台前绽放光彩的表演者,还是幕后默默奉献的工作者,都在用青春力量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让红色薪火在宁夏乡村持续传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